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春凤,吴帛阳,穆战强
(1.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湛江524094;3.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44)
自然公园是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不仅具有观赏游览、历史文化及科学考察价值,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并为公众提供旅游休闲和自然体验的机会.相比于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自然公园是旅行与景观游憩的最佳综合体,承载更多的旅游活动和人为干扰,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如缺少针对性的生态景观建设指导[1];无差异景观建设,缺少地方性景观;现代化气息过于严重,乡土气息被抹灭等.而景观综合评价是景区景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景区前期规划、生态保护及后期开发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促进了景区整体景观的全面发展.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于景观综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HP法)[2-4]、模糊赋值法[5-7]、GRA、DRASTIC和TOPSIS[8-11]模型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11],也是广泛使用的加权因子评价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景观综合评价逐渐从定性过渡到定量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使评价结果更加严谨,如李宇奇等[13]对川西林盘景观从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及社会价值3个方面分别选取有关因子,并结合AHP法对其进行景观综合评价,认为川西林盘的生态价值在未来的保护与开发中有着重要意义;秦为径等[14]根据凉山彝族地区独特的景观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使用AHP法构建景观评价体系,探究影响景观的主导因素,为当地景观后期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李清云等[15]使用AHP法从生态性、舒适性、功能性和美观性4个方面对海口市日月广场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对未来景观建设与改进提供建议.
而关于丹江口水库及周边环境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如王超[16]将小流域作为基本控制单元建设面源污染生态阻控系统控制氮磷物质的输入并为南水北调中线其他水源地的水域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田至美[17]对丹江口水库旅游区的游客组成规律及流向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未后续市场开拓提出合理性意见.但少有关于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景观综合评价的相关文献.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VC理论(即“三力”理论,分别为Attraction吸引力、Vitality生命力、Capacity承载力)[18]及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生态环境建立评价体系模型并对风景区整体环境进行景观综合评价,为后续景观提升与优化策略的研究提供合理性建议.
丹江口水库风景区(图1)位于汉江中上游,总面积为413.53 km2,于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7年将其列入国家5A级风景区,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库.其中,主要研究范围为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中南部,并涵盖丹江大观苑在内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风景区立足于亚洲第一库的天然资源,内部景点彰显“药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是一处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完美结合的风景区.
因其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具有独特的亚热带与暖温带自然景观,且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植被覆盖率达48%,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8种.同时,淅川的古代建筑众多,最富名气的是千年古刹香严寺和三边古镇荆紫关,同时现存的明清建筑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也具有寺湾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及老虎岭、双河镇、小三峡等35个主要名胜古迹及旅游点.可见,淅川内的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还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与旅游点及充沛的自然景观资源,为风景区开发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道路交通与场地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在今后的建设中应是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图1 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风景区区划Fig.1 Zoning map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scenic spot in Xichuan county
本研究综合使用层次分析法与AVC理论(图2),对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整体景观进行评价.运用AVC理论选择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丹江口水库景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对比结果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根据获得的权重值,对评价因子进行排序并建立景观评价模型,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图2 研究及评价因子计算流程Fig.2 Calculation processof theresearch and evaluation factor
本研究根据研究区域实际生态环境状况,以AVC理论为基础,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专家建议与打分情况[19-23],将主要目标层划分为景观社会吸引力、景观经济生命力与景观生态承载力三类综合评价层,最后根据指标筛选原则与生境特点挑选出31项评价因子(见表1),构建较为严谨的指标评价体系.
表1南阳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景观综合评价层次模型Tab.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andscapecomprehensiveevaluation for Nanyang Danjiangkou Reservoir Scenic Spot
3.2.1构建目标判断矩阵及计算权重 根据重要性对综合评价层因子进行两两对比,以此构建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并计算因子权重(见表2).通常将比较结果分为5个等级:同等重要,分值为1;较为重要,分值为2~4;显著重要,分值为5~6;十分重要,分值为7~8;非常重要,分值为9.
表2目标层判断矩阵Tab.2 Target layer judgment matrix
在层次分析法中,需对判断矩阵进行随机一致性检验,一般当CR(CR=CI/RI)<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24-25].根据表2,求得其特征向量W=[0.614,0.117,0.268]T,最大特征根λmax=3.073 5,且CR=0.063<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使用相同方法,获得其他因子层权重,如表3、表4及表5所示.
表3景观市场吸引力因子判断矩阵Tab.3 Judgement matrix of landscapemarket attractivenessfactor
由表3可得,λmax=4.151 8,CR=0.056<0.01,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表4景观经济生命力因子判断矩阵Tab.4 Thejudgement matrix of landscape economic vitality factor
由表4可得,λmax=2,CR=0<0.1,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表5景观生态承载力因子判断矩阵Tab.5 Thejudgment matrix of landscape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actor
由表5可得,λmax=2,CR=0<0.1,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以上判断矩阵及权重结合评价因子分指标层构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景观综合评价指标最终排序权重值(见表6),并对其排序.
表6南阳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景观评价因子排序权重表Tab.6 Therankingweight tableof landscapeevaluation factorsof Nanyang Danjiangkou reservoir scenic spot
通过对风景区景观评价因子的构建及各评价因子权重值的综合分析,总结并建立景观评价模型,模型整体公式如下[26]
JGMX=0.049D1+0.081D2+0.088D3+0.019D4+0.029D5+0.080D6+0.014D7+0.061D8+0.041D9+0.013D10+0.046D11+0.006D12+0.030D13+0.035D14+0.009D15+0.010D16+0.008D17+0.019D18+0.002D19+0.014D20+0.073D21+0.062D22+0.069D23+0.029D24+0.018D25+0.018D26+0.019D27+0.012D28+0.003D29+0.008D30+0.032D31.
