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朋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防汛机动抢险队 徐州 221018)
1958年兴建的二级坝枢纽将南四湖分为上、下级湖,并与多年陆续建设成的湖东、湖西大堤连接,分别形成上、下级湖防洪圈围。二级坝枢纽工程属大(1)型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其主要建筑物拦湖土坝、穿坝建筑物等均为1 级建筑物,坝顶公路为二级公路标准,溢流坝交通桥和一闸交通桥荷载设计标准采用公路-Ⅰ级。
南四湖二级坝拦湖土坝始建于20 世纪50年代末,由于受条件限制,虽经多次加固,至今仍存在许多质量问题,长期以来土坝一直带病运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坝顶高程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工程简陋,老化失修严重,上、下游大部分无护坡,局部护坡已遭损坏,局部坝段上游坡较陡;溢流坝堰顶因兼作交通道路,面层混凝土开裂、露石、下沉等现象严重,护坡、下游浆砌石消力池破损严重,溢流坝泄洪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枢纽工程的管理范围未经确权划界,运行管理状况较差,坝体大量被违建房、码头等占用;缺少安全监测设施,属三类坝。
根据工程实际,南四湖二级坝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内容:(1)结合坝顶加高的道路翻修整治,新建沥青混凝土道路;(2)对原8 条上坝道路进行改建;(3)对坝坡采用混凝土砌块及框格草皮护砌进行防护;(4)维持原溢流坝规模,拆除重建溢流坝堰顶、护坡及消力池,同时,在堰顶上方新建公路桥,使溢流和坝顶交通分开;(5)拆除重建一闸交通桥板;(6)对一闸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管理局监控系统和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增设拦湖土坝安全监测设施。
二级坝坝顶道路为国道518 公路的一段,是连接南四湖湖东、湖西的唯一通道和苏鲁两省的重要交通要道,交通繁忙,工程附近煤码头众多,超载重型车辆多,施工中难以中断交通,交通车辆对施工干扰大,交通管理任务重,因此工程施工交通导行是本工程实施的难点和关键。初步设计提出根据各坝段地形条件布置临时交通道路:溢流坝段结合上游围堰在堰顶修建临时道路,土坝段紧靠大坝上下游湖侧坝脚布置临时交通道路。以上临时道路布置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溢流坝段采用上游围堰堰顶兼作临时道路,围堰填筑量大,需要土方多,本工程土方奇缺,代价高,超载重型车辆多,水下填土不密实,后期维护量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临时交通要穿过当地湿地公园,补偿费用高、协调难度大,严重影响临时道路开通时间;其他坝段在坝脚布置临时交通道路,地面附着物多,地下水位高,路基难以处理。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了优化。一是溢流坝段利用原下游浆砌石护坡较缓,基础较好,两侧可以直接衔接坝顶道路特点,在下游护坡上作临时交通道路,待溢流坝交通桥通车后再对溢流坝护坡进行拆除重建;此方案不但可解决路基问题,减少了后期临时道路的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前了临时道路的通车时间,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坝顶加高段,根据工程进展和现场条件合理安排工期,分段施工,分段导行,保证未实施段道路畅通,实施坝段将临时导行道路设在原坝顶道路两侧,地面附着物少,基础较好,易于实施,两侧均单向能行,可以保证道路基本畅通;同时和公安交警部门加强沟通,对施工导行路段加强交通疏导,必要时采取限行、禁行措施。
由于二级坝坝顶道路为国道518 公路的一段,交通繁忙,超载重型车辆多,路面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为:(1)具有一定的高温稳定性;(2)具有一定的低温抗裂性;(3)具有一定的水稳定性;(4)具有一定的抗疲劳性能;(5)具有一定的抗老化性能;(6)具有一定的适应路基变形能力。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和二级坝坝顶交通的实际状况,考虑维修方便和整体环境美观,南四湖二级坝拦湖土坝坝顶公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特点是:(1)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震动小、噪音低;(2)施工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考虑到二级坝拦湖土坝现状坝顶路面路基厚度为0.6m左右,坝顶公路下土层:第0 层人工填土,为粘土、粉质粘土,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或硬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土,含水率为31.2%;第①层粘土,软塑至可塑状态,为中、高压缩性土,含水率40.5%。路基下土层含水率高,采用冲击碾压技术对原有道路进行处理时易导致土层成为“橡皮土”,新修建道路后期运行时容易损毁。因此本工程采用挖除现状坝顶路面、回填石灰土做路床的方式。通过路床结构采用水泥土回填、路面结构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沥青混凝土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工程坝顶道路兼作交通公路标准低、已损坏等问题。
本工程位于南四湖保护核心区,又是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所在地,现场建设混凝土搅拌系统,生态和环境保护都不允许,本工程所需混凝土约3.7 万m3,须采用商品混凝土。二级坝枢纽周边厂家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多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水工混凝土有一定区别,为此建设各方通过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生产厂家代加工工程所需混凝土;通过多方考察,选用规模满足需求、信誉良好、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距离工地现场较近的厂家为工程提供所需混凝土。为保证本工程所需混凝土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单独一条生产线专供二级坝工地,以保证生产的混凝土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二是混凝土配合比由具有水利工程检测资质的机构提供;三是生产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如砂、石子、水泥以及外加剂单独采购、分开存放,确保使用的原材料满足要求;四是监理工程师驻厂现场监理,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严格把关,对混凝土生产进行了全过程控制,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质量合格率100%。