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微创手术应用于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1-04-01 01:21栗志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底节血肿微创

栗志弘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差等特点,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研究指出[1],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区,其严重程度与出血量、部位、既往病史等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对出血量较少患者多予以药物保守治疗,普遍预后良好。而对出血量较大患者,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即可诱发严重生命威胁,若不能及时清除颅内血肿、减少有害物质对脑部损害,则会大大增加死亡率[2]。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开颅术虽具有操作便利、疗效肯定等优点,但也存在术创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较慢等问题,不利于改善患者临床康复质量[3]。因此,应积极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术式,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颅脑微创手术也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和青睐。本文选取102 例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评估小骨窗微创术的价值。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02 例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18 例;年龄35~72 岁,平均年龄(57.02±7.34)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6.26±1.70)h;平均出血量(58.29±2.56)ml。研究组男30 例,女21 例;年龄36~73 岁,平均年龄(57.05±7.20) 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6.29±1.68)h;平均出血量(58.18±2.60)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4];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5];③发病后24 h 内入院;④年龄30~75 岁;⑤均符合手术指征;⑥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⑦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②合并手术禁忌证者;③其他类型脑血管疾病者;④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控制颅压、血压、平衡电解质等基础上,予以开颅手术:在全身麻醉(全麻)下,将血肿距离大脑皮层最近处切开,骨瓣开颅,穿刺直达血肿腔,清除血肿,完毕后留置引流管,术毕。

1.2.2 研究组 予以小骨窗微创术:在全麻下,将出血面积最大处作为切口中心,行约5 cm 直切口,钻骨刀钻孔,骨窗直径约3~4 cm。放射状切开硬脑膜,使用脑针穿刺皮层。在确定血肿位置后,分开皮层,使用小吸引器对血肿进行吸引,清除完毕后留置引流管,缝合硬脑膜,术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1 个月脑血肿分级情况、术后1 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随访1 个月,记录两组脑血肿分级情况,标准如下[6,7]:A 级:无脑血肿;B 级:CT 示血肿周围有低密度影;C 级:可见脑室受压;D 级:可见中线移位。良好率=(A 级+B 级)/总例数×100%。另外,记录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指标包括GCS 评分、NFDS 评分。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典型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1 个月脑血肿分级情况比较 两组脑血肿分级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1 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 个月的GCS 评分、NF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个月,两组GCS 评分、NFDS 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6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6 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术后1 个月脑血肿分级情况比较[n,n(%)]

表3 两组术后1 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分)

表3 两组术后1 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表4 两组术后6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

3 讨论

基底节区出血后,无法有效吸收,于急性期即可表现为血肿压迫、缺血缺氧性病变,从而导致神经血管痉挛、封闭,后期还可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神经组织损伤[8]。相关研究指出[9],当基底节区出血量>30 ml 时,可出现明显血肿压迫症状,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快采取手术治疗以快速解除血肿压迫,避免继发缺血性、缺氧性病变,有效预防脑神经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而与传统开颅术式比较,小骨窗微创术具有术创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另外,其可有效避开功能区和侧裂血管区,无效暴露更少,既可以保障有效术野,又可以有效保护脑组织[10]。该术式可以在术腔深部进行操作,可确切止血、保护血肿壁,大大降低再出血的可能性[11]。王为文等[12]研究指出,小骨窗微创术术后2 周NFDS 评分为(14.38±3.06)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表现更好,这可能该术式术创更小、术后康复速度更快等因素相关。两组脑血肿分级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可获得较好血肿清除效果,这可能与微创术可保障有效术野、术中操作精准等因素相关。术后1 个月,两组GCS 评分、NFDS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可获得良好的脑神经保护功能,说明微创术也可以彻底清除血肿,避免继发脑神经损伤发生。术后6 个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更少,这可能与其临床表现更好、术后康复质量更高等因素相关。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小骨窗微创术应用于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术创更小、无效暴露更少,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表现,且可有效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更少,预后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基底节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超声诊断新生儿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M1 段血管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