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实践

2021-04-01 14:15余一宁樊芸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余一宁 樊芸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论述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策略: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客观地评价自己;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与同伴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管理情绪,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 研学旅行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19-03

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初中生研学旅行坚持教育性原则,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教育部新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中,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我校在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红色教育”是以“红色”作为精神内涵的教育;研学旅行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将“红色教育”和“研学旅行”进行深度融合,改变以说教为主、过于单调枯燥的教育状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学习与研究、探寻未知,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民族气节、人文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同时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创造了契机。

一、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兴趣特长的认识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相比小学生,初中生在心理上的最大变化是自我意识的变化,教师帮助初中生客观评价自我,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自尊、自信的确立,而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其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和优点,是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研学旅行出发前一周,每两人一组搜集研学旅行途经的景点、项目历史资料、背景文字、图片信息,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深入挖掘,有所侧重并进行筛选,制作成推介宣讲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讲解。尽管研学旅行目的地一样,但每个小组学生制作的PPT内容在侧重点和风格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小组组合与分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形成特色。在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准确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课堂分享环节中,学生通过展示小组制作成果,能够欣赏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认识自身的不足,增强对兴趣特长的认知。

(二)加强学生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我校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选取桂林、兴安、百色、北海、东兰、钦州、合浦等地作为研学旅行点,带领学生感受灵渠、靖江王府、田州古城、刘永福故居、合浦汉闾文化博物馆的历史厚重感;参观湘江战役遗址、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飞虎队遗址公园、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碑、韦拔群纪念馆、韦拔群故居、列宁岩、魁星楼的红色革命印记;领略北海红树林的神奇、桂林山水的自然美景和今朝铁山港的繁荣景象。通过现场参观、阅览史料和听研学导师解说等,学生被英雄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动。如初166班雷××在研学报告中写道:“我们去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湘江战役纪念馆等地方参观,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好好珍惜,并发愤图强,像他们一样为中国奉献。”桂林刘三姐大观园中的壮族工艺品、山歌演出等壮族文化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地区文化认同感。初166班凌××在研学报告中写道:“同学们十分开心能见到壮族群众的传统生活,都为自己是壮族人而无比自豪。”

红色教育研学旅行让学生增强文化信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加深学生对广西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身为广西人的身份认识,增强学生对建设壮美广西、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

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

研学旅行的重点在“学”,即在旅行中“研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有效的外部和内部动机,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任务形成积极的态度。初中生平时的学习时间比较集中,且地点局限在学校。而研学旅行将课堂拓展到了教室之外,到达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往昔和时代的发展,从而通过调整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内部动机。

在确定了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地点之后,笔者把参加活动的学生分成多个研学旅行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书籍、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引出小组研学的问题方向,激发学生对研学旅行的兴趣。之后,以年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学生观看《血战湘江》《百色起义》《龙之战》等经典电影,提前感受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使学生在出发前对研学充满期待。

(二)掌握学习方法

在红色教育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参观纪念馆、历史遗址,通过看、听、访、谈、记等,体会到了与在教室里学习不一样的感受。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地点的体验活动,配合研学导师的讲解,学生感受到了参加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并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在游学中仔细观察、灵活记录,主动询问研学带队教师或导游搜寻信息,在实地体验中获得更多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知识及实践经验。当天的研学行程结束后,笔者安排学生相互交流研学旅行的得失,整理研学笔记,完成研学日记的撰写。整个红色教育研学旅行行程结束后,再布置学生返家后整理研学旅行中收集的材料,通过摄影作品、小视频、手抄报、PPT制作,撰写诗歌、散文、游记等形式,自拟题目,完成一份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报告。

从研学旅行前的自主查找资料,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预习课件,到研学过程中依据配套校本教材,完成探究和分享任务(如制作秘拓作品、学习壮族山歌、跳竹竿舞、制作灵渠模型、探究桂北民居建筑风格等),以及研学活动结束后的分享研学所得、学习感悟等,整个红色教育研学旅行过程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享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186班龙××说:“这次研学,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可见,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学会与同伴交往,培养团队精神

