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在文 何 讯
急性脑梗死发病非常急骤,病情进展快,在发病1~2 d甚至几小时内就可达到高峰,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1]。急性脑梗临床症状多体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和半身不遂等,此疾病多是由于自由基受损、血小板积聚及血液黏度过高造成脑动脉闭塞或变窄,无法正常供血及供氧而致[2]。此疾病通常预后欠佳,易引发语言、运动和肢体等神经功能异常,致残及致死率极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有着严重威胁,因此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进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阿司匹林肠溶片是临床抗凝血治疗的常用药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析黏附积聚来预防或降低血栓形成概率,但将其单用于急性脑梗死效果并不理想,修复受损神经功能疗效欠佳[3],因此临床通常与具有保护神经功能的药物(丁苯酞)联合应用。本文特对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医院2017年11月-2020年10月诊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参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5.32±5.17)岁;发病时间3~21 h,平均(12.37±3.29)h;基础疾病:16例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6例心血管疾病。联合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65.24±5.22)岁;发病时间2~21 h,平均(12.41±3.30)h;基础疾病:15例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6例心血管疾病。①入选标准:均达到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相关确诊标准[3],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剔除标准:不适用本研究药物者;合并恶性肿瘤、颅内出血、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碍、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者。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予以血压和血糖控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解除脑细胞水肿和对症治疗等。①参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00 mg。②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静脉滴注治疗,每日两次,每次25 mg,两组均连续治疗10~14 d后比较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神经功能缺损:应用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44分,包含11个条目,每个条目总分为4分,分值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3]。②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量表总分为100分,共计包含14个条目,分值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③总体疗效判定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及以上,可自行活动;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0%~89%,可自行进行简单的活动;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恶化,总体疗效=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和ADL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IHSS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ADL得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和ADL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脑部血供不足而致脑组织和神经功能受损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在人们情绪激动时患病概率更高。病发时临床症状多体现为头晕、肢体无力和麻木等,病情严重者可引发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脑部呈现低密度梗死灶[4]。当前,临床多通过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积聚、保护脑神经元和改善神经功能等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而溶栓治疗是医学界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其因受医院条件、时间窗等限制而无法普及应用[5]。
近年来,随着医学者们的不断研究发现,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脑保护剂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着显著疗效,且不受时间限制,可适用于任何医院。夏芳莲等[6]学者在研究中证实,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显示经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IHSS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ADL得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属环氧合酶抑制剂,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抗血小板药物,其可通过改善血液黏稠度来预防血管阻塞及狭窄加重,避免或降低血栓形成概率,从而发挥抗血小板积聚和抗血栓形成的效果[7]。丁苯酞为脑保护剂药物中新型药物,人工合成的消旋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可随着血液循环而阻断脑损伤的病理流程,修复因缺血、缺氧而致有脑损伤,改善缺血区域脑组织的供血供氧问题;此外,其还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缩小脑部阻塞面积,缓解或消除脑水肿,使缺血区域毛细血管得以开放,从而促进脑部微循环及血流量,并增加神经细胞活性,使受损神经元得以修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且丁苯酞还可有效阻止谷氨酸分泌,调节细胞内钙与血浆C反应蛋白的含量,使自由基消除,提升抗氧化酶生物活性,从而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其快速康复,并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8]。
总之,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予以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疗效显著,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从而提升总体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