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5G 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汽车电子的技术变革机遇,苏州市充分发挥基础优势,以“新城建”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合理规划布局、重点技术攻关、推广示范应用、深化区域协同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车联网先导区,助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
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工信部、交通部、发改委等部门已发布10 余项政策文件,指导各地有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营造产业化运营环境。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构建了省、市、县(区)三级领导体系,发布《江苏省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探索产业发展的“江苏路径”。
在此背景下,苏州市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谋篇布局,大力推动全市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演进与突破。2020年7月,苏州市印发《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车联网先导区,推进城市级大规模验证与应用”。2021年1月,苏州市召开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发布《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从“建立智能道路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两方面明确行业发展重点。2021年2月,苏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苏州市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推进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建设”作为苏州新城建“一平台六推进”的七大重点任务之一,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
2019年,江苏省首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于苏州市正式揭牌。苏州相城区、工业园区、常熟市作为产业集聚区,积极统筹资源优势、发挥区域特色,加快技术攻关、培育新兴企业,创新示范应用、推动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
相城区以“车-路-网”协同为导向,已初步建成全产业链生态,涵盖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整车、雷达、测试、地图等30 余个细分领域。一是“聪明的车”(智能汽车)越来越多。2020年相城区率先发布智能驾驶“上路计划”,获颁示范应用牌照16 张,开放出租、公交、环卫、物流、泊车等五大类试商用场景,推出苏州首条向公众提供常态化体验的Robo-Bus线路、江苏首个5G Robo-Taxi 接驳试乘项目Momenta Go、规模化运营的智慧环卫车队以及专业化运营的智能配送车队。二是“智慧的路”(基础支撑)越来越长。2019年相城区8.4 公里智能网联公共测试道路通过省级认定,2020年率先启动国家级5G 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相城片区建设,累计改造智能网联道路已超60 公里,实现了智能网联路“线”到路“网”的提升。三是“灵活的网”(信息交互)越来越快。建设了业内领先、能够全面满足车路协同多项需求的5G网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从智慧道路数据采集,到数据标注训练、仿真测试、模拟再应用的闭环流程。
此外,工业园区已建成长达8.8 公里的全省首条通过评审的5G 全覆盖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并超前布局了“阳澄半岛智慧旅游体验”“生态苏州工业园区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综合应用场景”等示范项目;常熟市政府与京东共建全球首个“无人配送城”,城市级无人配送项目已经在常熟正式落地运营,示范效果突出。
基于核心三区的试点经验,苏州市以先导区阵地为“强引擎”,从平台打造、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速驶入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平台支撑不断优化。建设智能驾驶公共服务平台,集成高性能计算平台、网联云控平台、模拟仿真测试平台、数据标注训练平台和开放应用平台;搭建智能驾驶运维中心,目前已有包括清华汽研院APA 测试评价系统、特来电充电大数据平台在内的多家平台入驻;建成投用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规划建设苏州新基建研发社区、中国电信产业云(苏州)基地,不断增强产业基础平台支撑能力。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凸显。建设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致力于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共性技术,搭建公共技术库与产品测试验证平台;打造苏州高铁新城5G 车联网创新中心,获评全国唯一车联网方向5G 应用产业方阵创新中心;推进落成吉利汽车智能驾驶全球研发中心、博世智能网联AVP 测试中心、满帮集团数字物流创新中心、中软国际解放号(苏州)鸿联车联网联创中心等,引入行业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运营。三是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精准招引重点企业、优质项目,产业上下游呈现联动发展态势。培育了魔门塔、智加、挚途等一大批智能驾驶头部企业,促成了蘑菇车联、T3 出行、大唐高鸿、360 等一批头部企业签约;开拓宝马、东风、一汽、上汽、丰田等数十家车企提供技术研发配套;轻舟智航的Robo-Bus 陆续在苏州、深圳、武汉等地落地,探索商业化运营,预计车队规模将超过百台。
为聚集要素资源、建立长效机制,苏州市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交流合作、营造更优发展氛围。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设立相城(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同济大学大数据车联网(相城)创新中心、中意汽车技术(苏州)创新基地、中奥智能驾驶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深化国内外合作互利共赢;依托江苏省车联网战略人才交流中心、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苏州)等,构建智能车联网人才技术的引进培育机制。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成功举办全球自动驾驶峰会、国际(苏州)智能驾驶技术创新大赛、2020 长三角智能交通与智能网联创新发展论坛、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5G 自动驾驶峰会等活动,引导业内权威共话车联网发展的“苏州经验”,共建全产业“生态圈”。
立足已有基础和优势,下一步,苏州市将以“数字经济”“新城建”“新基建”等市级重点项目为指引,继续深化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一是争创重大平台项目。争取落地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数据交互与综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分中心),创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苏州分中心,推进车联网龙头企业争创省重大科技转化项目。二是壮大车联网产业集群。瞄准智能车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加强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培育,实现以龙头企业为标杆、成长型企业为基础的集聚发展态势;引导重点产业平台布局,因地制宜细化产业招商路径,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加速正常运营量产;鼓励汽车零部件传统规模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联动发展。三是开展多元化示范应用。鼓励开放公共设施和场所,助推场景建设项目加快落地;筹备中国长三角车联网示范区互联互通应用测试活动,联合国内外整车企业和科研院所组织开展5G 和C-V2 Ⅹ车联网跨区域互联互通大规模测试验证,建立支持车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落地的测试与评价体系;面向全市公园、学校、医院、社区、写字楼等区域,逐步打造无人售卖、无人环卫、无人配送、无人消杀、自动泊车、智能接驳、车路协同后装、高速道路车路协同等应用示范场景,推动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四是优化产业合作新生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优势,加大与上海对接合作,推进与中国信通院、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清研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发挥全市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中心和产业联盟等各类平台资源作用,持续打造具有苏州品牌影响力的智能车联网产业活动;积极筹备“第29 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第三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等大型活动,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能级,带动城市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