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汤 钧
近几年,西湖电子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开展科技创新并建设一支强大的安全管理团队,集团坚持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提高成员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供学习安全管理知识和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展现了集团安全生产一片向好的精神风貌。
目前集团旗下拥有数源科技等60余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产品和业务涵盖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充换电设备以及汽车电子产品、智慧社区产品、通信信息类电子产品、房地产开发等多种门类。近年来,西湖电子毅然退出传统信息电子产业,大胆跨界入驻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走出了一条国企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新时代传统生产企业(以下简称:新形势工贸企业)转型后安全管理与传统的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差别,因此,提高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便成为了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新形势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原则与大多数传统生产企业一样,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计划和措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西湖电子是隶属于市国资委的一家有着40年创业历史的国有企业,公司在安全管理激励考核机制、决策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与民营企业甚至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相距甚远,成为制约公司安全发展的一块短板。由于受到体制的掣肘,这些短板在传统的安全发展环境中已难以克服,急需通过改革转型实现凤凰涅槃。
西湖电子集团综合分析内外部发展环境和要素,积极跟踪研究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向,逐步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一符合低碳经济与绿色增长的战略新兴产业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在制定企业动用明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在生产一线张贴操作规程,将原有电缆电线挂上标识,高压线、变压器架上隔离棚,临时装修、施工提前做好方案,及时到政府职能部门报批备案,并严格督促相关方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作业等这些关键点标本兼制、双管齐下。安全管理人员按要求定期巡查施工现场,对生产或施工中出现的隐患要求立即整改,以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思想高度答好新形势工贸企业安全生产这一全新课题。
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和组织者,是企业中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也是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队伍。班组安全管理是指为完成班组生产任务而必须做好的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即充分发挥全体班组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充分地利用各方面信息,使班组生产均衡有效地进行、产生“1+1 >2”的效应,最终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层的决策再好,如果没有企业员工的有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没有一批得力的班组长来组织开展工作,政策就很难落实。班组长既是产品生产的组织领导者,也是直接的生产实践者。
2.1 新形势工贸企业基层员工班组安全管理原则
随着集团在转型中开启二次创业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所有公司基层员工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有清晰的定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新型危险源的识别及管控,用以避免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确保生产能够有序地进行。班组安全管理要根据工作现场的变化,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笔者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2.1.1 精细化原则
在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中要做到精细化原则,由细小到局部、再由局部到区域,如:生产车间从设备的引进到组装、试运行、投产等环节,各类设施设备从场地划分、大型机械(塔吊、汽车吊、履带吊等)吊装时的正确使用、设备运行后的保管与保养等,在过程的个个环节精细管理,从而形成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过程。
2.1.2 规范性原则
班组安全管理规范性主要是建立班组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艺要求及操作规程,创造高质量和高标准的工作氛围,从而使工作人员主动产生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相互监督改进实现安全生产。
2.2 基层班组员工安全管理内容
在生产、施工、装配等过程中,基层班组员工长期处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事故易发的环境中。因此,基层员工班组的安全管控极为重要,其主要内容有:
2.2.1.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等。
2.2.2 车间、部门要对班组安全管理有着动态管理的理念,例如生产作业环境、从事特种作业操作资格检查,员工有无穿防滑鞋、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具相关的细节检查等。
2.2.3 班组的安全管理要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事故应急预案。做好进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危险源的管控和识别,及时进行岗前及复工的技术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除此以外,班组的安全管理还要做好劳动防护和安全工具、仪器的管理,实施基层员工班组安全奖惩制度等。
班组就像人体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加工设备本质安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员工安全意识逐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影响新形势工贸企业的生产安全因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所熟知的影响安全生产因素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但是笔者认为最为关注的依然是以下两个方面:
人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人的因素可以分为心理因素、素质因素和生理因素。员工的不安全心理会对安全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应认真分析生产作业人员存在的侥幸心理、省事心理、逞能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冒险心理等不安全心理(其中侥幸、逞能、从众、逆反心理尤为突出)并有的放矢的予以控制。除此以外,人的生理因素、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人是上述因素中总的集成,处于主导地位,在现场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安全管理最难管的是人”,“现在人越来越难管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公司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还应有所作为。否则安全管理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管理创新动力不足,严重困扰和阻碍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在日复一日的经营生产中对隐患和危险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现象也需要吸收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强化管理力度,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文化,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加以克服。
笔者认为在集团所属各企业树立“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条生命主线”的理念,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基,也是贯彻习总书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指示的最好诠释。更是每一家企业对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承诺。
安全生产不单是安全主管部门的事情,生产业务部门同样也要负责安全管理。真正的安全管理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企业每次会议的其中一项议程就是谈安全状况,每位新员工入职后的第一项学习就是安全培训。企业的安全细节不仅要关注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的安全,也要强调非工作时间的安全,以争取让每一位员工将安全的习惯和言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有以下几条:
1、建立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根据人员的变动、经营的更替、管理体制多样化、生产现场规模的变换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安全管理需要。集团设安全管理和消防安全委员会,董事长、总经理亲自挂帅,每季度召开安全工作例会,传达部署上级安全工作,分析公司所属企业的安全形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监督实施。
2、在公司范围内设立安全管理三级网络使安全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角落,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和死角。自上而下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负责管理一级,上行下效,上挂下联,编织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面对集团各企业经营管理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本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制定预防措施,抓住苗头,落实责任,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以点带面,强基筑本,推而广之。集团从2012 年底开始在所属企业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达标工作,排查事故隐患,夯实安全基础,强化设备设施改进,提升本质安全性,现场改善初见成效。在生产车间内,实行人车分流,功能区颜色区分,重点区域专人值守,制度规程齐全,现场安全标志清晰醒目。不断巩固安全生产标准化成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抓手,强化主体责任。
4、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档案,未经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不得上岗操作。一是加强了企业领导的安全理论学习,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二是邀请第三方培训机构、专家对公司领导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学习的培训,三是鼓励员工进行安全“再学习,再熔炉”,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业务水平。
随着国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多样化的经营发展模式更是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全面提升。集团连续几年被市国资委评为安全生产优秀企业,成绩显著,今后还将继续牢记抓住“安全管理”这个永恒主题,借鉴优秀企业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演绎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延续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