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亮,吴 迪,姜鸿飞
(四平职业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课程思政”需要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挖掘专业课内部的隐形以及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能够将这些资源切实地融入高职院校自身的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平台当中,从而能够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相同的立德树人的相关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两者是有差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指的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统一的称呼。而“课程思政”并不是具体指某一门课程或者是某一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元素切实地融进高职院校开展的一切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一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其实际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际的价值引领,并且将立德树人作为最基本的价值。总之,切实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高职院校开设的一系列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公共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形成一定的互补,这样就能够切实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构建起全员、全课、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以及相关的育人理念。从现实情况来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切实地转化成为“课程思政”,这并不是一个将两种不同种类的课程进行一个较为简单的相加,而是将实际的育人理念以及现有的育人体系进行一个深层次的融合。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立足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且切实地秉承“强技先立德”的正确理念,这样,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切实地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追求以及相关价值观念,而这也恰恰是高职院校在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挖掘并且充分发挥现有的专业课程当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关的“要素合力”,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地以一种系统化比较强的思维来对当前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评价进行整体设计。在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相关的教师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来切实地统领当前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能够将“课程思政”的相关理念切实地融入当前所有课程当中,既要切实地重视“成才”,又要重视“成人”。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切实地按照当前针对“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要求,将相关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等切实地融入到相关的专业公共课、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要切实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较为鲜明时代性的教学内容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去,既要能够传授教学知识,为学生构建起专业知识体系,还需要切实地培养学生在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保持理智态度;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实际过程中,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要将立德树人放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首位,并且要能够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切实地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1]。
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往往都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由普通高中、单招以及对口招生的生源。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这就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往往普遍存在着对学习并没有较大的兴趣与热情、拥有的文化基础非常薄弱以及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分散精力的现象。在这样的现实情况面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就逐渐地养成了实用主义的学习倾向,也就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以“有用”或者是“无用”的标准来对知识进行分类与衡量。这样一来,针对一些专业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认真地学习,而对于一些他们自认为“无用”的公共课,则会非常地散漫,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地漫不经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课教师过于强调专业课程的知识性,忽视了专业课程自身带有的价值与意义,甚至会导致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往往非常地偏重“专业技能”,严重地忽视了专业课程当中所隐含着的“人文素养”,同时也严重地忽视了专业知识背后所蕴含着的价值引领元素。
当前,“学中做、做中学”以及“工学结合、学做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育人以及教学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指导理念,但是有不少的高职院校所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而切实开展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然处在一个非常表面的阶段,并且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校热企冷”的不和谐局面。一些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际过程中,其出发点仅仅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并且只是单纯地注重高职院校学生所切实具有的专业技能以及在专业岗位方面的实际培养以及提升,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所切实拥有的职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这样一来也不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展开切实地培养以及引导工作。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的实际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在自身所切实拥有的育人理念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并且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所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不正确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教师进行教学,然后再由学校内部的党政以及学工部门展开宣传,而自己作为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课堂当中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这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师对当前的育人目标在人才培养体系当中的重要位置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没有足够程度的重视,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实际拥有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所开展的一系列针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实际评价要求过于严格,而对于思政方面的标准要求过低,这样的两级差异的现实情况根本不利于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督促课程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引导工作,这样就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的偏离[2]。
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要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办学目标,尤其是在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际的制定以及完善的过程中,一般要制定出以专业课程作为教学主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没有产生较为正确的认知,并且也没有形成较高的接纳程度,这实际上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以及推进严重滞缓,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思政”所承载的价值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资源并没有在各个专业课的实际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以及利用,这同时也是直接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严重缺失相关责任意识、科学意识以及伦理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虽然,当前有非常多的高职院校在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推动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并没有取得较为良好的结果,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窄化的情况,尤其是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德育要素的挖掘非常地欠缺,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现实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更加强调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实际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了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有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切实培养,也没能够在精神等层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良好的熏陶。
高职院校要想能够切实地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是否能够在是实际的教学工中积极、主动地对专业课程当中所切实拥有的“思政元素”以及相关资源进行挖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且制约该课程所设立的育人目标的落实程度。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其自身的学习需要以及实际的学习能力都是在不断地发展与增长的,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不断地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确定目标定位,不断深化认识、提升理念,高效率地满足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在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切实地引导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课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际内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指向进行贯彻和学习,将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切实地转化成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实际教学行动指南,在实际的教学以及实践技能传授的过程中及时地将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传达给学生。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对于自己所教课程当中实蕴含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充分地挖掘,并且要能够切实地使得自己所教的课程与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较为良好的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内部的各个学科的教师队伍都应建立专业群,例如机电类专业,专业群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还需要找出与所教专业密切相关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进行较为科学的汇总,及时地将汇总起来的知识变成系统性的学习资料。专业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专业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本专业课程当中所具有的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一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要素,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成为能够科学开展相关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总而言之,就是要在推进专业课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能够盲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合,而是要能够在充分尊重本专业课程相关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有效添加,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因为过分地挖掘专业课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育人元素,而导致本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不到实现的问题[3]。
当前,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而当前所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的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现在所说的“职业人”并不再是仅仅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应该是具有较强的人文情怀,并且在生活当中拥有着较为崇高的社会理想的社会人。哈佛学院的前院长曾经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如果说一个人在自己学生时期进行求学的时候,只掌握住了一门专业技能,并且在自己的求学生涯完成之后,仅仅依靠着这一门专业技能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那么这个人的生活必将是缺乏乐趣而枯燥的。可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拥有的现实意义是,既需要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来弥补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应该关注到学生自身在思想素质方面的价值引领,这样就能够切实地满足学生自身进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实际能力以及专业素质。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既需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自身的思想动态以及相关的价值追求。在开展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将立德树人的便准始终放在教学思想的首要位置上,从而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职业都产生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借助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帮助学生塑造起自身的道德观念以及相关的人文关怀,从“工匠精神”当中不断地汲取思想养分,并且能够将汲取到的思想养分及时地转化成为学生自身的价值追求以及内在的实践动力,从而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将自身拥有的知识体系转化成为情感认知体系以及职业行为体系。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自身也积极地全方位、多渠道地针对“课程思政”的实际建设路径展开探索,并且非常地注重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实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品牌,同时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