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钦源 张祝恺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政治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未来的国际能源发展形势更加复杂。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地缘政治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国际油气未来价格不确定性增大,能源产业链收缩、核心产能本土化进程加快,能源转型相对成本提高等新形势。新形势下需要通过树立底线思维、把握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位机遇、优化调整能源产业链、坚持能源转型发展等措施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打开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關键词: 后疫情时代 能源发展 能源安全 能源转型
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能源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谁掌握了能源,谁就可能掌握发展空间,掌握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影响下,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例如部分西方国家遏制我国发展之心昭然若揭,从贸易争端到如今的科技制裁,打压我国发展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未来是否会利用自身的能源独立优势和海洋霸权力量,对我国进行能源制裁等犹未可知。在此背景下,保障能源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其中,“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都离不开能源供给的保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结构面临调整优化的改革新阶段,研究新冠疫情对我国能源发展的影响,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对我国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能源产业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大,各国竭力寻求经济增长新策之际,新冠疫情作为近年来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的负面冲击。这种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和随之而来的次生冲击,使得全球经济由不确定性动荡演变为确定性下行,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变得更加举步维艰[1]。从影响方式来看,疫情首先对终端消费造成了冲击,为减缓疫情蔓延而采取的封锁措施,使得终端需求和供给同时受到影响。此后,疫情造成的影响由终端消费向中、上游产业链蔓延,并衍生出医疗物资短缺,餐旅、交通行业萎靡,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给全球政治、经济、医疗、能源及军事等方面带来了重大负面影响。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及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之源,因经济活动放缓引起需求减少而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例如,自新冠疫情以来国际能源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能源价格发生剧烈波动,全球大多数能源公司和依赖石化产品经营的企业损失严重。从影响内容来看,疫情对能源产业的影响是多重的,主要表现在能源需求、贸易、价格、投资等方面。疫情可能导致能源行业面临需求下降、能源贸易受阻、化石能源价格下行压力增大、能源计划投资减少等困境,进而影响到整个能源产业链及其价值链运转。
如图1所示,首先,受新冠疫情影响,交通运输、服务业、工业生产等领域正常经济活动受挫,终端需求低迷使得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能源产品的引致需求下降,造成短期内能源供大于求[2]。此外,因经济活动放缓,进出口受限,以石化产品、煤化工为主的能源相关品贸易受阻[3]。加之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隔离、减少接触等措施,使能源产业生产效率下降,导致石化、煤化工产品产能降低;其次,受需求下降、贸易受阻,库存及金融市场不稳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际能源产品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能源定价体系遭到破坏,产能降低也使得能源供需链紊乱。例如,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部分国家的价格已经跌至近20年最低点。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包括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瑞典和瑞士,电力市场价格已经接近零点[4];最后,因为能源需求减少和价格下降,能源行业的利润空间遭受挤压,将迫使能源生产相关企业降低上游探采和中游加工环节的计划投资额度,在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之时可能造成新一轮的能源产能困境。
二、后疫情时代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地缘政治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加剧
新冠疫情使得一些地缘政治问题、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进一步暴露。例如,疫情初期部分美国政客大有幸灾乐祸之态,其商务部长罗斯甚至表示,疫情对中国的冲击可以给美国带来机会[5]。当美国本土疫情恶化以后,部分政客又错误地指责中国,试图通过对中国污名化来逃脱本国民众对其疫情治理失控的指责。近年来,美国为扼制中国发展,不惜动用国家手段,对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以窃取技术、盗取数据、威胁国内市场公平竞争等不正当理由出台限制措施或进行直接制裁,甚至对我国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所使用的科研软件和工业软件进行单方面、不合理地禁用,意图封锁科研环境、阻碍中国科技进步。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上升到了科技博弈阶段,如果未来中美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美国是否会依赖其能源独立优势和海洋军事强权对我国发起能源战,以油气禁运等手段限制中国的油气进口犹未可知[6]。
