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为 黄秀丽
【摘 要】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由于监管不到位,让部分民营企业管理层习惯以职务之便谋其私利。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和经济秩序,整顿社会风气、提升道德选择水平,需要对此依法惩处和严厉打击,并通过审计监督对这一行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预防和整治,以便在源头上遏制、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审计监督;犯罪防控
民营企业的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需要重点对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特征、表现、迹象等进行梳理和研判,然后通过对企业会计账簿与程序文件的审查,强化对企业运营的控制以及对管理层职务犯罪的预防。之所以将“审计”工作融入其中,是因为审计监督作为“经济警察”或者“经济免疫系统”,和预防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借助审计,能够确保财经法规与廉政制度在民营企业内部贯彻执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完善管理机制,还能借此铲除腐败现象与职务犯罪滋生的土攘与条件。而为了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在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中的作用,还需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提高审计质童,通过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不断扩大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
一、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及其主要表现
1.失职。
在民营企业中,管理层职务犯罪一个关键特征便是管理人员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之间存在直接关联,甚至是必然的关联。通常,职务犯罪的管理人员也就是犯罪人会在履行公务时,借助职务的便利实施犯罪行为。期间,职务就成为构成犯罪的基础要件。民营企业管理层失职的关键表现如下: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出现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或者出现了问题之后审计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在主观上,这种失职行为的出现与民营企业管理层没有认真工作、没有严格执法和疏忽大意有关。在客观上,与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不足和工作环境、上级领导的干预等因素有关。
2.渎职。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腐败活动较为集中的体现,渎职犯罪虽在近年受到了严厉打击,可是依旧处在高发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和市场管理秩序。对民营企业管理层来说,即便审计机关对其进行了预防、查处职务犯罪的活动,但由于部分犯罪线索难以发现、部分犯罪事实无法查实,使得犯罪的管理人员依旧能够“逍遥法外”。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些渎职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以十分隐蔽的行为置身于管理工作的法定性、强制性制度和要求之外,讓审计监督无法及时发挥作用。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不履职、不作为行为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审计人员没有依据规定的程序与内容对其开展审计,会让没有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无限放大,甚至会影响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受贿。
在社会学和犯罪学框架内,无论是被动收取还是主动索取,也无论是钱物还是其他形态的“财富”,只要“取之无道”,就可以将其视为受贿。对民营企业管理层的职务犯罪来说,受贿主体可以是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是通过管理人员提供和介绍的其他人。在受贿形式上,可以是获取钱物也可以是其他好处,也可以是通过他人帮助安排相应工作,为他人提供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机会、便利和工作岗位等。可以说,对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只要实施了自身影响、让自身或者他人受益,均可认定为受贿。此外,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近亲属以及其他和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个体、组织等,借助其职务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无论是索取请托人财物还是收受请托人财物,均属受贿一类。
4.滥用职权。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力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管理层滥用职权就成为腐败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党与国家的形象,危害了民营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和发展路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部分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向“官僚型组织”的方向发展,一些管理人员会超越自身应有的资质与权限进行授权。比如,不按照法定的程序与时限开展工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引用不当,进行了错误的业务处理等。这样不但会限制或者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对民营企业本身和市场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二、审计视角下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1.管理层对审计价值的认识缺位。
在民营企业中,由于管理惯性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其管理人员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处理企业事务方面,并没有对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形成正确认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审计工作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导致部分管理人员放松了对审计工作的警惕,即便对审计抱有畏惧心理甚至怀疑态度,可是在民营企业内部没有重视审计的价值,使得部分自制能力较差或者存在侥幸心理的管理人员开始了职务犯罪行为。这样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改革进程,分散了企业重点业务的精力,还对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比如,2017年下半年,中国深圳某民营企业就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撤消了内审机构、精简了内审人员,让内部审计机构和将内部审计人员并入到了财务部门,导致在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给企业运行造成了极大阻力。
2.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独立性差。
及时发现并揭露民营企业管理层的职务犯罪等腐败行为,不但是反腐败斗争与预防、查处职务犯罪的需要,更是民营企业管理层内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与职能所在。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领域出现的违法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会出现在自己的企业中,认为职务犯罪会“有选择”的出现在特定企业之中,这就让民营企业对职务犯罪的警惕性更加放松,为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必要的“土壤”。此外,在部分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虽然这是企业内部审计最为基本的特征,但是这些内部审计机构通常接受民营企业主管财务的“部门长”领导和管理,独立性极差,无法对民营企业管理层的职务犯罪进行深度挖掘。这种审计监督制度的形同虚设,不但会导致监督不力,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审计方法滞后。
