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儿童双阑尾畸形并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

2021-04-02 12:47:10汪路路石秀全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下腹盲肠阑尾

陈 杰 汪路路 朱 杰 杨 郑 石秀全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疾病之一,典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有发热、恶心及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一般由于阑尾管腔堵塞、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以手术治疗为主。绝大部分患者只有一条阑尾,但由于发育等因素可导致阑尾变异,其中双阑尾畸形为其较罕见的变异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仅为0.004%~0.009%[1],也有文献报道双阑尾畸形者,其急性阑尾炎发病率为0.003%~0.240%,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徐某,男性,13岁,于2020年6月6日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不适伴发热、恶心、呕吐1天”入住本医院。患者入院时体格检查:T:38.8 ℃,P:134次/分,R:20次/分,BP:116/77 mmHg,W:51 kg。神清,急性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下腹部有压痛,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腰大肌试验阳性,肠鸣音约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NS(-)。辅助检查:本院腹部彩超示:右下腹管状回声,考虑肿大阑尾;血常规:白细胞数1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6%。胸片、凝血、生化全套、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急诊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见:盆腔脓性分泌物约200 mL,大网膜包裹盲肠,推开网膜,在回盲部外侧寻及阑尾,阑尾长约5.0 cm×1.5 cm,充血水肿明显,表面附着脓苔,体部穿孔,阑尾系膜水肿,吸引器吸尽脓性分泌物,再次探查见回盲部内侧有1个长约4.0 cm×1.0 cm条索状组织,与末端回肠壁粘连,分离粘连,见该组织表面附着脓苔,体部可见穿孔,并有完整系膜,考虑患者为双阑尾畸形并化脓穿孔,常规切除。术后予以常规抗炎、补液等治疗,术后第4天顺利出院。病理组报告:双阑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见图1。

图1 患者术中影像及术后大体标本

2 讨 论

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初期肚脐周围或中上腹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后会逐渐转移到右下腹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适,而且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快而且多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2-3]。而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极少数为双阑尾畸形伴急性阑尾炎。双阑尾畸形,其发生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变异,使盲肠末端出现形态上的变化,从而形成两(多)条独立的阑尾。自上世纪首例双阑尾报告以来,全世界报告的双阑尾也不多[4]。

目前,对于双阑尾畸形分类,主要以Cave-Wallbrige分类法为主,其分为A、B、C、D四种类型、A型,根部位于同一盲肠的同一部位,两个阑尾共干,呈“Y”形。B型,起源于同一盲肠的不同部位,又分为B1~B4亚型。B1型,两个阑尾对称分布在回盲瓣两侧。B2型,“结肠带型”,两个阑尾沿同一结肠带纵行分布。B3型,第2条阑尾起源于肝曲。B4型,第2条阑尾起源于脾曲。C型,拥有两个盲肠,各自分布一个阑尾。D型,“马蹄形阑尾”,一条阑尾有两个开口,根部通常位于回盲部。本患者为B1型。

双阑尾畸形的患者,同时伴有双阑尾急性阑尾炎,极为罕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极易漏诊,造成不良后果,轻者患者急性阑尾炎再发,再次手术,重者可能导致阑尾周围脓肿、炎性肠梗阻、感染休克、肠瘘,甚至死亡。相关文献报告,术中漏诊,导致双阑尾畸形患者再次手术[5-6]。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要有意识到有阑尾畸形可能,术中仔细探查是必不可少的。若术中漏诊,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症状不缓解、加重,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这会给患者带来身心创伤,同时也易产生医疗纠纷。

猜你喜欢
下腹盲肠阑尾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华声文萃(2018年1期)2018-08-13 06:08:45
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20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53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5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6
对临床直检诊断盲肠秘结及其形成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