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着力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改革创新

2021-04-22 07:34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王绍雷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济宁市新城建设

文|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 王绍雷

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体制创新为突破,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平台建设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和治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0年,济宁市以山东省第一名、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坚持改革创新,加强组织保障

开展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是增强城市发展整体性系统性的坚实基础。济宁市紧扣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准确把握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步伐,积极探索推动城市治理模式、治理方式、治理体系变革重塑的新路子。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城市运行管理创新三年行动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明确了实施计划、创新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全国率先推行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成立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调整为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对接协调省机构编制部门,启动市城市管理局更名为市城市运行管理局工作程序,科学界定城市运行管理的内涵、职能,基本形成“一委一局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上下贯通、高效快捷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二是形成治理合力。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来看待,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全过程各环节,是构建城市治理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建立决策指挥体系,实行实体化运作,切实发挥城市运管委在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市政府制定了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和考评办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厘清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定期例会、联系会议、点评、通报制度,凝聚工作合力。将城市运行管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健全监督评价和结果运用机制,推动建立责任明晰、标准规范、考核严格的城市运行管理格局。

二、加快平台建设,推进“一网统管”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是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重要支撑。济宁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转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运维方式,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平台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统筹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一是搭建平台架构。高度重视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市级平台2011年建成运行,2016-2021年连续六年将平台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点任务实行目标管理。2016年济宁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实现系统拓展,2020年完成新一轮系统升级,完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等系统开发应用,基本实现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功能要求。市级平台对上与省级、国家平台完成对接联网,对下推行市、县(市、区)一体化运行模式。按照“新城建”试点工作要求,将平台建设列入 2021年市财政投资计划,重点推进实施。委托专家团队对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进行统筹规划布局,争取打造成为与济宁城市定位相符合的样板平台。今年2月平台建设方案通过山东省住建厅行业评审。

二是打造支撑系统。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需要不断加大数字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力度,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济宁市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立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共享相关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对重点部位、敏感区域实施全方位、全时段、可视化监控;拓展智慧环卫、智慧渣土、城市防汛、户外广告、共享单车等系统应用;通过部署、安装物联感知传感设备,对主城区238 条主干道路、417 辆环卫车辆、945 辆渣土车进行全时全域监管;平台录入了主城区1 万多个门店招牌,共享单车监测仪累计将6 万余辆单车纳入监测休系,初步实现数字化呈现城市全景、智能化开展高效管理。

三是开发智能应用。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城市建设、安全运行、市容管理、城市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应用场景,推动对城市运行的源头管控、过程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一体化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比如以问题为导向,开发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应用场景,通过植入智能感知分析技术,实现对违规摊点、超门头经营、渣土遗撒、占道停车、违章破损广告等问题的自动识别和报警提醒。在数据应用方面,持续推进城管(数据)大脑建设,平台整合市、区两级和相关部门数据,集成城市部件、建设工地、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和实时的执法管理车辆、城管巡查人员、物联感知设备等数据,推动实现数据的共享交互和有序关联。开发统一的移动用户端,整合城管通、处置通、领导通完成“三通合一”,实现城市运行管理全移动办公,为有效提高一线执法管理效能提供保障和支撑。

三、强化统筹协调,提升治理水平

平台建设和“一网统管”是“新城建”工作的重要支点。济宁市着力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新发展格局,统筹协调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专项工作,放大“新城建”试点效应,转换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效能的强大动能。

一是系统推进“新城建”。坚持系统理念,将“新城建”作为城市提质增效、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新城建”试点任务写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部分“新城建”项目纳入2021年建设计划。市政府与高端智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新城建”产业发展研究院,开展顶层规划设计,提出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策划并落地一批“新城建”项目,协同推动“新城建”产业集聚集,筹划城市运行管理尼山高峰论坛,助力提升济宁城市治理水平。

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对标全国管理最好的城市,全面做实网格化管理。实行“路长制”管理,市、区城市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全部下沉一线,把精细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建立全天候、精细化管理长效常态机制。做精做细示范网格,重点对市直管河路和任城区仙营路、高新区科苑路、太白湖新区奥体路、廉庄路等实施升级改造,集中打造一批示范网格和示范路段,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以家的情怀经营城市,用匠心雕琢城市细节,注重城市风貌设计和形象提升,强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赋能城市,突出城市形象logo 标识;编制城市形象提升规划设计方案,推进城市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筑物、公园、广场、城市家具、景观小品等载体,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风貌,彰显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现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颜值和魅力,让城市更有温度。

三是推动城管进社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是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济宁市不断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索创新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组建城管“民情书记”工作队,与社区党组织完成结对共建,覆盖全市(县、市)建成区、街镇和社区,精准掌握基层城市治理领域短板问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及时解决好群众生活、出行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队每月5日、15日、25日到联系包保社区进行走访,建立了“认真倾听群众声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工作机制,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一年多来,解答群众咨询2000 多件,解决群众关心的居民小区噪音扰民、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环卫保洁等城市管理问题3800 件,办结率达99.8%,市民满意度由2018年的63%上升至2020年的95%,用城管干部“下沉深度”换来了基层群众“幸福温度”。

猜你喜欢
济宁市新城建设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珠江新城夜璀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山东省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活动掠影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长江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