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
龋齿是牙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牙齿硬组织受到细菌感染,继而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为典型。该疾病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处理,病情将快速延伸,最终引发牙龈炎、根尖周炎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咀嚼,甚至丧失牙齿。以往对于该疾病主要以常规高速牙钻治疗为首选,但由于创伤性较大,整体预后效果较差,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故不建议被提倡[1,2]。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是提高该临床效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展与深入研究,微创去腐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相比常规治疗,具有微创、精准、噪音小、无冷热刺激、复发低及治愈高等特点[3,4]。但微创去腐技术对于龋齿方面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就龋齿疼痛程度及填充物脱落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探讨微创去腐技术在临床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11 月接收的79 例龋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 例)与实验组(43 例)。其中,对照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43.52±7.88)岁;病程2~37 个月,平均病程(19.54±5.85)个月。实验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19~66 岁,平均年龄(42.59±7.87)岁;病程3~38 个月,平均病程(20.56±5.8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龋齿;无牙髓炎、根尖周炎或其他严重性口腔疾病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开放性龋齿,无穿髓点;均无自发痛史;精神状态良好者;近期未接受过其他方案治疗者;自愿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及复诊,掌握本研究目的表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肺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相关疾病者;精神异常、无意识者;哺乳期或妊娠;依从性差且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高速牙钻治疗,采用高速车针对准患者龋洞的坏死组织予以打磨,预先将其扩展,制备洞型。将尖锐的探针直刺龋洞内牙本质,未出现反弹现象,可清晰听见阵阵的搔刮声,清晰可见龋洞内的凝胶(清澈),将其冲洗干净即可。实验组采用微创去腐技术,具体操作如下:①使用伢点凝胶(组成:赖氨酸、次氯酸钠、谷氨酸、亮氨酸)于患者龋洞表层进行涂抹至均匀,具有软化龋洞内坏死组织的作用,约30 s 后,采用手工器械彻底刮除已软化的坏死组织,动作应精准、缓慢、轻柔;刮除时,龋洞表层的凝胶会逐渐被残渣污染,需不断的清除龋洞内残渣,再次给予凝胶涂抹均匀,使用棉签将残渣清除;上述操作反复进行,直至凝胶不再浑浊即可停止。②去腐标准:于患者龋洞内刺入探针会出现明显的搔刮声,且凝胶呈清澈状态;完成去腐后,应确保患者龋洞干燥、干净、垫底,采用光固化磁化树脂给予患者龋洞内填充,抛光。随访1 年,掌握患者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12 个月复发率。①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12 个月后疼痛程度,采用数字0~10 进行疼痛等级评分;无痛:0 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9 分;剧烈疼痛:10 分。分数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②不良反应包括填充物脱落、发生继发龋、牙髓炎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个月后,两组患者NR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NRS 评分(1.06±0.25)分低于对照组的(2.42±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12 个月后,实验组复发龋齿2 例,复发率为4.65%(2/43);对照组复发龋齿9 例,复发率为25.00%(9/36)。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0,P=0.009<0.05)。
牙齿是人体重要组织器官之一,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富含糖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随之广泛,为细菌创建了有利的滋长环境,当细菌残屑与食物相混合,并附在患者牙齿窝沟或表面时,使得牙釉质逐渐被溶解,进而促进了龋洞的形成,且分布区域广泛,已成为WHO 重点防治疾病类型。以往给予临床的常规高速牙钻术虽疗效良好,但由于创伤性较大,治疗期间,多数患者由于疼痛难忍而拒绝治疗,进而造成牙体缺损、咀嚼能力下降等不良现象,重症者甚至引发一系列难治愈的并发症,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该类疾病,根治龋洞内的坏死组织较为关键[6]。因此,如何找寻针对性治疗方案一直是该临床研究的重点。
微创去腐技术是通过彻底清除活性凝胶,起到治疗的目的。其中,活性凝胶即碱性物质,主要是由增稠剂、次氯酸钠、染色剂及氨基酸等成分组成,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牙本质予以选择性软化龋洞内的坏死组织,进而起到中和龋洞内的酸性物质,预防出现损伤牙体周围组织的现象[7]。相比常规高速牙钻术,微创去腐技术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①微创去腐技术具有微创、精准、噪音小、无冷热刺激、复发低及治愈高等特点,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多数患者容易接受;②近髓龋或深龋者,微创去腐技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将患者龋洞内的坏死组织给予彻底、精准的刮除干净,无残渣,同时对于周围正常、健康的牙体不会带来任何影响,具有良好的整体效果;③牙科畏惧症者,对于大部分接受过常规治疗口腔疾病的患者,还存有一定的担忧、害怕等负面心理,故对机器振动及噪声十分敏感,但该治疗技术凭借噪音小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舒适安静的治疗氛围,进而缓解了其心理负担,提高了临床效果。根据上述几点内容得知,微创去腐技术改善了常规治疗方案的缺陷与不足之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在其放松、身心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治疗,这对提高医患之间合作效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采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凭借着手工刮治器械与化学凝胶的安全可靠性顺利完成治疗,无需主治医师具备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便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微创去腐技术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与适用性,并为该临床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对龋齿患者采用微创去腐技术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