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2021-04-02 14:42吕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

吕青

〔摘要〕心理辅导活动课强调动感第一,通过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善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状态。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所面对的是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课堂的状态也是千变万化,许多课堂生成都是不可预料的。只有把握好课堂生成与预设活动之间的相辅相成,才能成就一堂真正生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 ;课堂生成 ;活动预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因此,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其开展过程中“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目标,不重手段;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由此可见,对课堂生成的合理把握和课堂活动的充分预设,这 “生”与“动”才能构成一堂生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一、 充分预设课堂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课关键在于“动”,活动是心理课的主要载体,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但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学原理精心预设,紧紧围绕设置的目标组织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因此,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充分的预设活动。什么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心理辅导活动课生机勃勃地开展呢?

(一)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起点,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则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活动生活化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让他们能在课堂上看见自己的生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思想上引起共鸣,从而促进其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可以选取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作为材料,将其灵活运用到活动中去。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又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更让学生因为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带给课堂不可预料的精彩。而教师也往往会在生活化的课堂里发现学生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可贵的生成性资源,能成为教师新的教学设计的来源。

(二)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儿童有游戏的天性。游戏在教育上的运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的寓教于乐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发展心理学理论中,现代游戏理论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作性体验,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游戏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教育的目標选择设定的,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的过程,评价活动的结果。游戏化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此外,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和健康的自我意识,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创造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应该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合理地使用这一重要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要注意,设计的活动不仅要有趣味性、参与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实施过程中使课堂“活而不乱”。

(三)活动情境化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并非靠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和启迪。通过情境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真实可信的情境,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引起学生的普遍共鸣,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进行思考进而有所改变。

情境体验的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视频、小品、案例、情景剧等形式,先呈现具有矛盾冲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先受到情绪感染、影响甚至震撼,再通过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我”的身份设身处地进行深度思考,作出行为选择,并阐述理由。由此引导学生辨析和调整,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和实质,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发现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筛选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模仿标准。

二、充分把握课堂生成

再精心的预设活动都无法预知课堂生成。情绪表达的开放性,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使得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现场生成尤其常见。在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的活动中,在师生双边多向和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潜力会随时迸发,各种生活经历、奇思妙想和情绪表达会随时涌出,这样的课堂过程是任何周密的设计都难以事先预料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心理教师只有合理地把握课堂生成,才能真正让课堂具有生命活力,充满生活气息。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风景。心理教师所面对的是极具创造力的学生,许多奇思妙想常常带给教师惊喜。

记得有一次我开展“最佳推销员”活动,学生要作为推销员向和尚推销梳子。一位男生站起来,十分投入地说:“大师,你好!”当时,我一愣,这并不在我的预想之内。设计活动时我只想到学生可能的回答,并没有加进角色扮演。这是一个宝贵的契机,我马上投入和尚的角色,双手合十道:“施主,你好!”。接下来的过程中,我始终扮演一个古板的老和尚,学生们兴致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下,新点子不断产生,课堂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可见,对于有时学生出乎意料的表现,教师要及时把握,而不能固守原来的设计,不然会让精彩与我们擦肩而过。

(二)节外生枝,枝也美

心理辅导活动课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学生的回答难免会偏离预设的轨道。有些教师生怕“节外生枝”,殊不知,课堂犹如现场直播节目,不是理性上计划要发生的事。这些“节外生枝”,只要我们加以修剪和调整,定会使课堂锦上添花。

面对“节外生枝”,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随意否定学生,要给他们恰当的空间和时间阐述自己的见解,甚至要打破预設的框架,以海纳百川的态度面对异想天开的想法。在“做时间的主人”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晚上,小凡同学独自一人在家,用煤气烧水,水开了。这时,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家里的窗户都开着呢,电话铃也响了,“咣咣咣”,偏偏这时有人敲门。怎么办?有位女生站起来,坚持说开门一定是放在最后的,其他学生投来不理解的目光,还有笑她的。教师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回答,但马上调整自己,面带微笑问:“能和大家分享你的理由吗?”女生:“如果外面是坏人呢?所以一定要最后开门。”教师:“嗯,你的想法很全面。爱护自己的生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接着,教师马上提出“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要先解决,是吗?”接着列出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正是教师的灵活处理才使得那位女生获得了肯定,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其他同学除了想到生命安全外,更明白了要尊重他人的想法,教师本人也有了新的收获。

(三)顺水推舟,舟亦行

我曾见过这样一段教学实录:在一堂“对抗压力”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一位学生说:“父母辛苦供我读书,可我今年肯定考不上高中了,怎么向他们交代啊?”说到这里就流泪了。其他同学听了,也红了眼圈。教师发现虽然活动的发展势头已偏离预设,但这却是全班的共性问题,于是顺水推舟,改变原定的方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学生们的讨论精彩纷呈,课堂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面对充满活力、各具特点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教师要合理把握“意外”,根据实际因势利导,顺着新的思路开展活动。实践也表明,在心理辅导活动课过程中,真正能够震撼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强烈情感体验、进一步发掘辅导主题内涵的辅导素材,往往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而是在辅导活动现场即时生成的。

(四)无关生成,冷处理

由于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相对其他学科更为放松,因此也会出现个别“特殊情况”。有的学生并未进入课堂状态,会联想到与课堂根本无关的事情,甚至还有学生“语出惊人”,想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如果学生的想法和表现是无中生有,与辅导主题及活动目标无关,则可以冷处理,以免造成一盘散沙或喧宾夺主的局面。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生成和活动预设共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课堂的发展。心理课堂就像是一方多彩的天空,教师要让学生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翱翔,尽情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向上生长的力量,又不偏离手中预设的主线,这样才是“生”“动”结合的生动课堂,才是给学生最好的爱和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初中,衢州,324000)

编辑/刘 芳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
把握品德课堂生成, 促进灵动高效教学
把握灵动资源 打造动态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
智慧理答,破解课堂生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