在我国,针对民营企业管理层的审计法规和审计标准相对滞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时间也相对较晚,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与准则,让审计工作的操作过程缺少规范性和标准型,这为民营企业管理層职务犯罪留下了很大的“空挡”,也对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层违纪问题无法进行确切定论,让内部审计的约束力严重缺失。截止到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都以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审计为主,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通常将财务数据准确性与差异性视为审计的焦点,没有关注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职权的合理性和效益性,一旦出现了经济责任纠纷就难以界定。
4.审计意识不强。
在经济领域,职务犯罪的本质特征为以权力或者原则进行交易,借此侵吞国家、集体、社会、公众的财富,这势必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成极大破坏,也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近年来,我国部分民营企业管理层没有针对审计工作配置高素质的人员,也没有针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进行高质量的培训。这样不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缺少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还让部分管理人员置于审计人员之上,让审计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加之民营企业的内审人员多为非专业人士,在财会知识、审计技能方面较为贫乏,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审计工作。
三、审计视角下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防控对策
1.规范管理层的经济责任。
在对待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问题上,如果是企业决策层出现的问题,在追责时要追究和决策产生相关的上层管理者的责任,也就是集体责任;而对于执行层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审计人员的介入,将职务犯罪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执行者,重点追究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此外,需要对民营企业管理层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防止出现现任领导为前任管理者的职务犯罪承担责任的情况。而在区分前任领导责任和现任领导责任的问题上,要审计经济事项的延续性,不能因前任领导的离任而让经济责任审计终结。
2.提高职务犯罪成本。
提高犯罪成本是应对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有效形式。首先,要在审计实践中提升直接成本,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层实施职务犯罪的行为后可能承担的心理成本。其次,要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机会成本,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待遇水平。再次,要提升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惩罚成本,强化对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最后,应强化纪检、检察和审计队伍的力量,通过多方发力和齐头并进,让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3.强化审计连续性和系统性。
为了对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进行有效管控,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管理层的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首先,要在源头上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将职务犯罪的苗头消除在萌芽之中,借此消减由于职务犯罪而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损失。其次,要在民营企业内部将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置于企业发展的关键地位,通过政策扶持,让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最后,要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审计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审计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4.转变审计理念。
在民营企业中,需要将审计工作定位在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领导决策的助手和帮手。为此,需要针对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问题转变审计理念,借助审计人员熟悉审计工具和民营企业规章制度以及财务状况,以便在审计层次强化职务犯罪审计的前瞻性。同时,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审计监督工作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审计与内控制度、效益相挂钩。这样才能在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与效益进行评价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提出有建设性建议之后,最大限度的规避职务犯罪风险,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民营企业管理层职务犯罪审计的效率。
四、结语
作为一类现代社会中制约权力的制度性安排,借此可以对权力进行压缩,对有效预防职务犯罪能够产生十分明显的作用。当前,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管理层的职务犯罪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对于转型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更应该把预防与查处职务犯罪视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审计监督工具融入其中,在充分认识民营企业管理层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职务和行为的关联性、职务犯罪行为方式多样性的基础上,全面发挥审计在预防与查处职务犯罪中的作用。此外,还应该设计切实可行的审计模式,防止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加大审计处罚权,防止新权力的出现或者旧权力的膨胀产生新的职务犯罪。
参考文献
[1]廖正方.国有企业领导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防范——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4):87-88.
[2]华忠.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防范职务犯罪[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86-87.
[3]李章元.论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其预防[J].经贸实践,2017,(18):171-172.
[4]朱星文.论转型期政府审计职能的拓展: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80-85.
[5]马志娟.腐败治理、政府问责与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2013,(6):52-56.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