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基工程施工中的砂桩堆载预压法

2021-04-01 04:51余涛
中华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后承载力路基

余涛

软土地基(软基)是公路工程中较为棘手的不利地质条件,具有含水量大、处于流塑或半流塑状态、承载力十分小的特点,如处理不当,将影响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在公路通车后产生较大的沉降,故在公路路基的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以砂桩堆载预压法地基加固原理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围绕软基的砂桩堆载预压法应用要点展开探讨。实际结果表明,通过砂桩堆载预压法的处理,有助于软基的排水固结,提高其稳定性,满足软基上的公路路基工后沉降不得大于限值的要求。

一、砂桩堆载预压法的地基加固原理

具体来说,即通过振动沉管机的应用,将套管打至指定的深度位置,在挤密作用下使套管周边的土体致密,向其中灌入中粗砂,而后以缓慢的速度多次提升、反插,持续振动密实,构成完整的桩体结构。此外,于桩体顶部设砂碎垫层及纵横向自沟,以构成完善的排水体系,在路基填土的重力作用下,软基中的水流向砂桩,在砂桩向上提升至砂垫层并向外排出地面,使软基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软基经排水固结后,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避免发生公路通车后路基产生大于限值的工后沉降的现象。

二、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沿线存在软土地基路段,先期采用真空预压的方法处理软基,地表地基承载力达60kPa以上。根据工程施工要求以及实际情况,采用砂桩堆载预压法,通过此施工工法的应用,发挥出其固结软基、施工便捷、经济高效等多重应用优势,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使其至少达到85kPa,为公路路面等相关结构的施工创设坚实的基础。

1.砂桩堆载预压的基本思路

砂桩桩径0.5m,按1.8m的间距依次布设,堆载高度为路面顶高程的基础上增加2m,堆载时间至少达6个月,经全面的检查后,若工后沉降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方可卸载。

2.砂桩堆载预压的具体要点

(1)施工顺序

砂桩施工工作量较大,以进度安排为准,从路基两侧开始施工,逐步向中间推进。

(2)施工方法

关键施工思路在于:清理打桩场地的杂物并采取平整处理措施,打桩机等相关施工装置依次就位,经姿态调整以及稳固处理后,开始施工各桩基。

具体而言,桩机就位时,先对中调平,再校正桩管的垂直度,精准测定钻杆的长度,确定深度线后利用红油漆准确标记,作为桩身长度的控制基准。待各项准工作落实到位后,在桩点位处堆载适量的砂,目的在于使沉管有效对中。

此后,启用振动沉桩机,通过该装置的应用,振动下沉至桩底标高位置,随后提升桩管并打开桩尖,暂停振动作业,向桩管内加水,分批次投入砂料。考虑到砂料的密实度要求,拔管前应当先振动1min,随后以缓慢的方式提升桩管,全程速度稳定在1~5m/min,且提升量达到1.0m后均留振30s。反插遵循的是由深到浅的基本原则,通常原则上反插次数至少达到5次,确保桩长和灌入砂量均可满足要求。待施工桩的灌砂量达标后,将桩管提升至地面,根据施工进度,转移桩管至下一桩位处,按此顺序有序施工。

(3)排水垫层施工

开挖至设计桩顶标高位置后,全方位清理桩头处的各类杂物,此后将砂碎以分层的方式依次铺筑在砂桩顶面。为确保在经过预压处理后地下水可以高效外排,应当增设自沟,即沿着线路方向按50m的间距依次设置,通过该设施的应用,将水高效排至自沟两端的集水井内,此后再经由排水沟进一步疏散,将其转移至路基外部,从而避免路基积水问题。

(4)堆载预压原则

堆载预压遵循的是分层的原则,在做好堆载预压工作后,可以加快基底和路基本体的下沉速度,从而有效减低空隙比和含水量,改善土体的状态,使其具有足够的密实度,以免在后续出现工后大幅度沉降的情况。

