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男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在产业、消费、投资和贸易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运用SWOT分析模型讨论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产业复苏与贸易升级的自身产业市场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劣势,探讨如何利用当前后疫情时代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和需求侧结构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复苏与向好发展,以应对疫情暴发所带来的贸易规模收缩、贸易体系结构性问题及产业价值链转移的挑战,并提出未来我国在宏观政策引导、产业链群深化、供需平衡管理及贸易格局转变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产业链;SWOT模型;全球价值链;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6-0005-03
世界经济正在呈现出经济体量负增长、货币长期负利率增长、长期国债负收益率和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经济复苏负能量的“四负”特征。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于全球供给和需求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世界经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停顿、人员往来停顿与国际线下合作停顿。自“次贷危机”以来逐渐累积和疫情后采取的财政政策所带来的持续性的高债务负担、各发达经济体的高杠杆政策、高强度货币政策刺激以及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等经济体系的全面高风险态势,都给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
1.完善的工业体系与产业布局。我国工业生产体系目前表现出较高的活力与韧性,这与国内具有的较大规模需求、完善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产业链条、工业产业高科技的创新应用及疫情的有效防控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加之在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和政策支持下,我国正努力在拥有最全最大规模工业生产门类与较强生产能力的产业基础上实现深度调整。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经历着主导产业的快速更迭,能源、金属等传统产业步入成熟期,汽车、材料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大数据、云计算等移动互联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我国通过完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资源禀赋,结合区域协同、共享合作等产业融合新模式,催生出各类新技术和新发展模式,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我国一批以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加之移动支付、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疫情经济中凸显出的“潜力股”也慢慢由临时需求转变为常态化的业态,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发展新重心之一”。
2.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与消费潜力。随着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国内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大件消费品市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消费市场的扩大,一方面为中国产业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令中国制造业得以发掘全世界最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市场机会。强大生产能力与巨大消费市场两者结合更是奠定了未来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戰略基础。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因疫情延滞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近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4.6%,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甚至高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更快,这都表明我国消费市场正逐步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持续回升、平稳运行态势。
(二)劣势(W)
1.实体经济部门产业链条不完善。我国实体经济各部门受到产业基础与生产条件的影响,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防风险能力较弱,复苏与转型发展进程较慢。例如旅游业作为基于自然环境、文化产业与居民消费的具有变动敏感性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于消费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与日俱增。在2020年第一、二季度本应借助春节假期等黄金增长时间的旅游产业却由于疫情原因未实现国内普遍预估的8%的增长,造成了旅游业产值的大规模损失与市场萎缩。更重要的是,不应忽视后期因为大量相关企业、平台,关联的酒店、交通运输及“旅游+”产业停业、未履行订单被处置和倒闭等情况而出现的旅游产业链整体波动与价值链缩水。餐饮业同样也失去了往年假期客流量大、居民消费热度高的发展优势,在疫情影响下面临着大量设备、原材料等固定资产无法短时间内变现的限制,同时需要负担场地、水电、员工工资等必要企业运转支出,众多中小型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即使各类市场基础较为稳固的连锁餐饮品牌也出现了市场规模压缩、加速资金回流的经营选择。物流仓储产业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承担着防疫物资运输、居家隔离生活、线上办公和智能无人服务等产业所产生的对于物流仓储业的需求急剧上升的艰巨任务,同时又受到全国疫情防控下交通管制与消杀检疫硬性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复工率低和货物大量积压所带来的运输时间成本、仓储损耗成本及人工配送成本上升的影响,并且制约着与之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以及各类生产资料在全国各区域间的高效配置,对疫情影响下的产业与企业复苏发展不利。
2.中小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弱。我国各产业各部门的民营性质中小企业是疫情影响下发展严重受阻的市场主体之一。首先,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运营模式尚不完善,人员组织架构不够稳定,产品和服务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大,可利用流动资金与再生产资金的规模有限,短期内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与市场供需变化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有限的市场存量资源竞争中不占优势。其次,中小型企业由于招工受阻、就业人员稳定性较差、员工复工复产效率较低和房租工资仓储等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等短板的限制,对于国家发出的复工复产通知、相关发展扶植政策和优惠政策的反应速度与响应力度不够,企业生产经营恢复面临挑战。最后,中小型企业由于产品种类与风格较为单一,服务范围与售后体系还有待完善,与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的相互协同发展的能力较弱,加之疫情影响下的订单量下降、业务大幅缩水和资金匮乏等压力,面临着多角度多层次的经营问题与结构性风险。