当前我国油气资源绝大部分依赖于进口,2019年油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了72%和43%。除了部分管道运输的油气之外,我国大部分原油和LNG进口是通过海运方式进行,一般而言完整的海运周期耗时较长,需要一到两个月,并且马六甲海峡和部分海运航道也存在被部分国家干预、封锁的风险。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国油气进口的不确定性被进一步放大。2010年以来,随着美国页岩革命技术的推广应用,美国的油气产量稳步上升,从油气进口大国逐步向能源自给自足转变,在2019年美国已经成为能源净出口国。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利用自身的能源独立和海洋强权优势对我国进行能源制裁,其自身仅需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实质性威胁。
(二)短期内国际油气价格处于低位区间,未来价格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
伴随着美国油气产能的提升,以及巴西、加拿大、挪威等国成为全球油气供给增长的新动力,自2014年以来,国际油气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走势,可以说新冠疫情发生以前国际油气市场就已经是供过于求[7]。疫情发生后,经济活动放缓带来的能源需求下降冲击,其速度和幅度远远超过了正常市场供应的灵活性及可调整性,导致当前全球油气供给宽松和需求收缩的格局被进一步加剧,引发了2020年上半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一轮暴跌。在2020年4月21日当天,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至-37.63美元/桶,成为原油期货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近40年以来的首次“负油价”事件。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来看,2020年前10个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值为41.45美元,较2019年平均价格下降33%,仅为2008年和2012年高油价时期的35%左右。
新冠疫情也使未来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增大。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既有的能源供需和贸易平衡,供大于求以及能源行业的普遍亏损将使得计划投资减少,未来可能引发能源供需的二次失衡。具体而言,当前全球能源投资的很大一部分用于维持既有的能源供应水平,油气价格暴跌将严重影响能源企业的利润,加之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致使这部分企业减少未来计划投资额。能源投资转化为产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如果相关投资不足,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之时,随着对能源需求的恢复,又会面临因投资萎缩引起能源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对我国而言,世界油气价格的暴跌将降低限制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紧迫性,也使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相对经济性和竞争力同步下降,国内油气探采投资未来可能将面临较大的投资回报压力。
(三)能源产业链收缩,核心产能本土化进程加快
除了作为基本燃料和热动力来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石化产品及其衍生品也是重要的工业中间投入品,和纺织、建材、轻工、农业、电子等众多产业关系密切。石化、煤化工行业作为能源产业中游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最重要组成之一,在新冠疫情之下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一方面,因为全球经济活动收缩,导致对作为化工投入品的能源化工产品及其衍生品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疫情封锁措施使得石化产品加工业停工,下游行业的原材料不能及时供给,给部分制造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根据牛津能源研究院发布《新冠病毒:石化行业的风暴》报告,疫情使全球依赖于石化产品的制造业损失惨重。例如,中国每年进口聚乙烯和聚丙烯占全球净进口的61%和41%,世界各地厂商为满足中国需求纷纷投资蒸汽裂解炉以提高产能,疫情发生后因为中国工厂的停工导致石化产品需求减少,这些厂商亏损严重[8]。此外,中国作为世界聚合物的出口大国,疫情后此類产品的出口骤减,导致产品价格迅速提高,给下游相关制造业带来巨大打击。受此影响,长供应链中的核心产能和紧急状态下的重要行业可能将本土化或周边化进程进一步加快[9]。有理由担心,疫情的冲击可能使各国间的产业联系进一步松散,甚至滑向脱钩。就能源行业而言,未来相关企业可能将削弱对中国石化产品的依赖,缩短产业链或将核心产能在本土及周边地区进行布局和投资。
(四)能源转型相对成本提高,转型积极性可能受挫
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在中短期内或将受挫,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投资或遇困难。虽然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从经济视角来看,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与应用仍然要面临与传统化石能源替代与竞争方面的问题,其中能源成本将是决定竞争力强弱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前国际油价处于近20年以来的低位水平,新冠疫情影响下经济活动收缩以及传统化石能源价格进一步下降,使得可再生能源的相对经济性降低,增加了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推广的阻力,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放缓。
对中国而言,2020年是实现以风电和光伏为主的可再生新能源“平价上网”的关键年份,也是风电、光伏补贴政策环境转变,即由政府补贴转向市场治理的重要时刻,国际能源价格的大幅下降让国内可再生能源的相对竞争力减弱。加之疫情后的经济疲软,也可能使私人部门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视角来看,短期内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保障能源安全贡献有限,极端情况下能源安全的保障还是需要依靠化石能源。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对可再生能源转型和传统化石能源发展的优先级及平衡度需要进一步考量。因此,未来能源转型战略推进的相对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下降,可能导致相关行业主体的积极性受挫。
三、后疫情时代我国能源发展措施
