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引领 拓展创新 全面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体系

2021-04-22 07:34:44青岛市城市管理局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建设管理

文|青岛市城市管理局

青岛市全面贯彻数字中国战略,深入落实数字山东、数字青岛规划部署,抢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机遇,全面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青岛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牵引,大力推进全市城市管理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发展,全面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体系。

一、全方位整合信息资源,数据体系不断完善

按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和建设标准,强化平台数据体系建设,全面汇聚、有效利用全市城市管理领域信息要素,推动城市管理领域各类数据大汇聚、全打通。

一是构建立体感知体系。完善城市管理实时感知手段,推动城市管理部件感知互联。在重点区域部署低空视频、高点视频基础上,共享市级应急平台、各区(市)相关平台1.5 万余路有效视频监控资源;与全市建筑工地、回填消纳点、渣土车、燃气站等公共设施监控设备、感知终端实施统一集联;与全市城市管理领域无人机、视频采集车等智能终端实现有效对接,构建空地一体的多层次感知体系,形成全市城市管理领域较为广泛的信息感知视图,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有力的前端感知支撑。

二是推动数据全域互通。依托青岛市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推动城市管理领域基础数据资源全域汇聚共享。整合供热供气、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9 个城市管理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住建、园林、公安、交通、水务等28 个市直部门(区市)数据,全面汇聚了城市管理基础数据、网格数据、公众诉求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各类专题数据,建设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主题数据库,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共享运用,有效破除“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行业赋能、专题应用、指挥调度、决策分析、效率提升提供大数据支撑。

三是加强基础数据建设。充分运用“云、网、数、端”技术架构优势,全面完善和丰富城市管理部件基础数据,专门对全市建成区597 平方公里城市管理部件基础数据进行了全面普查和更新,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部件的精确位置、主管部门、权属单位、规格型号、现状照片等基础属性,为全市180 余万个城市管理部件标明统一标识编码,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建设形成全市建成区城市管理部件一张图。结合可视化空间分析及展示需要,建设建成区三维灰模地图,汇聚全市供热站点、燃气场站、垃圾站点、广告设施、海水浴场、门头店铺等行业基础数据,为城市管理问题高效流转、精准处置和精细化展示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二、多层次构建场景应用,一体化体系全面形成

根据青岛市城市综合管理领域智能化建设实际,按照“一中心、一平台、一张图、N 应用”的总体建设思路,全面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和应用场景打造,全面构建“一平台运行、一张图呈现、多场景应用”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体化体系。

一是建设7 大核心中枢系统。建设完善业务指导、指挥协调、公众服务、行业应用、数据汇聚、数据交换和可视化展示7 大系统,纵向上与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区(市)平台实现对接联通,横向上与城市综合管理相关行业部门实现协调联动,形成资源高度融合、系统高度集成、联勤联动高度协同、贯通指挥高度统一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

二是打造20 个多样化应用场景。新建舆情监测、指标评价、渣土车管理、垃圾分类考核、综合执法、专题展示等应用系统,升级环卫监管、供热监测、广告监管、违建监管、智能抓拍等应用系统,整合数字城管、12319 热线、综合治理网格化等应用系统,打造了涵盖城市综合管理、城市运行、行业监管、公众服务、综合执法等方面的20 个应用场景。同时加快市级部门统一部署的垂直应用系统建设,有效实现系统接口向区(市)延伸,推动区(市)创新更多应用,开展场景共建共享和复制推广,全面增强全市城市管理运行一体化和协同性。

三是整合提升城市运行类专题。将城市基本运行如城市供热、供气、供水等,全部纳入平台建设体系。其中,城市供热监测专题已接入了3000 多个城市供热站及相关数据,实现了对市内主要供热企业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城市燃气监测专题汇聚了市内三区加气站、液化气站、燃气储配站基础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对接了能源集团天然气企业运行调度系统,完善城市燃气监测。开发建设了水务管理应用专题模块,接入水务管理部门水务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供水行业基本监测和管理。开发建设了道桥涵隧应用专题模块,即将接入住建部门道桥涵隧等相关数据,实现对道桥涵隧的运行监测。同时,将借助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工程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持续接入更多的城市运行类专题场景应用,全面丰富城市运行监测体系。

三、多维度展示运行态势,行业监管全面赋能

综合城市管理业务、事件等数据,叠加城市管理各类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关联分析,建立城市管理分析和预测模型,实现高发区域和热点事件的原因追溯和预测预警,行业监管效能全面提升。

一是搭建可视化支撑平台。配置服务开放、应用接入管理、数据可视化等公共组件,形成海量数据采集、计算、存储、加工能力,构建基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多种通用算法引擎,实现上层大数据场景应用的高效分析和预测预警,为行业应用提供最符合业务需求的算法模型,为城市管理领域公共数据社会化开发利用和行业监测展示提供智能算法支撑。

