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发展智慧农业的思考与探索

2021-04-01 08:41左竹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2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左竹

摘要:本文从山东省东营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对智慧农业在大田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农村电商等方面展开分析,针对东营市智慧农业在管理体制、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统一管理,强化硬件、加强基建,加强培育、壮大队伍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智慧农业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集互联网、GPS、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在智慧农业领域不断地探索,大数据、空间信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落地应用。

一、东营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一)大田作物种植方面

目前,东营市农机精准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等均已得到较大面积的落地应用。如广饶县安装HDGPSCS500型深松检测仪60台,借助卫星定位终端和深松监测仪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辐射服务面积达35万亩。同时,还建设了農业“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物联网平台、20处土壤检测基站、4处“四情”检测基站、5处农业小气象站,对农作物苗情、土壤、水分、病虫、灾情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为广大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目前,全市已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5处、农机信息化示范点1个;拥有农用北斗终端导航16台套、农用植保无人机28台;1420个行政村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达到80%。

(二)温室设施农业生产方面

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得到推广应用。例如,山东华骜植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等食用菌企业,广泛采用物联网食用菌智能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环境当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有机质含量、气体浓度等数据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中央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的全程实时监管与控制,所生产的产品已经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三)畜牧养殖方面

东营市充分利用省畜牧兽医大数据中心和省畜牧兽医综合监管追溯系统、调度指挥系统和综合服务系统,积极搭建畜牧养殖信息平台。目前平台建设已经完成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畜牧业生产管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畜产品安全追溯、无害化处理等子系统,将业务管理监督与追溯相结合,以电子出证系统为手段,将各项业务工作进行串联,实现检疫证、养殖档案与产品二维码的追溯管理。其中,包括运输车辆监控和关键部位监控等子系统在内的调度指挥系统,有效实现了对养殖环节、运输环节、屠宰环节等的可视化监管。

(四)渔业生产方面

在水产养殖中,东营市通过无线传输、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帮助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实现养殖场所的实时监控、水质监测和相关养殖设备的智能操控。现阶段,东营市建设1处市级管理服务平台、5处县级平台、8处企业端平台。同时,通过注册渔业通,与业主按揭可成为渔业方面常驻线上的专家,有效解决渔业通平台上养殖户上传的各种水产病害。

(五)农村电商方面

目前,东营市农村电子商务在各县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增长阶段,通过网络销售农副产品的生产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交易种类齐全,其中各种鲜活农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十分丰富,涌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经营模式。例如,广饶县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进行合作,开展电商进村工程,推动“网货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现阶段,建设36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6家天猫优品服务站、网上交易额超1500万,使160个村庄得到服务。农资电商也得到发展,广饶县建设了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商业银行等专业的农资销售平台,为农资供求提供了便捷的电商服务。

二、东营市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农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东营市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整体发展水平都不够高。智慧农业发展涉及农业农村、工商、工信等多家政府部门,形成健全的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东营市从市级到县级都没有形成专门的智慧农业工作机构,某些部门仅仅是将涉及的智慧农业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分配给科室某一业务人员,业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未能单独设立专门科室,配备专人开展工作。这就容易导致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责任不明确、标准不一致等多重问题,管理成效也就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此外,智慧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相关项目建设为主,重复的同质化建设现象较多,各家主体自建自管,智慧农业发展水平难以提高。

(二)智慧农业信息系统不完善

现阶段,东营市与智慧农业发展相关的信息化业务系统还是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没有在最新技术条件下进行管理流程的优化,高效运转的农业信息化业务的数字化处理平台还未能实现,无法有效支持智慧农业全方位发展。已开发的信息系统多依托各自主体原有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各部门的农业信息资源依然是一个个孤岛,相互之间的联系有待切实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智慧农业的发展。