式中JGMX为景区景观评价模型,D1~D31对应表1中D1~D31的评价因子.
通过表6可知,景观整体质量由景观社会吸引力与生态承载力所决定,二者总权重占整体88.2%,可见景观空间的完整、场地功能的齐备及具有较强承载力的生态环境对景观综合质量影响较大.
景观社会吸引力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占有明显的权重地位,反映出景观整体质量离不开场地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因此在风景区的规划中更应注重场地的文化性与自然性,减少场地使用对自然的干扰.景观生态承载力的权重也较为靠前,可见人们在追求优美风景的同时,也逐渐注重生态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其中在“森林覆盖率”与“生态完整性”方面,更凸显出人们对于生态的追求,故此在未来的景观设计或评价中,不应仅仅看重场地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要注意功能与自然的结合度.而景观经济生命力权重排在最末,且其评价因子数值远小于前两者,体现出区域经济对于整体景观的影响最小,但第三产业的经济占比表现出景观与农业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优势,既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经济保证,同时也可以让游客体会到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
从分指标因子层排序情况来看,“动植物资源丰富度”“历史文化”“生态完整性”等评价因子较为靠前,“年收入增长率”“人口集聚度”等评价因子权重在整体序列中较为靠后,可见人们对景区的审美需求发生转变,从一味追求聚集程度高、经济发展较快的风景区逐渐转向对优美自然景观与良好生态风景体验等方面.所以,应加强对整体风景区的生态保护强度,也要提升人与自然环境及生态方面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要减少人为开发对生态的破坏性.
本研究根据AVC理论筛选出影响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景观的31项评价因子并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因子的相互比较构建判断矩阵,进而得到因子权重值并进行排序,从而构建风景区景观评价模型.由评价结果可知,区域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其中权重较高的因子为动物资源丰富度(0.088)、植物资源丰富度(0.081)及历史文化(0.080),此外第三产业占比也具有较高的权重评分,可知丹江口水库在生态游憩、休闲度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并在旅游等第三产业方面已具备一定规模,成为当地收入最重要的一部分,故此在后期的景区开发中,结合场地优势并提升场地景观质量,从而带动景区整体发展.而权重排序靠后的因子应亟待改善并在后期建设中重点加强.
同时,该景观模型能够从客观角度全面分析风景区景观质量,可应用于景区景观规划评级及现有景区景观提升等多个方面.但模型也具有区域局限性,即其他地区应根据场地实地情况对评价因子及分因子层进行筛选与调整.此外本研究倾向于使用者对景区的整体体验与感受,在因子模型建立也缺乏一定的全面性,覆盖范围也需要进一步深化验证,在日后的研究中逐步改进.
4.2.1生态化建设与减少人为干预 风景区的生态化建设是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7].虽然丹江口水库具有充足的自然景观资源,但由于风景区环境资源本身的独特性、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在开发建设时应对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减少人为干预与人工建设程度.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景区具有充沛的水资源,针对水质不同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如对于水域核心区(图3),应采取封禁保护策略,禁止人为开发对水源造成的污染;对于水域缓冲区,应根据不同地形建设相应的活动场地,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如亲水活动平台、喷泉广场及跌水广场等.因此,在提升景区知名度的同时,要切实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资源,不断加强生态特色景观建设,丰富场地生态与历史文化内涵,为人们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精神感受,才是实现丹江口水库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图3 水域生态化建设Fig.3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water area
4.2.2将生态保护与场地规划相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冲突日益突出,且区域内的自然生态资源也成为社会各方的角逐点,可见生态保护策略与场地规划结合的趋势迫在眉睫.生态保护规划作为风景区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需要与场地现状相结合.但在过去的景区总体规划中,存在如保护对象不清晰,难以平衡场地多种因素等问题.根据景观综合评价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丹江口水库景区内具有充足的动植物资源与完整的生态景观.因此,根据不同保护等级及资源类型采取相应的规划策略(图4),一级保护区为北侧及东南侧水域,区域划分依据丹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进行优化,该区域主要作为饮用水源地,应采取封禁保护,禁止人工建设及人为活动对其的干扰;风景区周边散落较多的居民区,居民区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水域影响较大,因此二级保护区为区域内其他水域及水域缓冲区500 m范围内的陆域面积,具有丰富及多样的自然及动植物资源,根据活动需求在不影响生境前提下布设契合环境的活动场地;三级保护区为风景区剩余区域,结合不同地区具有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策略及场地规划方法.而在提升科普教育及康体健身功能等方面的同时,也要考虑场地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图4 丹江口水库风景区分级保护图Fig.4 The Graded protection map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scenic spot
4.2.3改善景区内外交通与配套服务设施 根据评级结果与场地所处区位,可以看出场地存在交通可达性较低等问题.对于内部交通,应进行适当改建与拓宽,为景区后续提供发展基础;对于外部交通,可以设置直达淅川县城的专线交通,改善出入景区的交通方式,并提供数量充足和设施完善的停车区域(图5).同时也要注意内外交通的衔接,使风景区与外部环境相衔接.对于风景区整体景观质量,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活动需求,也要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故此,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在不同场地配置完善的服务系统,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图5 丹江口水库风景区道路及入口规划图Fig.5 The Road and entranceplan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scenic 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