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开设营养与卫生公共课程的必要性探析

2021-11-28 13:16李佳凡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卫生营养

李佳凡 王 旭

高校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高速发展期,合理均衡的膳食营养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发育,还对智力发育和提高远期的健康水平均有帮助[1]。现在普遍认为,在青年时期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增加远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2]。曾有研究表明我国78.6%的高校中没有开设营养与卫生相关的课程。从中国知网(期刊+博硕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先以“公共选修课”为主题进行文件检索,至2020年4月27日为止文献检索数目为1892篇,再以“营养”为主题进行二次检索,发现从2006年到2020年4月27日为止相关文献一共为30篇,发表日期以近5年发表的篇数较多,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约有3至4篇,其中9篇涉及营养与健康,3篇涉及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等,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对营养相关方向的课程重视程度有所欠缺。让青年参与到营养与卫生的系统学习中,并广泛宣传科学的营养和卫生理念,成为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是开设营养与卫生课程的主要目的。

1 目前高校学生营养与体质现况

曾有调查显示,在合肥地区中专学校在校学生营养状况是“不良与过剩并存”的现象。汪琰霖等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膳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但三餐饮食保证正常的比例只有23.47%[3]。李春玉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营养知识缺乏和不合理饮食行为的现象[4]。

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指出,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四个阶段的高校学生,以年龄层次做为划分条件,与2010年的体质监测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主要问题集中在肥胖的检出率增加,学生的视力不良和上肢力量耐力均呈现低龄化趋势[5]。

2 高校面对营养教育需求的困境

2.1 学生营养需求的困境 高校学生饮食的习惯大多数源于家庭的膳食营养观念,我国对于营养立法和相关工作方面起步较晚,在20世纪初我国开始制定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0年我国正式发布《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和《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从营养立法的层面来保障我国公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在小中初阶段,多数学校未对营养卫生课进行系统理论的教学,文化考试的学习已经占据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多数地区仍然存在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锻炼的情况。李芳等人的研究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日常增加体育锻炼会占用大量的个人自由时间[6]。

2.2 高校营养教育面临的困境 高校的营养与卫生教育的困境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学校的教学重点没有放在营养与卫生教育上;二是少数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但课程安排内容相对单一;三是对于这门营养与卫生公共课程的相关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吴春美研究表明营养与膳食课程以公共选课方式来供学生学习,但是公选课为大班教学,学生的数量一般较多且学校对于公选课人数有硬性要求,无法保证全体学生的上课效果,并且上课时玩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较多[7]。在高校整体的学科建设中营养方面的学分并不占优势,有的高校虽然开设营养相关课程,但是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食物营养和基础营养、临床营养与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品工艺等有机结合,课程中老师对于单独一点的知识讲授,无法系统地让学生了解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3 高校开设营养与卫生公共课程的探讨

3.1 加强高校对课程的重视 高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主要职责是提供普遍性、专业性的知识并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为促进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和树立终身合理营养的理念,高校的营养与卫生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要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对于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设置营养与卫生为基础必修课程,并做好学年课程规划;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的高校可以设置为公共选修课,在学分的设置上有所偏重,提高学生的选课率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公选课的人数尽量采用小班教学。

3.2 增加演示实验并丰富课程内容 在授课的开始,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摸底十分重要,同时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可以从日常生活、普遍观念和社会热点焦点等方向入手,以初高中的知识为基础铺垫补充专业知识,代课老师授课过程中若是将大量的专业词汇引入或刻板地讲授知识,这不仅会使得学生的听课兴趣下降,并且让学生很难对课程产生兴趣。高校的大一新生们上课依然是以接受教师讲课为主,自己听课即可地学习,但是营养与卫生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并学习辨别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真正地将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课程中的演示实验综合训练十分重要。演示实验可以将大量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增加学习趣味性,利于学生的直观学习和方便记忆,提高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的日后生活提供指导,切实改变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

3.3 开展多学科教学和教师的培训 营养与卫生专业涵盖的学科较多,营养方面可以包括饮食文化、食物营养和基础营养、临床营养与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食品工艺等方面,而卫生方面可以包括流行病研究、职业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高校可根据课程计划安排授课教师定期培训,促进其授课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教师也要关注实时的学科新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云课堂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

总之,高校开设营养与卫生的公共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接受相关知识学习,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而且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能产生长远的良好效益。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卫生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智取红领巾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卫生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