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琼
目前,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本质是代谢性慢性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高血糖的症状,继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疾病等相关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因此死亡[1]。治疗2型糖尿病需对患者的体质量和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近几年在糖尿病治疗中,运动疗法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受到很多人的关注[3]。二甲双胍是较常见的口服降糖药物。本研究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成都市成飞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79(70.21±2.01)岁;平均病程(8.40±3.25)年。对照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61~78(70.30±1.85)岁;平均病程(8.42±3.2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肺障碍疾病;治疗依从性好;无精神障碍疾病。排除标准:严重心肺障碍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未接受全程治疗、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口服,每天3次,根据疗效调整剂量,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每天步行、慢跑或跳健身操,运动速度及方法需结合患者自身承受能力,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考虑患者自身的需求,增加运动时间,可先增加患者的耐力,然后增加运动强度,最佳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60%,运动过程中通过脉率估算。运动前须考虑患者自身禁忌证,如是否采用心电图、血压、血糖、肝肾功能检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较严重的慢性疾病等,如肾衰竭、糖尿病肾病、严重心肌缺血、严重高血压等。每天运动1次,每天15:00~17:00进行,运动时间1~2 h,1个月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流变学指标。采用BM-I毛细血管式黏度计测定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包括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2型糖尿病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3]。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各项指标有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31%(χ2=4.118,P=0.042)。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胰岛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3.1 老年2型糖尿病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长[4]。老年糖尿病常见特点:(1)发病率高;(2)合并微血管病变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3)按照患者是否合并症状,患者的用药也会出现差异化的目标值及预期值;(4)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个性化。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关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快速增加,且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患者占75%[5-6]。研究发现,糖尿病会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轻度的认知障碍,若情况严重可能会出现痴呆[7]。在糖尿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容易忽视患者的认知障碍[8]。2型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全身小动脉硬化及血管舒缩能力降低,所以血液黏度成为影响动脉血液十分关键的因素[9]。相关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发作时间与发作程度会受微循环异常程度的影响,降低血液黏度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也是减少糖尿病损伤其他靶器官的重要路径[10]。
3.2 二甲双胍药物特点分析 二甲双胍本质上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可降低患者肝糖输出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不断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也可改善因为血糖升高导致的脑萎缩情况,降低痴呆并发症发病率。2型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特点是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此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升高,胰岛素升高后,淀粉样β蛋白及竞争人胰岛素降解酶(IDE)降解。因此,可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代偿性升高,胰岛素可直接通过竞争IDE,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的降解,使Aβ可实现更好的积累。二甲双胍可穿过血脑屏障,提高中枢及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Aβ的不断降解,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处于不断升高状态时,患者的内质网内部环境十分紊乱,会出现蛋白质错误折叠或蛋白质未折叠、蛋白质增多、聚集等情况,对内质网应激产生诱导作用,也会让Caspase家族得到活化,出现红细胞沉降率特有的促进凋亡级联反应,最终导致患者的神经细胞出现凋亡,影响患者的认知障碍。二甲双胍还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海马CAI区,使活化转录因子6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2的表达受到抑制,另外也会对内质网应激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出现凋亡级联反应,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3.3 老年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近些年,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自身各项功能逐渐退化,如果单纯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很难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运动疗法通过参与更加有规律、科学及合理的运动使患者的机体变得更加健康。运动可让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得到提升,同时可让外周组织对于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素的灵敏性得到有效提升。对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肥胖是其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首要任务是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在诸多运动中,有氧训练受到关注程度最高。有氧训练是指让全身的大组肌群开展节律及重复运动,改善患者肺的氧利用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胰岛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运动康复辅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减少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血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