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筱婷
Ilizarov技术是国际公认的治疗先天性或重创后引起的肢体畸形、骨髓炎及骨缺损的首选方法[1],该技术能够在微创的前提下治愈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但术后针道感染是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2]。伴随针道感染的病人会感觉到不适和疼痛,固定架也会有所松动,最终导致骨髓炎及难以愈合的情况。病人实际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时间非常有限,需要采取个体化监督机制对居家针道进行有效的延续护理,减少痛苦[3]。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观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的病人在个体化监督机制下延续护理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骨科使用外固定支架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安装了外固定支架,并且通过针道连接固定架,且外固定支架类型相同;②患儿或家属会使用微信;③无认知功能障碍,能正常沟通交流;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针道周围有感染或破溃问题的患儿;②外固定支架以及针道安置不符合要求的患儿;③观察与监督指导时间段内不能履行措施的患儿。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2.52±3.5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1.46±3.62)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方法 Timms等[4-6]认为,手术技术是感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故两组患儿的手术必须由同一位医生完成。①术后第1天使用75%乙醇棉球去除外固定支架上的血渍及污渍,用无菌棉球蘸生理盐水擦去针道周围皮肤上的血渍,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确保外固定支架和针杆的清洁[7]。②研究表明,碘伏是安全、有效且对皮肤刺激较小的消毒剂[4,8-9],进行针道护理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医用棉签蘸取碘伏进行消毒,一根棉签只可消毒一个针眼,频率为每天2次。③在处理针道的过程中若发现有分泌物,适当增加护理频率,将血痂除去,因为血痂会遮盖住针道分泌物而使感染可能性增加。在处理脓性分泌物的过程中,需要用棉签轻压针眼红肿处,将脓性分泌物挤出或将脓栓去除,并增加消毒频率至每天4次或5次。④棉签蘸取消毒液不可过多,防止逆行感染,禁止针道灌洗[10]。⑤消毒完毕后使用消毒治疗巾包裹住外固定支架并每日更换,若有污染及潮湿必须及时更换。
1.2.2 对照组 实施常规外固定支架针道护理。护士需要将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归档,做好出院宣教:①进行针道护理时尽量保证无菌原则,不要将棉签进行混用,也不要将接触过针眼或污染的棉签放入碘伏中,否则会导致感染;②保持外固定支架的清洁;③每日检查外固定支架是否有异常情况,如螺丝松动或支架断裂等,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④倾听患儿主诉,若患儿患肢疼痛剧烈或针眼处大量渗血须及时就医。
1.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监督机制。个体化监督机制主要通过微信群交流、出入院及术后指导、门诊随访以及参与外固定支架患儿护理交流活动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1.2.3.1 建立个体化监督小组 为了实施有效的个体化监督机制,建立个体化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各1人,主管护师与专科护士各2人组成,定时进行系统学习并接受考核。护士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多媒体及使用微信平台设立的微信群,可以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给予家长更为专业的针道护理知识,做到针对不同问题实施个性化指导。
1.2.3.2 在微信平台构建微信群 由护士制作二维码卡片,指导家属扫码关注[11],修改微信群内的名称为“患儿姓名+疾病诊断”,指导家长如何使用微信群:①每周护士通过图片、语音或视频上传正确针道护理指导,提醒患儿家长针道护理的重要性;②责任护士需要对患儿家长在微信平台上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反馈;③患儿家长可将存在针道护理问题的图片、视频上传至微信群,责任护士将情况总结、分类、整理后,再与家长进行联系,进行个体化指导。
1.2.3.3 出入院及术后指导 儿童是特殊群体,住院期间会有负性情绪、行为和能力退化[12],责任护士在入院后通过电子多媒体向患儿家长进行针道护理指导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情况,取得患儿信任,提高患儿配合度。术后每日上午的针道护理由责任护士操作并讲解,下午在责任护士监督指导下,由家长进行操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给予正确示范,根据患儿针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出院时强调居家照护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指导或给予演示,告知家长针道护理发生异常情况时可电话联系或将图片、视频带来医院,由专业人员指导。
1.2.3.4 门诊随访与参与活动指导 由于家长文化程度的不同或者出院后患儿照顾者的更换等易导致针道护理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感染等问题;或是因为情况特殊,通过微信并不能处理个体化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院设立了门诊随访指导及参与外固定支架护理交流活动指导两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如果患儿发生问题进行门诊就诊,护士会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示范以便增强家长的理解与护理能力。医院还定期举行外固定支架患儿交流活动,参与活动的患儿在游戏中了解了针道护理的重要性,能取得较好的配合。
1.3 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1.3.1 评价方法 患儿复查时,对照组是根据医生开具的门诊预约单来医院进行复查,观察组有预约单的前提下,会在1周前通过微信群进行通知。复查期间调查两组患儿在出院后3个月内的针道护理情况并进行比较。
1.3.2 评价指标 ①针道感染情况:使用Checketts-Ottbeerbums感染分级系统进行评价,见表1。其中将1~3级视为轻度感染,4~6级视为重度感染[13]。②针道护理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在进行居家针道护理过程中操作是否顺利?个体化监督机制是否增强了家长的针道护理能力?个体化监督机制是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个体化监督机制是否降低了就医次数?个体化监督机制是否针对患儿病情开展?回答均为是即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表1 Checketts-Ottbeerbums感染分级系统
2.1 针道感染情况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5~6级感染,观察组有7例患儿发生了针道感染,对照组有15例患儿发生了针道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针道感染发生率比较
2.2 针道护理满意度 共有20例患儿或家属对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有7例。对照组主要原因为护理知识不足,针道护理方法不正确或未对针道护理引起重视等问题,从而降低了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主要原因为没有办法通过微信来对自己的护理状况进行反映,或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自身的针道护理没有办法顺利进行。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针道护理满意度比较
3.1 个体化监督机制应用于延续护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固定支架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出院后的居家护理仍有诸多问题。以往临床简单的出院指导和随访并无个体化指导,很多病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护理意识和知识,在进行居家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难点[14]。采取个体化指导方式对于病人的护理有良好效果[15],通过对不同的个体采取有差异的护理方案,能够给病人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能够及时解决病人所面临的问题[16]。当前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生活更多的便利[17],个体化监督机制可借助微信实施居家针道护理指导,解决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对于不方便使用微信的病人,个体化监督机制可通过入院及术后指导、门诊随访与参与举办活动的方式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可以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居家延续护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2 个体化监督机制能够降低居家针道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儿的针道感染率更低(P<0.05)。这说明个体化监督机制对于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的病人来说能弥补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有效地降低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病人依从性,促进康复[18]。
3.3 个体化监督机制能够提高居家针道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内观察组对于居家针道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说明通过个体化监督机制能对病人实施更加科学的针道护理,有效地降低针道感染的发生率,对于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9]。个体化监督机制可通过微信群交流、出入院及术后指导、门诊随访以及参与交流活动等方式对病人实施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督与指导,及时解决病人居家针道护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高病人对居家针道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Ilizarov技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针道感染发生率高,若不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会影响到该技术的发展[20]。个体化监督机制在外固定支架置入术后患儿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可减少针道感染,提高患儿家长针道护理能力,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较高的价值。本研究仅对外固定支架患儿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随访,但对术后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患儿身心情况及家长的照顾情况并不了解,因此还需延长随访时间,增加样本量,以了解个体化监督机制对外固定支架患儿居家照护的影响,为该护理模式在骨科或其他领域中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