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爱娟,何荣芳,李彩钱,潘嫦敏,谭捷红
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快速恢复与低创、低痛的技术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领域[1-2]。伴随该手术技术的发展成熟,其手术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的病人也可获得腹腔镜手术的机会而免除再次开腹之苦[3],但与无下腹部手术史的病人相比,康复过程较为缓慢,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需要更为精心、细致的护理照护。受术中二氧化碳填充及麻醉用药的影响,腹腔镜术后病人易因胃肠功能恢复不佳而需承受腹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折磨[4],营养摄取功能受损、切口愈合受阻[5],故尽早有效恢复腹腔镜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运动疗法指借助于主动/被动运动方式使护理对象获取全身/局部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的训练疗法[6]。在腹腔镜术后不同时段开展的运动项目、频次、时长等应有所差异,因此必须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运动疗法的护理模式,以确保运动疗法的积极效果。时间推送护理是指于正确适宜的时间向护理对象推送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7-9],故本研究尝试采用运动疗法时间推送管理模式对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实施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行妇科腹腔镜的手术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有下腹部手术史,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无认知、精神障碍,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术前有胃肠道疾病史。入选的90例病人年龄(44.02±4.36)岁;卵巢肿瘤剔除术者27例,全子宫切除术者23例,输卵管线形切开术者19例,输卵管切除术者21例。双号病室入住者45例设为对照组,单号病室入住者45例设为试验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腹腔镜围术期护理管理,于术前实施肠道清洁,术后开展严密生命体征监测与并发症防控,提供用药护理与健康指导。对照组于术后做运动疗法价值告知与运动疗法方式讲解,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运动疗法时间推送管理模式干预。①术前1 d:向病人科普运动疗法的价值意义,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运动的床旁示范与演练,观察病人回馈并指正。②术毕6 h内:麻醉复苏前指导病人家属为其行下肢比目鱼肌、下肢腓肠肌的按摩,足内外翻运动,踝关节环转、屈伸运动,运动频次为每2 h 1次,间歇期以软枕为工具使病人双下肢处于抬高状态。③术毕12 h内:行床上运动指导,协助病人安全处于低半坐、左侧、右侧等卧位,鼓励病人自行抬腿、翻身,翻身频次为每2~4 h 1次。④术后1 d:以循序渐进为运动原则指导病人床上运动,协助病人完成漱口、叩背排痰等;指导病人以俯卧位于床上开展主动康复操训练,频次为每日2次,每次时长为10~20 min。康复操内容见表1。⑤术后2~5 d:启动下床活动,下床前先向病人行活动注意事宜宣讲,妥善固定引流袋于病人衣服上,协助其离床,离床时先让病人手扶床沿缓慢移动,无不适感受则多走几步,逐步过渡至正常行走;同时启动盆底肌肉锻炼,指导病人收紧肛门并上提—放松—再上提,反复行一提一松运动,可于站、坐位及行走时训练,每次50次,训练5~10 min。
表1 康复训练操内容
1.3 评价方法 ①统计比较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术后恢复肠鸣音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统计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胀、腹痛、尿路感染、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术中转开腹等。③统计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简化版)[10]为工具行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与总体感觉五大领域生活质量的评定,各领域赋分范围均在0~100分,总评分为各领域平均分,分值越高则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表2 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单位:d
表3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妇科腹腔镜手术所具有的低创、少出血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治疗领域[11-13],但人工气腹的构建、麻醉用药、术时胃肠组织的牵拉暴露等,均易致腹腔镜手术病人于术后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不良反应,加重病人术后疼痛感受,阻滞切口愈合,影响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运动疗法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合理的运动疗法可使病人术后得以快速有效恢复[14-15]。彭海燕[16]指出,术后早期启动与实施计划性运动疗法,除可借助于肢体合理有效的活动来促进机体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外,还可通过病人合理安全的体位改变形成积极的肠蠕动促进效应,使肠内容物加速排出,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且有利于缓解病人因长时间被动卧位所致的疼痛等不适感受,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17],董晗琼等[18-20]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虽然腹腔镜术后早期运动训练对病人康复有利,但腹腔镜术后运动疗法具备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在术后的不同时段开展的运动项目、频次、时长等应有所不同,无序化运动不但难以达成促进康复的目的,甚至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由于常规的术后运动护理多以护理工作者口头宣讲指导与一次性行为示范为形式进行,故病人多无法有效掌握应于术后何时开展何种运动项目,运动频次与时长等也趋于混乱,必须探讨适用于腹腔镜术后病人的运动疗法护理模式。
时间推送护理强调以严谨的设计方案,确保于正确适宜的时间向护理对象推送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21],其护理特点及优势与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运动疗法护理需求一致,故本研究采用运动疗法时间推送管理模式对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实施干预,设计了周密细致的运动疗法时间护理推送程序,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内、术后12 h内、术后1 d内、术后2~5 d内有序地指导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的运动疗法,确保病人术后能于正确的运动时间,以正确的频次及时长,开展正确的运动项目训练,提高术后运动疗法的安全度与见效度,充分发挥术后运动疗法所具备的各类促康复效能,促进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是评价病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运动疗法时间推送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时间推送护理管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循序渐进式地对病人实施运动疗法,病人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运动疗法知识、信念、行为,自正确合宜的运动项目完成中获取积极的康复信心,康复掌控感增高,护患间良好和谐见效度高的运动管理配合互动,营造了温馨、积极的康复环境,使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有生理安全舒适、心理平和满足的总体感觉,故生活质量得以切实提高。
综上所述,对有下腹部手术史的妇科腹腔镜术后病人实施运动疗法时间推送管理模式干预,可明显缩短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病人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