臧陆
摘要:长沙弹词是湖南现存的四大古老曲种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长沙方言为载体,以说唱为形式的传统曲艺曲种。曾经风靡一时,流行于大街小巷。随着时代变迁,长沙弹词的生命力逐渐日薄西山。本文通过对长沙弹词表演特征的研究、发展现状的论述和对于长沙弹词表演的展望,来讨论在现有困境中,如何结合当下流行文化和时代特征,赋予长沙弹词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长沙弹词 传统曲艺 表演结构和形式 表演场所 发展现状 展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64-03
长沙弹词是湖南现存的四大古老曲种之一,是一种主要使用长沙方言为载体,以说唱为形式的传统曲艺曲种。其主要是在湖南长沙、浏阳、益阳、株洲、湘潭等湘中湘北地区流传。因之起源于道情且大量使用道教音乐,故又称为“长沙道情”。长沙弹词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是一种风格突出的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的特色曲种。
最初的长沙弹词被称为“打街”,以艺人边弹月琴边说唱的形式在街头流动演出。由于其语言通俗易懂、曲调质朴动听、剧目种类繁多,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后期随着弹词表演大众欢迎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了两人对唱的表演形式,在月琴弹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位艺人用小钱和渔鼓筒板击节伴奏。“怀抱月琴,口吐圣贤”是对长沙弹词特征的精辟概括。其内容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奇闻逸事的好奇,同时也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圣贤的仰慕和向往。
一、长沙弹词表演的结构
长沙弹词的表演结构是由弹词艺人一代代不断传承发展而形成。从最初以说唱简单故事为主发展成为结构复杂、表演形式多元、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完整的表演形式。
从结构形式来看,长沙弹词主要由书头、道白、唱词、尾声四个部分构成①。其中,道白和说唱是构成长沙弹词的最重要部分,也是弹词表演中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达主体思想的核心部分。
长沙弹词的表演以一段引子——书头来开场,其目的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长沙弹词的书头一般是简单明了的诗句形式,或是描述自然环境,营造氛围,或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又或是以此引出正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主题思想。例如《武松打虎》的书头“弹动琴弦开了腔,唱一个武松打虎景阳冈。”两句朴实的诗句,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内容,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人物、地点、情节。
道白与唱词在长沙弹词的表演中相间出现。其中,唱词是表演的主要骨干部分,以文学性较强的韵文搭配轻松愉悦的曲调来表达。道白是对唱词所叙述的故事以及描绘的人物进行补充和说明,用接近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唱词与道白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长沙弹词表演有张有弛,节奏上富于轻重缓急,使其表现的形象鲜明而生动。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唱词的部分占据了整个表演的三分之二,包含了大量的故事情节。而唱词中穿插的道白部分主要用于介绍曲中的人物、梳理故事情节, 从而增强表演的表现力。
尾声出现在弹词表演的最后部分,预示着表演的终止。尾声有其特定的格式和套语,一般情况下由四句诗词构成。长沙弹词的尾声与书头在文脉上首尾呼应、相互关联,其所传达的思想也由此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例如《雷锋参军》的尾声部分:“雷锋同志扛起枪,人民军队添了一个好儿郎。这就是雷锋参军书一段,影响的事迹万古传扬。”四句诗简单概括了全曲的内容,突出了中心主旨。
因此,长沙弹词的表演可归纳为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其中正文由道白和唱词组成,是整个表演的主要部分。道白与唱词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规定,两者反复多次展开,轮流进行。长沙弹词表演以三个部分的基本结构和形式为载体,注重作品思想内涵的表达。在保有基本结构的框架之下,其内容灵活多变但是主旨要义连贯统一。同时,长沙弹词与其基本语言的形态和结构也是相互融合变化和发展起来的。
二、长沙弹词表演的形式