(三)机遇(O)
1.产业价值链升级与新产业发展。随着近年来实体经济及工业体系的创新发展,我国制造业已深深嵌入了全球制造业产业体系的众多环节,我国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键节点。疫情的暴发和蔓延使得我国的产业链在面临传统的结构性矛盾与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叠加了产业链断链风险、融合度降低等新发展压力,对我国产业链条发展的稳固性与可持续性是一次系统性的考验。目前,我国各部门产业链发展表现出的较好的弹性与韧性得益于我国经济大环境中各要素的稳定持续供给能力,是保障我国产业链继续深化发展,避免出现系统性崩溃的重要基础。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是我国实现产业向更深层次发展和产业链价值深化的关键机遇期,如何根据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特点优化各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利用基礎设施与合作平台拓宽发展通道,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亟须深入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2.需求结构调整与管理。疫情在给我国供给侧结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需求侧提供了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遇。从消费来看,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动主要受到居民收入和消费渠道的影响。疫情防控所带来的经济停滞与企业复工复产的迟缓使得企业运营与就业形势严峻,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所带来的储蓄意愿上升及消费意愿下降使得国内需求大规模减小。企业受到业务范围收缩、运营成本上升和产品服务销售迟滞等影响资金短缺,企业扩大再生产性投资乏力。从贸易来看,我国由于疫情影响导致的供应链暂时中断也使得大量出口订单和市场份额向其他国家及地区转移,给国内相关产业及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要抓住后疫情时期的高科技、线上服务业和移动互联等产业的发展机遇期,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新基建”对于市场各要素各主体的带动作用,承接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乘势向外转移的发展红利,为我国产业发展构筑更为牢固的基础,由外需型产业结构转为面向国内市场布局生产,发展传统产业需求,注重挖掘新的需求热点与消费潜力,创造新的需求增长点。
(四)挑战(T)
1.贸易体系发展迟滞,规模萎缩。从发展态势来看,2020年疫情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份前,我国由于防疫需求所实施的严格交通运输管控与复工复产进程缓慢所导致的短期生产迟滞,国内外需求不景气导致的原有贸易业务量下降与市场份额下降。第二阶段是3月份后,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初见成效但全球疫情蔓延加剧的大环境下,国内贸易供需条件逐渐改善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加剧了我国贸易体系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风险。从贸易结构本身来说,疫情后我国贸易规模同期相比下降,但随着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类贸易产品和中高端消费品的严重冲击,相应地增加了防疫物资、医疗装备等产业的贸易额。我国接下来的贸易体系建设主要存在整体贸易规模由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不良效应与外需大幅下滑的大环境中出现的贸易下行发展压力,贸易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和产业升级问题,以及我国相关贸易企业面临的运营成本及资金风险等挑战。
2.全球范围产业转移与投资结构重组。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与强大的制造业产能使得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众多发达经济体及跨国公司布局产业转移和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深入地融入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网络。但随着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会逐渐将在外布局的生产体系向国内收回以完善本国的工业体系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采取更为稳定、低风险的多元化布局模式,逐渐将劳动力密集型、位于价值链下游和受区位影响因素不大易于转移的部分生产转移至其他如东南亚等区域,谋求更低廉的人力及供应链成本。同时这次疫情暴发所导致的我国制造业体系短暂迟滞也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家抓紧进行供应链改革,将一系列重点领域产品的生产布局引回国内以谋求产业的稳定性。另外,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于主导全球价值链的需求使得这些国家加速摆脱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加速回流相关海外资产以完善产业体系并阻碍各类新增资本向我国投资。因此,我国未来同样面临着外国产业与我国制造业生产急速“脱钩”和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围堵”以阻碍我国科技企业进一步向海外布局的情况。
二、疫情下我国应对经济发展挑战的对策分析
为了尽快恢复疫情对于我国经济各部门与产业各环节的规模冲击与结构影响,我国应该从宏观政策层面出发,通过合理布局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抓住价值链深化的重要机遇期。
(一)宏观政策加速经济复苏
政府要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纾困与扶持,加大减税降费和专项债发行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经济的复苏活力。通过对于“新基建”等领域的政府投资行为激发社会投资信心,吸引更多优质且形式丰富的社会资本的投入。同时政府要通过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保持市场合理流动。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金融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规避“政策悬崖”所带来的意外冲击,有效发挥政策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对于经济复苏和金融流动性的作用。相关机构出台适时适度的减税降费、专项补贴和融资等定向扶持政策,帮助进出口企业等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最后国家应努力为企业搭建信息化与专业化平台,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为市场各主体的经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推动产业链集群纵深发展
未来我国要继续在产业垂直与水平分工中找到动态平衡,兼顾水平方向上扩大生产所具有的专业化、高效率和垂直分工的整体性与产业链集群效应,建立区域内符合全球化生产的一般规律,规避由此可能导致的高成本、产业环节脆弱性,防范全球产业链不稳定性上升所带来的风险,努力提升数字经济技术与产业链发展的融合度,优化产业链条上的标准制定与流程优化。我国的产业发展路径不只是单纯地从世界第三梯队的中低端制造国向第二梯队的高端制造领域深入发展,而是要思考如何在保留中低端制造业优势的前提下,扩大高端制造的产业占比及份额,同时在各核心技术领域成为创新的中心与主导国家。在保留中低端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合理扩大高端制造的产业占比及份额,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通过完善网络等“新基建”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重构。