人际交往是获得情感体验,参加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同伴交往对个体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等存在一定的影响。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是一次集体出行活动,学生常常以小组为小单位,或以班级为大单位,或以年级为集体,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需要集体乘车、行进、参观、就餐、住宿等,相比在校内相对固定的人际交往范围,研学旅行途中的人际交往范围更大、变化性更强,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研学旅行的前、中期活动设计都以小组为单位承接任务、展示成果、考核评价,促进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等,学生表示从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如初166班甘××说:“在三天的旅程中,不仅看见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还极大地增进了与同学们的友谊。”初182班覃××说:“在这一次研学旅行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知识和道理,还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相互了解,配合得更加默契,和谐共处。”初175班雷××说:“导游在讲解的时候,前排的同学很主动地蹲下以便让后面同学看清图画,同学们相互体谅的场景使我非常感动。”

红色研学旅行加深了学生与同伴间的彼此了解,在相互帮助和关怀中增进友谊。加之红色教育研学旅行与其他研学旅行不同,嵌入了紅色基因,历史厚重感、责任感和信仰追求等精神认同的因素更浓,于无形中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对建立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学会与众人交往,培养独立能力

在研学旅行中,除了本校的教师,还会面对初次见面的研学导师,以及研学途中其他游客、服务人员等,这对学生独立处理人际关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少学生提出这次研学旅行“第一次离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出去旅行,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独立的体验,是一次成长的见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和锻炼积极主动与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沟通、把握交往尺度,学会礼貌待人、规范出行、文明参观,学会互相谦让、互相提醒、互相体谅等,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增强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抗挫能力

(一)增强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身心在矛盾和不平衡中快速发展,情绪波动体验剧烈,情感活动广泛且丰富多彩,有其丰富性和细腻性、有爆发性和冲动性、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有外露性和内隐性、有心境化和持久化。初中生处于青春成长发育期,尚不善于自我控制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出现各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在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人员分配、天气、交通、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在与小组成员行进、生活过程中,发生人际交往矛盾时,也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如组建学生小组、就餐安排、分配住房等)。如在桂林研学出发当天遇到暴雨天气,很多学生的鞋子湿透了;在北海研学旅行中遇到长时间堵车等,这些突发情况对学生的情绪造成明显的影响,但在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的整体大环境之下,因有导师的引领,学生间相互鼓励和帮助,学生焦虑、不满、急躁、愤怒等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这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管理情绪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二)增强学生挫折应对能力

红色教育研学旅行途中需要有长距离的步行、攀爬,于无形中为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抗挫力,在鼓励学生学会坚持、克服畏难情绪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如初182班文××同学写道:“攀登了许多级台阶后发现上面是百色起义纪念碑,上来有314级台阶,这个数字取于π,象征着百色起义精神世代相传。站在广场前时,我的身体有些不适,我想跟老师请求去休息一下。但我想到那些烈士们曾经承受多少艰难,我不能连这点苦都承受不了。于是我坚持站到了最后,那一刻,我很自豪,因为我感觉自己没有愧对先烈!”在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的集体行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了同类比的对象,充分体现同伴迎难而上的榜样作用,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抗挫力。

总之,初中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的校本课程设计,应注意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着眼,紧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合理设计适合该阶段学生的红色教育研学旅行体验内容,并认真实施相关环节,拓宽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有效提高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让学生通过红色教育研学旅行增长社会见识、提升心理素质,并在红色教育研学旅行体验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潘蓓蕾.浅谈研学旅行中的生涯教育渗透——以上海市七宝中学“井冈山·金寨”研学旅行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8(16)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吴芳,杨业祥,江红霞,王英.红色研学旅行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29)

[5]王伟年.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9(4)

[6]杨菲,么聪敏.发展心理学视角下关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体验内容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

作者简介:余一宁(1992— ),女,广西桂平人,理学学士学位,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樊芸(1964— ),女,壮族,广西忻城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硕士,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