(一)树立底线思维,提升极端情况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新冠疫情警醒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应对突发状况,抗风险、保安全的能力建设应该得到同步提升[10]。尤其是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已然发生重大变化,类似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地缘政治及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11]。当前我国的油气仍要大量依赖进口,尚不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在我国能源转型面临重要关口之时,需要树立底线思维,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能源安全事件。例如,优化国家应急储备体系及设施建设,建成多元互补、快速响应的能源储备系统。扩大国家油气战略储备,增加油气储备设施建设投资,增强油气贸易和库存调节的灵活性,提高油气储备的调度效率,综合提升我国应对油气外部风险和稳定市场预期的能力,保障突发事件和极端情况下的能源安全。
(二)把握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低位机遇,提升我国能源定价话语权
当前国际油气价格仍在低位运行,未来一段时期内这种低油价局面仍将持续。低油价为我国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国际油气贸易话语权提供了机遇。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低油价的窗口期,加大油气进口和储备力度,通过中长期合同、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价格治理体系,破解油气进口的“亚洲溢价”魔咒。此外,可以把握疫情后国际能源贸易低迷的机会,通过组建“买方联盟”等手段,积极推动能源商品的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提高上海原油期货影响力,并争取进一步推进原油人民币交易和定价体系建设。需要注意的是,低油价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存,国际能源价格下降将对我国本土能源企业造成冲击,降低企业竞争力,减少能源计划投资额。因此,需要对相关受影响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同时在油气上游勘探领域,增加政府投资,保障我国中长期能源产能不受影响。
(三)优化调整能源产业链,加强要素创新和技术创新
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能源产业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资源,特别是将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要素应用于能源领域,在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制造方面提高竞争力,将能源产业链由能源加工制造向智慧能源服务转型。同时,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石化、煤化工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加大高端化工产品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具体而言,我国石化行业需要逐步走出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舒适区,重点投资、研发以电子化学品、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品为代表的现代化工材料,通过技术研发提高核心工艺水平,将当前石化产业链从中低端区位优势逐步向中高端优势提升。此外,需要鼓励将多方资源纳入能源技术研发过程,建成多方位能源研发及创新支持体系,以缩短能源研发周期,加速能源新产品、新设备应用及推广的进程。
(四)坚持能源转型路径,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加速实现能源互联互通
能源转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能源独立的重要路径。虽然传统化石能源价格降低将给新能源应用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是我国需要继续坚持既定的能源转型路径,积极构建能源互联互通体系。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规划,破除能源转型及新能源大规模上网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能源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应用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降低综合用能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调度灵活性,实现不同能源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例如,未来要进一步通过智能微电网、智能电厂、智能矿山和油田、储能设施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提高不同能源之间的调度和转化效率,实现煤、油、气、电、储能之间的多方位协同响应。
参考文献:
[1] 佟家栋,盛斌,蒋殿春,严兵,戴金平,刘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与对中国的挑战[J].国際经济评论,2020(03):9-28+4.
[2]薛敏,沙晓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4):4-5.
[3]雷瑛.新冠肺炎疫情下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7):150-152.
[4]IEA.Global Energy Review 2020:The impacts of the Covid-19 crisis on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s[R].Paris:IEA,2020.
[5]刘桐桐.美商务部长称疫情“有助工作岗位回流”美国[EB/OL].https://m.sohu.com/a/369689208 _ 120152148.
[6]余永定.中美贸易战的深层根源及未来走向[J].财经问题研究,2019(08):3-12.
[7]于宏源.地缘政治视域下国际石油价格的震荡及应对[J].国际展望,2020(06):23-44+146-147.
[8]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The coronavirus:petrochemicals perfect strom[R].Oxford: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2020.
[9]郑健雄,方兴起.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37-47+189.
[10] 李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发展与应对——基于韧性经济理论的分析[J].财经科学,2020(04):70-79.
[11]孙吉胜.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治理变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05):71-95+157-158.
〔本文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的资助〕
〔薛钦源,张祝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