(三)平衡供需引领消费升级
我们要把握住消费这一经济增长引擎,追求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的循环发展,强化需求侧管理,扩大国内优质有效需求以加速消费市场的复苏,通过消费回升带动企业经营链条重铸,推动企业继续扩大投资与生产,带动城乡居民的就业与再就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并提升消费预期,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要加大对于“新基建”的社会投入,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新技术在各部门的广泛应用,推动建设特色产品的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注重我国特色产品优质品牌建设,以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构建新消费业态。
(四)产能助推贸易发展
我国要全面认识疫情后国际贸易新形势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始终以长远眼光看待近年来出现的贸易发展趋势,不被短期逆流所干扰,继续坚持经济开放与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探索如何利用我国率先复工复产的时间差与既有的供应链产能优势,利用应急物资、防疫产品、医疗设备等产品的发展机遇拓展国外贸易市场。同时要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挖全球供应链网络的深层价值,加速我国核心技术产业链的发展,结合数字经济推动各类产品服务新业态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地位和带动作用。同时,我国要利用疫情带来的贸易格局重构机遇,构建以“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区域贸易优势平台为主导的贸易新格局,完善多边贸易体制与政策保障。
结语
在疫情影响下,以及在国际、国内市场双疲软及国际经贸环境不稳定的背景下,如何依靠产业发展挖掘内需、平衡外需是实现我国经济复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目前努力在国内消费升级和出口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动态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充分考虑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实力、数字经济激发的智能互联及云技术的内需潜力和脱贫攻坚的发展目标,同时兼顾国际循环的提质升级,实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未来,我国要凭借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索如何实现产品与服务需求结构的优化,充分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新时代新机遇下全球价值链深化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稳定发展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段楠.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变化趋势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J].新经济,2021,(1):50-52.
[2] 孫兆.需求侧管理应与供给侧改革有效结合[N].中国经济时报,2021-01-06(003).
[3] 鲍勤,张珣,魏云捷,孙玉莹,祝坤福,高翔,杨翠红.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基金,2020,(6):740-746.
[4] 李国平,杨艺,徐祯,李涛.全球重大疫情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的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0,(6):1091-1101.
[5] 陈晖,豆振江,龙志文.“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和部门产业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0,(20):190-192.
[6] 古柳,戴翔.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基于全球投入产出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20,(8):94-105.
[7] 孙俊意.分析新冠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参考“非典”疫情[J].经济师,2020,(8):58-60.
[8] 刘学良,张晓晶.疫情冲击与经济增长——SARS的实证分析及新冠肺炎的潜在影响[J].产业经济评论,2020,(4):5-25.
[9] 沈国兵,徐源晗.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及应对举措[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5-90.
[10] 李志萌,盛方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与消费的影响及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20,(3):5-15.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Covid-19 pandemic has exerted varying degrees of influen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economic which reflect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industry,consumption,investment and trade in the new period,overlaying new development pressur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contradictions of Chinas economy.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ic recovery and trade upgrad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superiority,as well as disadvantage of found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VID - 19 pandemic by SWOT model,and exploring how to seize the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demand side to assist economic recovery in the post-epidemic era,which in response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shrinkage of trade scale,structural problems of trade system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value chai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VID - 19 pandemic.It is also of vital importance that expounding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in the aspects of macro policy guide,deepening of industry chain,balance management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changes of trading patterns.
Key words:COVID-19 pandemic;industrial chain;SWOT Model;global value chain;economic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