本工程虽然名义上为购买的商品混凝土,实际上对混凝土生产进行了全过程控制,不但保证了水工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南四湖二级坝枢纽第一节制闸交通桥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闸墩(桥墩)为浆砌石结构,桥板为整体现浇,交通桥下为闸室和消力池,水深约3m。桥下没有通道和工作场地,拆除、安装交通桥板工作面狭小;另外交通桥上游紧临启闭机房排架柱,架桥机无法安装,施工难度很大。通过多方案论证咨询,充分研讨,优化施工组织,攻克了一闸交通桥板更换工程施工难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因桥板下是浆砌石闸墩,为防止扰动闸墩,桥板不能采用机械破碎,只能吊装拆除,原交通桥面宽仅为6.7m,桥面不能布置大型吊装设备,因此采用对原交通桥板分割后吊装拆除,分割采用绳锯和圆盘锯相结合方式进行,拆除吊装在原交通桥上从一侧边退边拆依次进行;二是桥板拆除后在桥墩上搭设钢便桥施工通道,钢便桥宽度、高度既要满足施工通行的需要,又不能影响下部盖梁的施工;三是在原闸墩上浇筑盖梁两侧模板架设、固定困难,如顺着闸墩从下往上架设脚手架,在近3m 深的水中搭设约8m 高的脚手架,不但成本高,工期长,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不断试验和摸索,利用钢筋加工扁担梁,在下部支撑盖梁两侧模板,同时采用对拉螺栓固定,不但节约了成本还加快了施工进度;四是在垫石施工中引进新型砂浆材料(RD-GM342)支座灌浆料,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五是桥板预制摒弃了传统的气囊作胎模,采用了PC 管作胎模,解决了气囊上浮混凝土保护层不好控制,原气囊胎模拆模时间不好掌控,拆模早了对混凝土有扰动影响等问题;同时桥板可以一次成型不用二次封端,保证了一二期混凝土的结合,缩短了工期。
新建的溢流坝交通桥是国道518 的组成部分,为了避免重载、超载车辆对交通桥造成结构性破坏,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工程建设了一套完整的桥梁健康诊断体系,系统主要包括桥面通行车辆荷载、桥梁内部应力监测、外部挠度监测以及桥梁动载健康诊断软件。通过智能动态监测,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并存储,再通过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发布预警,能够便捷高效地展示桥梁健康成果。监测项目一是内部应力、应变监测:在第一跨5 片桥板中埋设4 只振弦式钢筋应力传感器,其中混凝土空心板底部受拉区埋设2 只,上部受压区埋设2 只,监测桥板预制完成到通车运行后的内应力变化;在第一跨5 片梁上部混凝土铺装层跨中位置埋设振弦式钢筋应力传感器,监测桥梁二期恒载加载及通车运行后的内应力变化;二是表面应变监测:溢流坝交通桥通车运行后,在第一跨桥板下部跨中位置安装电阻式表面式应变计,用于监测通车后加载动载荷后桥板表面应力变化,用于同内部应变对比分析;三是桥板挠度监测:在第一跨每片桥板下部安装直线位移计,用于实时监测桥板挠度变化,在成桥状态下监测桥板的形变,并通过静态、动态荷载条件下桥板挠度值的变化,来反映运行状态下桥梁的整体性能;四是荷载监测:溢流坝交通桥东端连接道路上布设固定式轴重称来获取整车重量,通过高精度合金钢桥式称重传感器,把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动态数据处理,显示整车的重量,并向计算机上传实时数据;五是数据读取与分析:把应力应变、挠度、荷载数据通过远程数据采集器传输至监控中心服务器上,再通过新开发的“桥梁动载健康诊断信息系统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展示,并设置预警阈值,达到设计阈值报警。
在溢流坝交通桥设置“车辆超载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时记录超载车辆重量、通过时间和对应桥板挠度,对运行超警戒值及时预警,为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实现了突破和创新。
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四座大型水闸、一座溢流坝、两座船闸、一座泵站以及其他配套设施。随着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信息化逐渐成为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短板,现有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1)业务支撑水平不高,新技术应用少;(2)管理手段较为传统和粗放;(3)数据共享整合不足,防汛抗旱、工程管理、水行政执法和水资源管理数据各自独立,信息共享困难,服务能力不足;(4)信息上传下达途径不畅,公文流转还依靠纸质文件;(5)硬件优于软件,软件建设水平较低,制约了现有硬件水平充分发挥。
针对二级坝枢纽已有自动化系统和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应对整个自动化进行整合。一是建设二级坝枢纽监控中心自动化系统,系统采用二级控制方式:监控中心远程控制方式、闸站现地集中控制方式;二是建设二级坝枢纽视频监视系统,将以前多期建设的视频监视系统进行整合,并补充部分视频监视设备,实现远程/现地二级对闸站的上下游、控制室、设备运行状况,以及堤防险情或涉水违法事项等进行全方位实时视频监视。三是建设工程管理系统,本系统利用硬件、网络、系统软件以及OS等设施,采集工程的业务数据、基础数据、事件数据、接口数据等,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平台和应用系统建立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运维管理和协同办公三个大的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又包含若干个小的功能模块,解决用户各单位业务横向贯通难的问题。为项目法人、建管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其他单位和管理单位等用户服务,以权限服务控制,为不同的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服务。
本工程的自动化整合实现了“一个平台、联动共享、实时共享、科学管理”的目标,整合后的自动化系统支持多技术的兼容与扩展,支持多系统的无缝接入。
南四湖二级坝除险加固工程参建单位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超前谋划、攻坚克难、精心组织、勇于创新,克服了坝顶道路交通通行压力大、商品混凝土质量把控难、施工组织安排复杂、施工方案变化因素多、电气自动化整合难度高等困难,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本文浅述了南四湖二级坝除险加固工程关键技术实践应用,以期为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