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礼 李东芳 李宏力
摘要: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本研究通过设计问卷了解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实施情况、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需求状况,获取现阶段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难点,为研究策略的制定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职 医学专业 现状
前言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医学专业课程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本文通过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结果分析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实施情况、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需求状况,获取现阶段医学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現状及难点,为研究策略的制定提供方向指引。
1.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元素(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贯穿所有的课程教育中,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等,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进行珍爱生命、人文关怀等教育。
2.“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要阵地。在高校,无论是专业课、思政课还是通识教育课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探寻和思索,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大学时期是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学科专业素养、能够成熟地从事实践活动的独立个体的关键时期。作为培育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及需求状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钻研精神和创新热情,提升职业理念、职业精神,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可以说,“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3.调查方法和对象
以自编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形式向我校护理学院、医学院大学生和在校教师通过问卷星随机调查,并对问卷实行不记名网上填写,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共回收有效问卷教师114份,学生1111份。
4.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分析
4.1课程思政氛围淡化,评价方式模糊
现阶段,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提出普及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致使一些高职院校主体在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上欠缺深度和高度,我校亦是如此。在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认知问卷中,64.4%的教师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了解,27.9%的教师比较了解,有过专门研究的教师占比3.9%,还有11.5%的教师认为融入思政元素并不能解决育人问题。说明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宣传及教育引导未能入脑入心,同时42.3%的教师认为应建立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4.2课程思政资源隐蔽,教学任务繁重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部分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而是就爱国、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空谈,课程思政仍浮于表面。58.7%的教师觉得不太能够把握课程思政教育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6.2%的教师认为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58.7%的教师觉得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切入点,使得课程思政建设难以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在谈到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顾虑时,认为教学时间有限的占比70%,精力有限48.1%,在授课中必然会有所倾斜,忽略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减弱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其中学生认为任课教师挖掘出来的课程内容背后的故事、规律以及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其道德品质的影响非常大的占比15.2%,较大的42.6%,一般的38.1%。
4.3教师政治素养低下,育人能力欠缺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发展对象,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因素,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政治素养、育人能力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实效性。82.7%的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对学生未来发展都重要,62.5%的教师认为在各个学科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学生将受益匪浅。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表现较好,且44.8%的学生认为教师政治素养对其道德品质影响较大。66.4%的教师觉得开展课程思政缺乏相关的授课经验和技巧,即使有48.1%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把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精神渗透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54.8%的教师在课下偶尔与学生讨论课程思政教育相关话题(如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理想信念、敬业精神等),只有30.7%的学生觉得老师授课内容充实,信息量准确适当。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育人能力欠缺是当前的一大困境。
4.4学生专业诉求变化,教学重点转移
调查中,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按重要性程度依次是专业基础知识、职业伦理道德、培养运用专业知识、社会责任、专业认同、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医学生需要具备“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看重课程对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在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关心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方面,在提升文明行为、规则意识,更加主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在提升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做到诚信、友善方面,在提升职业认同度方面,在提升职业道德方面,在提升人际关系方面,在提升沟通能力方面课程提供非常大的帮助程度分别占比22.8%、23.1%、25.2%、23.9%、23.6%、21.3%、22.1%。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关注、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要求。
5.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5.1思想共识尚未完全形成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实施“三全育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课程思政”大格局,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一起努力,不是“哪一门课或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但是部分专业教师仍然存在“专业课就是讲授专业知识”的思想认识,给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不小的难度和阻力。
5.2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
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层面,还没有真正形成以思政课为主导,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互动互通机制和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
5.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由于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师紧缺的现状,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乏力;另一方面,缺乏通过思政课教师对医学专业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示范性的德育教学指导,使“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力量不足,导致进展缓慢、效果不够明显。
5.4教育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渠道,缺乏灵活多样的载体和途径。高职院校许多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单独招生或三校生,一部分来源于参加了高考,但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能考上本科院校,迫不得已选择读高职。这些学生总体来讲学习自觉性较弱,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有待规范,他们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兴趣。因此,也加大了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难度。那么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如何协同合作发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保持同向同行和同频共振。做好育人理念与育才理念的有机结合。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既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又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实现“课程思政”隐性育人的全新升华,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6.展望
研究表明,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纯粹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以上探索也证明课程思政理念得到了医学类专任教师的关注和认同。但现有的医学类课程关于课程思政研究多数局限在一门课程的设计,上升到学校层面、专业层面的研完较少,为了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深入开展,需要加强专业思政的研究,逐渐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实践途径。强化专业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意识和能力,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注重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担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高职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对选题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展现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探寻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策略的优劣,探究当前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策略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
课题: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名称: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KYP15)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实施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9(22).35-36.
[2]李立伟,刘美章..浅谈医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