长沙弹词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唱为主、以说辅唱的表演形式。单档和双档是长沙弹词的主要表演形式,尔后也发展出多人联唱的形式。在相对早期的时候,长沙弹词主要以单档为主——弹词艺人坐抱月琴声情并茂的自弹自唱。这个时期的长沙弹词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其表演主要以弹词艺人在街头小巷流动演出为主要表演形式,即俗称的“打街”。因此,演出主体的单一性决定了其表演形式的相对主动性。其演出成本低廉,不受场地和演出器具的制约,有利于弹词艺人走街串巷形式的表演,这也为长沙弹词在民间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随着长沙弹词受众的扩大,其演出在茶楼、饭馆等地有了固定的场所,因此,表演形式也随之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人谈月琴,另一人敲筒板或渔鼓的双档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沙弹词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推出了新剧目,也开创了多人联唱的表演形式。例如长沙市文工团排演的剧目《霹雳一声春雷动》,其中工人大罢工的场面,以多人联唱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增加了表演人数,同时突破了长沙弹词传统的坐唱形式。新的表演形式为长沙弹词的表演带来了活力,表演場地的优化、表演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也增加了其艺术表现力和现场感染力。
三、长沙弹词的表演场所
起初,长沙弹词的演出模式是以非固定场所的流动演出为主。演出场所较为分散,虽然给长沙弹词的民间传播带来了时空上的便利,但是由于场地的不固定,弹词艺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较少。1921年,从弹词艺人舒三和等人开始在长沙怡和码头的简易的布篷表演开始②,长沙弹词便逐渐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一时间,长沙弹词的表演遍布长沙城内,饭馆、茶楼都有长沙弹词的表演。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战争和社会变革,长沙城内仅有火宫殿书场一处演出场所供民间艺人表演,其他的艺人只能走街串巷的在车站、轮产、码头、公园等地流动卖艺。1958年,欧德林、杨千音、陈茂等人组织建立了长沙曲艺队,并在大众游艺场内新建了曲艺厅,专供曲艺艺人演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娱乐的兴起,传统曲艺受到了极大冲击,长沙弹词的观众逐渐減少,其演出场所也逐渐没落。20世纪90年代,湖南广播电视产业蓬勃发展,使得长沙弹词的表演通过收音机及电视这种新的方式得以重现于大众。电视产业的兴起极大地加速了长沙弹词在电视观众之间的传播以及推动了长沙弹词的表演发展,也使得长沙弹词以及艺人彭延昆先生成为本地具有知名度的文化名片。彭延昆先生为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郭亮》《鲁迅藏稿》《雷锋参军》等11篇;为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三湘英雄传》《宝钏记》《武松打虎》等5篇;为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录制了《游长沙》;为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栏目”录制了《歌唱长沙新面貌》③。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长沙弹词表演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现代、后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当代主流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隔阂和鸿沟。长沙弹词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表演形式,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长沙弹词的表演内容相对老旧,对于当今的大众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来,创作者多为老弹词艺人,缺乏对于新兴事物和话题的熟悉和敏锐度,在内容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得观众缺乏共鸣,难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长沙弹词表演形式、内容、观众群体以及传播媒介都与当下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显得不合宜。传统长沙弹词的内容和年轻人的文化兴趣热点产生了鸿沟。若年轻观众对于长沙弹词仅有的热情和关注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猎奇心理,那观众和作品之间难以产生足够长远的共情和深层次的精神连结。因此,近年来长沙弹词在大众中的认知度在逐渐下降,长沙弹词的观众在逐渐失去,长沙弹词本身也在大众的讨论中呈逐渐消殆之势。
其次,长沙弹词的表演传承进入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自2016年长沙弹词表演艺术家彭延昆先生离世后,目前长沙弹词表演者还不足以担当起长沙弹词传承的大旗。青年表演者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的有限,难以激发传承的热情。对于曾经流行于大街小巷而如今日益小众且式微的传统曲艺形式,青年表演者也难以付出足够的毅力去研究和传承。同时,从传统曲艺的传承方式本身来看,民间传统曲艺具有自发性,缺乏规范的理论体系。仅靠“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和“口口相传,曲曲相授”的形式来发展和传承,本身也是限制长沙弹词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次,长沙弹词演出平台的稀缺直接导致弹词艺人缺少表演机会。目前,除了王志敏在湖南笑工场每周周末的开场弹词表演以外,较少有其他固定的长沙弹词表演场所。长沙弹词的专场演出更是少之又少,在仅有的表演场次中,观众的低上座率是长沙弹词不得不直接面临的尴尬境地。
