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全
品管圈(QCC)[1]是相同工作场所或工作性质互补的人员(通常为5~12人)为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运用科学统计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发组成的一个团队。在医院,各部门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品管圈的形成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药品电子监管码则是对药品生产及流通过程进行监管,以实现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对产品进行追溯和管理[2]。过去,我国的药品处方监管一般由人工控制,但人工控制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常发生一系列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因药品类似而导致的处方调剂差错,不利于药品的流通与派发。因此,近年来,探索切实可行的监管方法,降低医院发药误差以保障患者的权益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关注所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药品监管码应运而生,通过信息系统检索和审核,有效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降低了处方差错发生率[3-4]。除此之外,我国对药品电子监管实行统一代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假劣与伪冒药品的控制、召回及追溯,对药品的生产、流通、派发及使用全过程实施有效电子监控。2017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学部成立品管圈小组,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本研究观察品管圈中结合电子监管码对医院药品调剂差错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直接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处方1 103 637张,《药学部差错记录本》2016年1-12月发生外差37例,差错率为0.0335‰。外差类型:(1)相似药品调剂错误:是最常见的外差之一,是由于药品外形或颜色相近,药师在调配时将A药物调配成B药物,总计24例,发生率为0.0217‰(24/1 103 637)。(2)药品数量调剂错误:药师调配药物时,将药品数量发错,通常以少发为主,总计7例,发生率为0.0063‰(7/1 103 637)。(3)药品发放患者错误:当两名患者的处方药物相近或相同时,药师将患者甲的药物错发给患者乙,总计3例,发生率为0.0027‰(3/1 103 637)。(4)标签粘贴错误:在药师调配出药物贴标时,错将A药物的标签粘贴至B药物上,总计2例,发生率为0.0018‰(2/1 103 637)。(5)用法用量有误:在审核处方时,未能识别出处方中药品的用法用量有误,总计1例,发生率为0.0009‰(1/1 103 637)。
1.1.2 间接资料: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每月盘点数据,采用闭库法对药房进行定期盘点,并对复盘进行数据纠错。盘点后药物数据与实物不符合则为异常数据,相似药物账物不符的则为特殊异常数据。通过整理并统计盘点数据,得出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及2017年各月数据中特殊异常数据。
1.2 方法 2017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药学部成立品管圈小组,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
1.2.1 监管方法:采用Willach自动化摆药机自动落药式配药,快速补药及盘点加药。具体如下:(1)调配药师在系统中统一调出患者药品信息列表,将焦点光标切换至扫码框内,准备下一步扫描。(2)随机对处方中任一药品进行电子监管码扫描,系统可实时对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自动识别与匹配,如匹配成功,则药品背景颜色发生变化,表示配药正确,如匹配失败,则颜色不变,表示错误。(3)列表中有多个药品,无需按列表顺序,可切实实现“随拿随扫,随扫随核”,进而显著提高调配医师扫码效率。此外,医院信息系统中药品数据完全同步,可保证药品一一对应,提高相关人员工作效率[5-6]。
1.2.2 品管圈组建方法:选取门诊药方工作人员15名,由1名担任圈长,2名担任副圈长。由圈员提出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减少处方差错数,提高药物盘点准确度及患者拿药满意度;提高门诊电子处方合格率;缩短患者等药时间等。根据迫切性、可行性及圈员行动力对各个问题进行计分,分值越高表示越重要越亟待解决,最终按重要性逐步解决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比较品管圈中结合电子监管码实施前(2016年)、实施后(2017年)盘点药品中特殊异常数据与异常数据比值、开出的处方数及患者候药时间。盘点特殊异常数据数值越低,候药时间越短,则表示电子监管效果越明显。
2.1 2016年与2017年盘点特殊异常数据比较 2017年特殊异常与异常数据比值为16.23%(87/536),显著低于2016年的34.28%(18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0,P=0.000)。见表1。
表1 2016年与2017年盘点特殊异常数据情况比较
2.2 2016年与2017年处方数及候药时间比较 与2016年比较,2017年各月开出的处方数均增加;2017年患者平均候药时间为(12.13±1.42)min,短于2016年的(15.10±1.18)min(t=13.753,P=0.000)。见表2。
表2 2016年与2017年处方数及候药时间比较
品管圈指相同工作场所或工作性质互补的人员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而自发组成的一个合作团队,通常由5~12个人组成[7-8]。在医院实施品管圈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便利,尤其是在药学部,调配处方药品时,可有效缩短开药时间,提高出药速度,进而提升医院部门运转速度[9-10]。过去调配处方药品监管通常由人工操作,但人工操作有许多不可控性,在调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相似药品调配差错是最常发生的错误,极不利于药品的生产与流通,于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应运而生[11-12]。
电子监管码是结合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一套药品生产与流通监管体系,是政府对产品实施电子统一监控的手段,主要功能是实现药品的状态查询、追溯及管理,维护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3-14]。通过对每种药品的设计标识,每件药品会得到惟一的电子监管码,可真正实现“一件一码”[15]。在医院中,利用电子监管码,可快速对药品进行检索配药,且不受患者药品列表顺序的限制,可随意点击监管码,加快配药速度,减少了药品调剂差错,提高配药准确率,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均有重要意义[16]。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特殊异常与异常数据显著低于2016年。说明运用电子监管码后,药物账目数目与实际数目符合率提高,药品调剂错误现象有所减少。2017年各月开出的处方数均高于2016年,2017年患者候药时间短于2016年,说明品管圈中实施电子监管码可提高配药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候药时间。
综上所述,品管圈中结合药品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减少药学部药品调剂差错,提高调配人员工作效率,同时缩短患者候药时间,值得临床大力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