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劳动研究:文献综述及展望

2021-04-01 13:23乔慧
关键词:数字经济展望

乔慧

【摘  要】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方式,数字劳动在我国学术界开始得到关注。国内学术界对数字劳动研究展开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就数字劳动的基本含义和形式表现、相关的具体案例分析、价值和资本运作、数字劳动过程问题展开了一定的研究。總体而言,国内学术界对数字劳动研究的数量还不够多,缺乏相应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as a new way of labor, digital labor begins to get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China.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digital labor, 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form of digital labor, specific case analysis, value and capital operation, and digital labor process issues. In general, the number of domestic academic research on digital labor is not enough,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and breadth is scarce, so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esearch space in the future.

【关键词】数字劳动;数字经济;展望

【Keywords】digital labor; digital economy;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096-03

1 引言

“数字劳动”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典型表征的一种新型劳动方式,数字劳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其所表现出的诸多社会现象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移动游戏中的玩家等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数字劳动提供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思路,从而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但数字劳动的发展也带来了数字劳工的权利保障、劳动力国际化剥削等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容易形成数字劳动发展的诸多瓶颈,不利于释放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在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字劳动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 数字劳动的含义及形式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含义的界定,区分其不同表现形式,这是数字劳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2.1 数字劳动的含义

吴欢、卢黎歌(2018)认为数字劳动是一种主要依靠数据信息智力成果构成的无形资产并存在一定空间并消耗了人们时间的数据化、网络化工作形式[1]。朱阳、黄再胜(2019)认为数字劳动是互联网使用者利用数字技术在互联网及其周边领域内开展的劳动[2]。韩文龙、刘璐(2020)则基于数字经济的背景,将数字劳动定义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资料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3]。方莉(2020)认为数字劳动是一种利用身体、思想、行为或者三者的结合体而展开的生产与劳动,通过组织自然、资源、文化和人类经验,以此产生数字商品,创造数字资源[4]。

2.2 数字劳动的形式

吴欢、卢黎歌(2016)认为数字劳动的形式主要是互联网产业专业劳动、无酬数字劳动、受众劳动和玩乐劳动四种[5]。吴欢、卢黎歌(2018)和朱阳、黄再胜(2019)都将数字劳动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种。韩文龙、刘璐(2020)则主张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方莉(2020)认为可划分为数字雇员的劳动和数字用户的劳动两种形式。

3 国外数字劳动研究评析

国外的数字劳动研究主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视域和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开展相关研究,且两个视域下共同的一位代表性学者是英国理论家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其代表作有《数字劳动与卡尔·马克思》《社交媒体时代的文化与经济》等。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主要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数字劳动思想;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主要围绕受众劳动观展开讨论。

3.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

冯洁、周延云(2017)通过对国外马克思数字劳动研究的回顾分析,认识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信息化时代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双重重要性[6]。常江、史凯迪(2019)运用深度访谈法深入探析福克斯提出的“数字劳动”理论,认为他所主张的回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有助于挖掘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从而使对互联网所带来的社会变革的认识更具有辩证性[7]。

3.2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数字劳动研究

蔡润芳(2018)主要论证了受众生产剩余价值的观点。汪金汉(2018)梳理了整个传播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劳动议题的发展逻辑,认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路径以及文化研究学派的社会文化路径有助于全面理解数字时代的劳动问题[8]。

4 数字劳动具体案例的实证研究

国内数字劳动研究从案例分析角度来看,主要是针对当前社会上关注的种种社会现象,运用数字劳动理论来作出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分析,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实质,这有利于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面,进行规范管理。

张铮、吴福仲(2019)探究网络文学签约写手的数字劳动过程,主张应对数字文化生产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照。孙萍(2019)针对平台算法对外卖员的劳动管理问题,对数字劳动者与平台算法所建构的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9]。吴鼎铭(2019)通过分析网络水军的数字劳动过程,主张需要针对数字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管理思维这一制度性根源进行反思,以期实现网络水军的有效防治[10]。胡冯彬(2020)认为网络游戏代练这种新型的数字劳动模式模糊了生产和消费、工作和娱乐的边界,也消解了劳动的被迫性,作为数字时代的边缘人,该群体必须应对由社会、文化和技术所带来的边缘化压力[11]。姚建华(2020)以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和内嵌其中的劳动控制问题[12]。