最后,在当今商业化的社会下,长沙弹词快速直接转换成商业价值的能力低下,其商业价值的转换难度显而易见。而这样的现状也对其规模的发展和扩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④。异于其他传统的手工类非遗项目,长沙弹词作为以弹唱为主的,相对单一的演出形式展现,其艺术价值的传递方式也显得狭窄而有限——仅能通过观众的所见所听(即视觉和听觉)来传达,而无更深层而多元的其他形式。如果只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缺乏演出平台的长沙弹词表演难以直接转化成具有经济效益的物质性实体来实现商业价值。
五、关于长沙弹词表演的展望
目前长沙弹词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目前,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为长沙弹词表演提供了新的机遇。
首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文化新语境之下,长沙弹词表演可以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在内容上,紧贴社会热点议题,以弹词表演评说社会热点新闻。在形式上,可与时下流行的说唱相结合,对社会现象针砭时弊,丰富其内容。让长沙弹词重回大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其次,通过开发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使得其传播渠道多元化,扩大长沙弹词的影响力,提升长沙弹词的可持续发展性。例如可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和小红书等社区型互联网生态中投放关于长沙弹词的扫盲式短视频,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话术来让更多人了解到长沙弹词。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学习的比重,使得年轻人能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而培养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再者,可以拓展在线教学渠道,通过线上教学渠道的拓展,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得对长沙弹词有兴趣的年轻人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料。
最后,挖掘长沙弹词的经济价值,开发其商业潜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实体旅游经济相结合,用长沙弹词的文化独特性结合实体旅游经济的热度,点亮游客对于湖湘旅游的新兴趣点。例如让长沙弹词与长沙旅游业新名片“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开展合作,为其提供新的展示空间,拓宽文化流通渠道,并面向游客设计开发以长沙弹词为主题的周边文创产品。以当下的旅游热点使传统长沙弹词获得更有效的传播,也给式微的传统曲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风貌。
六、结语
曾几何时,长沙弹词如同现今的流行歌曲和说唱一般,流行于普罗大众之中,传唱至街头巷尾。然而随着世事变迁,再风靡的传统艺术也无法逃离客观事物的发展及衰微的规律。当其自身的文化内核逐渐脱离时代性,那其生命力就势必日薄西山。对长沙弹词表演特征的研究是为了科学整理分析其艺术形式,从而发觉这一传统曲艺之中能与当今社会相契合的艺术闪光点,由此来进行符合社会发展的传承和创新。传承从来不是空谈,而是基于研究之上寻求一个有机的平衡发展。换而言之,我们需要有的放矢。果断抛除其糟粕,存留其精华,既保留长沙弹词的文化内核,又能延展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当长沙弹词能丰富其时代内涵,以时代创新为切入点,同时保有地域性特色,那便是长沙弹词这样的传统曲艺被再次赋予蓬勃的生命力的高光时刻。
参考文献:
[1]朱奕婷.音乐人类学视角下的长沙弹词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
[2]许洁.长沙弹词发展的音乐社会学简析[J].当代音乐,2018(07):148-150.
[3]杨超.论长沙弹词的艺术特征及发展[J].当代音乐,2016(06):45-47.
[4]潘娜.口述史视域下的长沙弹词传承对策[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06):26-30.
[5]杨宇.萱陌上花开可归矣——关于长沙弹词的特点_现状之思考[J].曲艺,2019(03):50-52.
[6]黄旻.长沙弹词的推广与传承——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J].艺术品鉴,2020(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