(三)智慧农业专业人才不足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参与主体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较强的学习能力。目前,受传统观念以及农业经营效益等影响,东营市参与智慧农业发展的高学历人才数量极为有限,专业型的人才更是缺乏。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发展智慧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政府部门建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缺乏专业人才,没有相关的制度和经费加以解决,有的仅仅是安排少量资金用于设备的维修或者更新,在智慧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目前开展的农民培训,大多是依托上级部门分配的培训任务开展,人员受到指标限制,可以接受培训的人员数量有限,课程也是按照上级规定开设,涉及智慧农业的内容一般相对较少。毕业大学生群体受择业观念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大部分认为经营农业没有前途,不如投入高精尖工业、金融等领域更有前景;还有一部分受无初始资金、经验欠缺、无支持力量等原因而放弃农业。这就使投身农业的大学生数量有限,形成的发展智慧农业的新生力量有待进一步壮大。

(四)智慧农业参与度不高

目前,东营市智慧农业的参与主体虽然涉及涉农企业、政府部门、乡村能人群体(合作社、农场、大户等)、普通农户,但真正发展智慧农业的主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现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中,拥有农机具的数量不少,但拥有智慧农机的却不多。例如智能化青贮机,单价200余万元,高昂的成本并不是一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承担的。普通农户因为对智慧农业的认识有限,真正主动参与到智慧农业的人员数量较少,多数都是通过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智慧农业发展,普通农户参与智慧农业发展的总体数量有限。

(五)智慧农业仍存在风险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的人、财、物等投入,比一般的农业投入要高很多,因而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且由于大规模资金设备投入,一旦出现生产经营风险,经济损失会更大。最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市场风险可以通过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规避,但自然风险往往是不可抗的。以智能温室为例,即便拥有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系统设备,也难以抵挡超强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一旦遭遇自然灾害,作物损失和基础设施损失都是不可避免的,且由于前期高投入,经济损失比一般农业损失会更重。

三、东营市智慧农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规划,统一管理

智慧农业的发展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杜绝“自顾自家”、重复的同质化建设等情况的发生。智慧农业的发展涉及众多的部门和单位,需要在统一的规划指导下,结合东营市的农业生产实际和已有的智慧农业发展条件,综合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以及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等的实际发展需求,明确智慧农业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總任务,统一标准,规范化管理。

(二)强化硬件,加强基建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利用好信息基础设施,既包括公共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包括已完成的专门信息基础设施。应全面推进标准一致的农业信息化体系与业务处理平台的建设,规范农业数据标准,实现有效利用。应从智慧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农业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满足东营市在农林牧渔业发展智慧农业的实际需要。

(三)加强培育,壮大队伍

发展智慧农业,人才是重要的资源,既需要有政府部门的专业智慧农业管理人才,也需要投身农业一线发展智慧农业的“实际操作者”。对于管理人员,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的管理培训,使之具备专业化的管理能力;对于实际经营智慧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要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职称评定”等途径进行智慧农业发展知识的相关学习培训,使他们成为具备发展智慧农业知识的“乡村贤能”。同时,充分发挥好优惠扶持政策(例如建立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智慧农业扶持政策),吸引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创业,不断壮大发展智慧农业的队伍。

(四)广泛宣传,积极发动

要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电视、微信、短信等载体,也可以通过发放明白纸、组织开展广场宣讲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让广大农业经营者群体尤其是广大普通农户了解智慧农业的基本内涵、优惠政策、发展前景等。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制定出简明易懂的宣传材料,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智慧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发展智慧农业的社会参与度。

(五)加大投入,完善保险

发展智慧农业前期投入较高,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和自然风险的影响,现有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显得相对较弱,在发展初期非常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应多途径、多方式地加大对智慧农业发展的财政扶持。例如,对购置先进智慧农机具的给予更多的补贴,使意向购买者能够降低成本,并获得更高的收入预期,从而使先进智慧农机的购买数量增加。对于智慧农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可以根据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设备等)的不同造价水平、不同经营模式等因素,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新型农业保险品种,通过发挥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来降低智慧农业发展中的各类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晓敏,邓春景,2017.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 (16):312-315.

[2]胡亚兰,张荣,2017.我国智慧农业的运营模式、问题与战略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04):70-76.

[3]葛晶,2017.我国智慧农业的管理模式、问题及战略对策[J]生态经济, (11):117-121+133.

[4]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尹首一,2013.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06): 63-71.

[5]王海宏,周卫红,李建龙,孙政国,郑亚君,2016.我国智慧农业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 (17):279-282.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延边地区“互联网+农业”发展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
基于安卓的智慧农业APP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