加载采取的是分级的方法,详细观察各级荷载的地基情况,只有在具有稳定性后方可进入下一级加载环节。预压土填筑施工期间,精准控制各层的厚度,以中型碾压机较为合适,经压实处理后,应当保证压实度至少达到80%。

(5)卸载

经加载作业后,若同时满足如下要求,则可以卸载:砂桩段预压期至少达到6个月;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经推算后确定工后沉降量,所得结果控制在容许值以内;月沉降量≤5mm并且可以同时两个月符合该条件。

3.砂桩堆载预压施工质量的检验

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砂桩施工质量的检验,准确判断软基的处理情况,与设计要求展开对比分析,明确其是否满足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卸载时间。在质量检验与控制工作中,桩距、桩径、桩长等均为关键的考虑指标,应当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准确判断桩体质量,具体体现在桩体砂密实度、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等方面,若不满足要求则需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经处理后再次检验,直至完全达标为止。

(1)砂桩结构应保持密实的状态,在质量检验中通常可采用动探Ⅱ型的方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不可低于标准值,否则视为不合格。

(2)组织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以实际建设条件以及质量要求为准,合理调整试验的频率。砂桩具有较明显的挤密作用,考虑到此方面的特性,承载力按70kPa控制。待砂桩打设工作落实到位并且满足静置28d的时间要求后,共分8级有序加载,每级荷载增量取17.5kPa,根据测定的数据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对曲线的形态做全面的观察,若其具有光滑的特点,则满足要求。

(3)卸载后,组织土工试验,重点考虑天然含水量、饱和度、塑限等指标,将加固前后的数据展开对比分析,从而对加固情况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三、砂桩堆载预压法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经堆载预压处理后,固结度可以提升至90%以上,此时较好地改善了软基的性能,使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为充分发挥出砂桩堆载预压法的应用优势,在施工中应当加强质量控制,从源头上规避质量问题,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砂料为重要的施工材料,在进场时按规范检验,保证其颗粒细度模数>3,含泥量≯3%,渗透系数≮0.05cm/s,若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则可以投入使用。

(2)桩孔内填料量应当根据计算结果加以控制,即采取的是桩孔体积乘以充盈系数的方法。取值方面,充盈系数暂定为1.3,其并无特定值,具体根据试桩参数而定。施工期间,若地面存在沉降或隆起的情况,则灵活调整填料量,以适应实际施工需求。

(3)打桩机机架应当维持稳定,套管上下移动的导轨需始终保持垂直的状态,施工时由专员利用经纬仪加以检验,以确定其垂直度,若存在偏差则及时调整,经过动态化的控制后,维持桩身姿态的合理性。

(4)砂桩施工期间,对于地面以下1~2m的土层,该部分应当采取超量投砂的方法,辅以压挤措施,从而切实提高表层砂的密实度。较之于设计用量而言,若实际砂桩灌砂量未达到该值,则在原位将桩打入,适当补充灌砂后再次采取施打措施,此外也可采取在旁边补桩的处理方法。

(5)施工时精准控制拔管高度和拔管速度,要求成型的桩身结构具有连续性,以免因操作不当而诱发断桩问题。若因特殊原因而断桩,则有必要在旁边补桩。

(6)砂桩施工结束后,开挖出桩头,做好对桩顶区域的清理工作,避免该处残留淤泥或是其它杂物。对于成型的砂桩,应当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与稳定性,以便后续可以高效堆载预压排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公路软基工程实例为依托,重点对其砂桩堆载预压法展开探讨,体现在施工流程、具体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从实际施工质量检验结果来看,砂桩的质量达标,且施工全程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能够有效解决软基承载力不足、含水量较高等问题。可见,砂桩堆载预压法在软基施工中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工后承载力路基
道路软土路段沉降影响因素及处理方式研究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沥再生工后抗滑性能预测模型
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