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将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以审计报告的激进性衡量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报告激进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即审计激进性越低,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管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审计报告的激进性 审计质量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Healy、Wahlen(1999)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为:当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根据盈余管理所选择方式的不同,学术界将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准则的技术判断空间对利润进行操纵,真实盈余管理则是管理层通过次优的经营决策和运营活动管理年度内的盈余水平(Tan & Jamal,2006)。现有研究中多采用应计利润模型对应计盈余管理进行衡量,常见的应计利润模型有:Jones模型(Jones,1991)、修正Jones模型(Dechow、Sloan、Sweeney,1995)、扩展模型(陆建桥,1999)等。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是通过回归模型将利润分离为非操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并用操控应计利润来衡量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而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其计量多采用Roychowdhury(2006)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过度的盈余管理甚至损害外部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及企业的长期利益,给资本市场带来诸多问题。
基于企业及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对于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成果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需要第三方对企业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独立的评价,独立审计起源于能够增强外部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赖程度。独立审计是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机制(Jensen &Mecking,1976)。在我国,随着市场及监管法规的不断完善,独立审计逐渐发展,然而,由于审计市场中,会计师事务所质量良莠不齐,执业质量也令人堪忧。国内学者对于审计质量的衡量有几种类型:其一,以会计师事务所(蔡春,2005;刘霞,2014;李仙、聂丽洁,2006)、行业专长(刘霞,2014;李仙、聂丽洁,2006)等变量来衡量审计质量;其二,以盈余管理程度本身来衡量审计质量(周兰、耀友福,2015;吴昊旻、吴春贤、杨兴全,2015;韩丽荣等,2014;陈信元、夏立军,2006;王兵,2011),也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说明审计质量越差;其三,以审计意见类型来衡量审计质量(宋衍蘅、付皓,2012;刘文军等,2010;夏立军,2005)。本文借鉴Gul F A 审计激进性模型来衡量审计质量(吴伟荣,2015),依据2011—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
在我国,独立审计能否发挥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作用,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呢?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国外研究表明,审计公司为了扩展相关服务,需要在市场上营造更加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这可能促使其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在对待客户的盈余管理行为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从而减少客户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Arrunauda,1999)。高质量审计会降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抑制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Becker et al.,1998;Balsam et al.,2003)。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以公司实际的交易活动为基础,不但成本高,对公司未来现金流有负面影响,且会损害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通过之前,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在逐年稳定增加,而在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减少,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增多,说明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很多企业由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Cohen et al.,2008)。
国内学者徐浩萍(2004)以审计意见类型衡量审计质量,对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会计盈余管理的程度,且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的方向有关。刘宇(2010)认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类型审计报告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PA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越严重。杨超(2013)通过对2007—2011年我国A股IPO公司的样本分析发现,IPO公司普遍使用生产成本操纵手段以外的盈余管理方式操纵盈余,审计质量越高,越有利于抑制IPO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操纵和应计盈余管理,但IPO公司会更大程度地依赖销售手段操纵盈余。刘霞(2014)以2001—2011年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质量审计师会限制客户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企业可能会转而进行代价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这需要审计师和监管者格外关注及加强治理。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假设1a: 审计质量越高,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假设1b: 审计质量越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定
其中,CFOi,t为i公司第t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SALEi,t为i公司第t年的营业收入;PRODi,t为i公司第t年的生产成本,即销售成本与存货变动之和;△SALESi,t-1为i公司第t-1年的销售收入变动;DISCEXPi,t为i公司第t年的酌量性费用,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DREMi,t(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为i公司实际的应计利润与期望应计利润之差的绝对值;DPRODi,t(操控性生产成本)为i公司实际的生产成本减去期望生产成本,即模型5中的误差项εit;DCFOi,t(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为i公司实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期望经营现金流量,即模型4中的误差项εit;DDISCEXPi,t(操控性酌量费用)为i公司实际的酌量性费用减去期望酌量性费用,即模型6中的误差项εit。
3.审计质量的衡量。本文采用Gul等(2013)提出的审计报告激进法来衡量审计质量。首先按模型8预测注册会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概率:
其中:DEMi,t为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为DNDAi,t、DREMi,t、DPRODi,t、DCFOi,t、DDISCEXPi,t;Xi,t为影响盈余管理的一系列控制变量,根据现有文献,方红星(2011)、吴伟荣(2015)等选择公司财务特征变量(ROA、TURN、EPS、LEV、SIZE)、其他变量(IND、YEAR)等作为模型控制变量,具体定义如下页表2。
四、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所使用的相关财务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根据模型需要,在计算真实盈余管理相关变量值时,部分数据涉及到2010年及2011年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挑选出原始数据2010—2014年观测值共计11 915个。
考虑到金融、保险行业企业财务报表的特殊性,一般不纳入研究范围,故剔除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其次,为避免由于IPO而诱发的盈余管理,剔除当年新上市公司样本(Teoh et al.,1998);最后剔除ST、ST*公司以及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样本观察值5 852个,2012—2014年分别为1 830个、1 980个、2 042个。
本文在样本筛选及模型计算时采用Stata 11.0统计软件。为防止异常数据的干扰,在进行描述性统计之前,本文使用winsor对非缺失值两端1%的部分进行修整。
五、实证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DNDA的最小值为-.2298,最大值为.3058,平均值为-.0001,标准差为.0809;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的最小值为-.7758,最大值为.5839,平均值为.0010,标准差为.2289,说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且更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各个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差异较大。我国审计报告激进性AGAgg的最小值为-.6894,最大值为3.9621,平均值为-.0688,与Gul F Ad等(2013)文章中的AGAgg平均值(-0.001)相比,我国审计报告激进程度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pearson系数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被解释变量应计盈余管理(DNDA)和真实盈余管理(DREM)与解释变量审计报告激进性(AGAgg)显著正相关;其中真实盈余管理的三个分变量——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DCFO)、操控性生产成本(DPROD)和操控性酌量费用(DDIS)分别与解释变量审计报告激进性(AGAgg)显著负、正、负相关。审计报告越激进,审计质量越低,因而,这些关系总的来说都表明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与预计的结果一致,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检验。
除了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指标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5以外,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是每股收益(EPS)和总资产收益率(ROA),相关系数为0.7253。
由于出现在同一个模型中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所以本文接下来进行了VIF(方差膨胀因子)检验,各个模型的VIF值均小于2,因此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从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报告的激进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也即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激进性越低,审计质量越高,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报告的激进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也即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的激进性越低,审计质量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验证了假设1a、1b,从而验证了假设1,也就是说,审计质量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表明独立审计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发挥了制约和监督的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见表5)。对于应计盈余管理,我们采用琼斯模型重新计量,代入回归模型,研究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对于控制变量,“资产规模”用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替换资产的对数,用长期资本负债率替换资产负债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Gul F A(2013)审计报告的激进性模型对审计质量进行了衡量,并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分别选择模型进行衡量。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独立审计对于上市公司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因此,投资者应该理性认识并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内涵,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相关部门应当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环境,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规范与监督,重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严格要求其遵守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另外,还应不断修订和完善审计准则,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伟荣,刘亚伟.公共压力与审计质量——基于会计师事务规模视角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5,(3):82-90.
[2]刘霞.高质量审计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4):54-61.
[3]迟旭升,严苏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5):16-22.
[4]Gul F A,Wu D,,Yang Z.Do Individual Auditors Affect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Archival Data[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3,(6):1993-2023.
[5]杨超,刘倩.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基于A股IPO公司的研究[J].国际商务会计,2013,(6):80-86.
[6]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
[7]徐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审计策略[J].商业会计,2006,(16).
[8]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