二是构建数据分析治理中心。由专门人员构成城市管理领域数据分析治理中心,形成“数据管理、数据演算、政策分析、撰写报告”的数据分析治理“流水线”,借助数据支撑平台汇集的海量数据,对城市管理各行业进行运行情况分析,深度挖掘行业管理问题,建立行业标准化运行预测模型,定期向行业部门提供专项数据分析报告,提出城市治理硬核建议,发挥数据价值潜能。同时,构建更加开放的数据应用服务流程,为行业部门提供“点单”式数据应用保障,不断创新、开发、完善、迭代各类行业特色数据实践应用。

三是实现行业动态可视化展示。充分利用可视化手段,对城市治理涉及的各类关键要素、分析结果、评价指标、趋势预测等进行动态叠加,打造了15 个可视化专题,实现对环境卫生、市容景观、户外广告、垃圾分类、渣土监管、园林绿化、道路桥梁、供热供气等行业运行管理态势的集中展示,查找城市管理多发问题、薄弱环节、易发区域、高发时段,形成“热点地图”,实现对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的直观监测,为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化依据与信息化支撑。

四、全流程优化运行模式,联勤联动高效协同

着眼平台高效运行和部门之间协调联动,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制度优化,开展硬件配套和模式创新,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体化提供制度基础和根本保障。目前,平台日均流转处置城市管理领域各类问题9000余件,处置率保持在97%以上。

一是优化完善运行规范。在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评价标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及交换标准》2 项行标编制的同时,编制《青岛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指挥手册》《青岛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工作制度》等11 项运行管理规范,推进问题发现、问题处置、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运行工作制度机制的建立,形成科学规范、职责明晰、及时高效、执行有力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运行制度体系,确保城市综合管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闭环高效。

二是构建协同联动体系。纵向上全面贯通市、区(市)、街道、作业单元四级单位,部署市、区(市)、街(镇)、作战单元四级联动协同指挥系统,实现城市管理“一张网格”全覆盖,形成“1 个市中心、10 个区(市)中心、若干个街镇工作站、若干个作业单元”联动一体的管理体系,实现不同管理层之间无缝衔接。横向上再造多主体之间协作关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发现方式、监管机制等方面多层次协同,全面形成城市综合管理状态监测(发现问题)、指挥调度(事件分拔)、流转处置(监督考核)的管理闭环运行体系。

三是新建综合指挥大厅。按照青岛市城市云脑建设规划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运行需要,会同青岛市应急部门研究城市运行管理指挥大厅平面布局和功能定位,确立建设方案,推进综合指挥大厅建设;结合城市管理领域日常运行,抓好城市运行管理指挥大厅软件配套和日常制度建设,打造管用实用的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为全市城市运行管理高效协同提供硬件支撑。

五、多渠道拓展便民举措,惠民特色更加彰显

坚持聚焦民生、服务群众,打造更加便民化、服务性应用专题,发挥社会群体、市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作用,实现全社会参与和多主体管理。

一是建立多元化信息接口。平台通过公众服务系统,24 小时与12345 热线、12319 热线、爱青岛(蓝晴、新闻网)APP、城管微信公众号等与市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依靠大数据平台智能化关联分析,及时发现、彻底解决市民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重点、难点,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从“单一薄弱”向“多元实效”转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应对”转变。

二是拓展便民性参与渠道。在丰富已有信息来源接口,完善便民参与渠道基础上,专门开发建设了“点·靓青岛”小程序,设置了我拍我城、秀摊、城管金点子、生活垃圾分类查询、有奖举报、城市管理工作标准、落叶缓扫地图、亮化时间、户外广告导则、公厕地图十大模块,建立起市民群众了解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的窗口,拓展了城市管理标准和信息发布的渠道,实现城市管理问题“掌上报、掌上问、掌上查、掌上办”。运行以来,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累计受理市民城市管理问题信息5 万余条,收集意见建议和金点子1000 余条,问题处置率100%。

三是构建服务性便民模块。着眼打造“方便温馨之城”,推进更多便民化应用建设。比如:开发建设的便民摊点信息管理服务模块,整合全市便民摊点信息资源,汇聚全市200 余处摊点群、3 万余个摊位、2500 余名流动商贩信息,建立起全市便民摊点信息数据库,实现便民摊位信息主动发布、商贩信息精准查询、店铺责任区域管理,形成市民群众网上找摊贩、摊贩网上找摊位的良性互动,为户外经济发展和便民服务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有效释放了政府治理新动能。

猜你喜欢
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