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鑫
摘 要: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绩优企业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绩优企业会提高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这一结论在企业自身绩优及行业绩优两方面均得到验证。区别于现有绩优企业与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关注与利润操纵相关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其结果对监督上市公司的规范经营、完善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绩优企业;业绩期望差距;真实盈余管理;中国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6-0008-03
引言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及动机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热点,作为有目的的会计政策选择或交易安排,盈余管理可能产生诸多不良经济后果,如损害会计信息的债务契约有效性[1]、引发企业短期及长期的业绩下滑[2~3]、形成更多非效率投资[4],并有可能卷入关联方利益转移[5]等。因此,揭示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在监管体制及资本市场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行为理论为研究企业盈余管理动机提供一种思路[6],认为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会选择心理上的满意值作为参考,管理者以当前真实绩效与期望水平的差距作为企业后续行为的依据。基于此,现有文献认为,企业绩优可能促使企业施行负面行为[7],具体包括短期投机经营[8]、商业腐败[9]及抑制企业创新投入[10]等。盈余管理常与“财务操纵与造假”等同,则企业绩优是否会对盈余管理产生促进作用?
同时,现有研究证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完善与各项监管趋严,管理层实施应计盈余管理面临更多限制,从而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11]。基于此,本文拟探讨业绩期望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大多数人(a)面臨收益时是风险回避的,(b)面临损失时是风险追求的,(c)对损失比收益更为敏感[7]。从企业行为理论及前景理论出发,借助损失规避、赌资效应及高管自负三个决策心理过程,可以论证绩优企业为何进行盈余管理。
从损失规避来看,前景理论认为,组织及个人依据参考点判断损失和获利,对于确定的获益采取风险规避的行为方式,对于确定的损失采取风险追求的行为方式。当企业绩优时,下一期的参考点随之增高,意味着企业需要长期保持绩效的高增长才能在参考点上判断为“获利”。未来某个时点未达到参考点使得管理者感受到损失与失败,因此为提前规避或减少这样确定的损失,企业更倾向于采用风险追求行为方式,通过盈余管理方式压降利润,营造出可以持续达成时间更长的“参考点”则成为可能。
赌资效应认为前期收益之后的当期损失造成的痛苦程度有所减轻,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企业及高管成为风险追求者,促使高管做出负面行为。
从高管自负角度,前期的成功可能会使高管产生自负心理,更容易采取高风险甚至不合规、不合法的策略。王克敏等[10]研究发现,企业业绩较好时,大股东的监督力度也会降低,管理层利用控制权进行自利操纵的空间增大,方便其进行盈余管理。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绩优企业会增加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且企业业绩期望顺差越大,越会进行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依据一定原则筛选数据并对所有连续变量按1%水平进行缩尾处理,最终得到16 361个企业一年度观测值进行回归分析。本文所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与度量
1.因变量: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本文参照李增福等[11]的研究方法,设计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计量指标REMt:
REMt=EM_PRODt-EM_CFOt-EM_DISEXPt(1)
当公司高管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向上调增利润时,REMt为正,反之则为负。
2.自变量:企业绩优程度。关于绩优企业的研究中,学者均使用业绩期望顺差来衡量绩优程度,且区分为历史业绩期望顺差与行业业绩期望顺差,分别从纵向与横向进行研究对比。借鉴王化成等[12]的研究,使用总资产回报率(ROA)来衡量企业业绩并进行期望差距的计算。最终得到,(1-I1)×ADi,t>0表示历史业绩期望顺差,(1-I2)×IADi,t>0表示行业业绩顺差。
3.控制变量。借鉴以往相关研究并结合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选择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Life表示公司上市时长,定义为Ln(1+上市时长);Size表示公司规模,定义为Ln(当期总资产的自然对数);Growth表示公司成长性,定义为营业收入增长率;Lev表示公司杠杆水平,定义为当期资产负债率;Num表示市场竞争程度,定义为同行业公司数量的自然对数;Mnghr定义为管理层持股,以管理层持股数量占总股数的比例计量;Mngsr定义为管理层薪酬,以前三名高管薪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计量;H5定义为股权集中度,以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赫芬达尔指数计量;Stataratio定义为产权性质,以国有股所占的比例计量。
(三)模型设计
企业历史业绩绩优与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本文的研究假设,构建以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在模型(2)和模型(3)中,?茁1、?茁3分别衡量历史与行业业绩期望顺差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REM的影响。根据假设预期?茁1、?茁3均显著为负,即历史业绩期望顺差越大,企业发生向下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越高。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所示为2010—2019年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结果
下页表2为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两种业绩顺差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回归结果在1%水平及以上显著,且系数均为负,即历史与行业业绩期望顺差越大,企业越倾向于进行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假设得到验证。
为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根据在变量定义部分对于业绩期望构建中参数α的说明,在稳健性检验中以0.1的幅度调增或调减α,构建新的业绩期望参数。在模型中,α描述了近期业绩对于业绩期望的影响,α越小,近期业绩在其中的占比越大,当α=0时,意味着业绩期望即为上一期业绩;当α=1时,意味着业绩期望为当前数据中最早一期的业绩。实证结果表明,当α∈[0,0.6]时,回归结果与上述回归分析中保持一致,即假设在业绩期望的构建趋近于近期时同样得到验证,表明了结果的稳健性。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历史与行业层面的绩优企业,衡量此类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得到以下结论:绩优企业会提升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即企业产生的业绩期望顺差越大,越会进行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这一结论在历史业绩期望与行业业绩期望层面均获得验证。
本研究旨在提出:绩优企业一般拥有更良好的社会声誉导致监管放松,研究证明,企业绩优也可能导致向下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监管部门不应只关注业绩表现较差企业的盈余操纵问题,区分业绩期望顺差为历史与行业层面之后,可以看出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更多是依据自身与行业水平的比较。监管部门及投资市场在分析及监督盈余管理行为动机时,不应只关注与往期业绩对比,与行业水准的比较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3):152-158.
[2] 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49-56.
[3] 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 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4,(2).
[4] 连燕玲,贺小刚,高皓.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调整——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19-132+188.
[5] 徐小琴,王菁,马洁.绩优企业会增加企业负面行为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6,(2):137-144.
[6] 贺小刚,李婧,吕斐斐,邓浩.绩优企业的投机经营行为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5,(5):110-121.
[7] 钟熙,宋铁波,陈伟宏,唐元佑.经营期望顺差与企业商业腐败行为[J].华东经济管理,2019,(7):169-177.
[8] 蒋艳,金思瑶.业绩期望顺差、知识产权保护与绩优企业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4):109-118.
[9] 于忠泊,叶琼燕,田高良.外部监督与盈余管理——针对媒体关注、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的考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9):90-99.
[10] 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權、报酬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7):111-119.
[11] 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21-134.
[12] 王化成,侯粲然,刘欢.战略定位差异、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违约风险[J].南开管理评论,2019,(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