5 价值、资本视角下的数字劳动研究

不同于传统的劳动方式,数字劳动条件下的资本运作过程具有其特殊性,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把握数字劳动过程的深层机理。

5.1 数据商品

吴欢、卢黎歌(2016)认为作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继承和创新的理论成果,数字劳动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数据时代社会生产劳动的具体表征和特有体现。刘璐璐(2019)通过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来确证数字劳动存在的理论合理性。曲佳宝(2020)在理解平台经济并概括不同类型平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平台经济中数据商品化的条件,阐释以数据商品为核心的资本积累过程[13]。

5.2 价值、资本

吴欢、卢黎歌(2018)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数字劳动作出阐释,界定了数字商品的特征,剖析其价值和价格形成的运行规律及特征。黄再胜(2020)对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背景下的资本主义价值运动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发展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在对待数字劳动的相关问题上提供有益的经验[14]。

6 数字劳动问题

邹琨(2020)认为数字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只有超越数据成为商品的“交换逻辑”和数字劳动者为资本生产的“生产逻辑”,数据才可能成为共同利益的联合体。韩文龙、刘璐(2020)研究数字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去劳动关系化”趋势,主张中国要建立健全数字劳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机制、权利保障机制、社会保险机制和政府规制机制,努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让数字劳动者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15]。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数字劳动已被认可为一种既存的新型劳动方式。但现有的国内数字劳动研究更多地仍是对国外的数字劳动研究的延伸或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国内学者对数字劳动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数字劳动的形式目前主要还是依主流的四种方法进行划分。在国外研究评析上,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和传播政治经济学两种路径。关于数字劳动的实证性研究主要是围绕当前社会上关注的种种具体社会现象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运用数字劳动理论来分析和阐释相关问题。关于资本视角下的数字劳动研究,主要针对数字劳动过程中的资本积累问题展开研究。在数字劳动的生产、生产过程方面,国内学者展开的研究数量还比较少。总而言之,作为21世纪盛行的新概念,“数字劳动”是一个舶来品,当前我国学界对数字劳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基本都是在国外数字劳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社情所进行的延伸性研究,数量还不多,相关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7.2 展望

近年来,在我国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背景下,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劳动方式。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我国学术界可以站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构建本土化的数字劳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我国数字劳动的相关机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维护和保障数字劳工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合法权益,助力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欢,卢黎歌.数字劳动、数字商品价值及其价格形成机制——大数据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解释[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3):310-316.

【2】朱阳,黄再胜.数字劳动异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01):152-160.

【3】韩文龙,刘璐.数字劳动过程及其四种表现形式[J].财经科学,2020(01):67-79.

【4】方莉.数字劳动与数字资本主义剥削的发生、实现及其批判[J].国外社会科学,2020(04):74-82.

【5】吴欢,卢黎歌.数字劳动与大数据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创新[J].学术论坛,2016,39(12):7-11.

【6】冯洁,周延云.国外马克思数字劳动研究:概览与评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7(12):31-36.

【7】常江,史凯迪.克里斯蒂安·福克斯:互联网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数字劳动[J].新闻界,2019(04):4-10.

【8】汪金汉.“劳动”如何成为传播?——从“受众商品”到“数字劳工”的范式转变与理论逻辑[J].新闻界,2018(10):56-64.

【9】孙萍.“算法逻辑”下的数字劳动:一项对平台经济下外卖送餐员的研究[J].思想战线,2019,45(06):50-57.

【10】吴鼎铭.量化社会与数字劳动:网络水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5):47-51.

【11】胡冯彬.边缘的游弋:中国网络游戏代练者的日常生活实践[J].新闻记者,2020(07):38-45.

【12】姚建华.在线众包平台的运作机制和劳动控制研究——以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为例[J].新闻大学,2020(07):17-32+121-122.

【13】曲佳寶.数据商品与平台经济中的资本积累[J].财经科学,2020(09):40-49.

【14】黄再胜.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危机、资本应对与数字劳动反抗[J].探索与争鸣,2020(05):124-131+160.

【15】韩文龙,刘璐.数字劳动过程中的“去劳动关系化”现象、本质与中国应对[J].当代经济研究,2020(10):15-23.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展望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园林绿化植物应用现状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