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梅 王玉红
[摘 要]2016年,我国推出特色小镇政策。2019年,吉林省发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借“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之东风,将吉林省特色概念小镇打造成国家级精品小镇,优化吉林省的产业布局,提高吉林省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经笔者初步研究,提出吉林省特色小镇本土化发展的路径,为吉林省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主六双”;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化;品牌营销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5.029
1 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1 突出“一主”辐射带动作用
“一主”是以长春市为主要区域,充分发挥长春市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科学教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长春市综合功能的引导和产业整合的支撑和聚集,全面提升其核心集聚辐射能力,推进“长春经济圈”发展,辐射带动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和松原市的发展。
1.2 打造“双廊”,推动产业集聚
依托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四平市、松原市等城市的产业基地、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和人才优势,打造“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充分发挥长春市、梅河口市、辽源市、白山市、通化市、敦化市等现有医药产业基地和技术优势,打造“长辽梅通白敦医药健康产业走廊”。
1.3 打造“双带”,扩大开发开放
立足吉林省图们江、鸭绿江区域与朝日韩俄接壤相邻的区位优势,打造对朝日韩俄的“沿图们江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立足吉林省处在中蒙俄大通道重要節点的优越地理位置,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哈大经济带现有的发展基础,构建“沿中蒙俄开发开放经济带”。
1.4 打造“双线”,提升旅游业
立足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冰雪、高山、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围绕避暑、冰雪两大主题,构建“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充分发挥松原、大安、白城、通榆广阔的草原、湿地自然生态资源、民俗文化等优势,全面构建“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
1.5 打造“双通道”,融入“一带一路”
依托吉林省通化内陆港和辽宁省丹东港的特殊区位特征和海上优势,建设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长白通(丹)”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与周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基础设施,开通面向俄日韩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长吉珲大通道。
1.6 打造“双基地”,引领“数字吉林”建设
充分发挥吉林省科教优势,依托长春市的高校、研究所、大企业、大区域,打造长春市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依托白城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白城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
1.7 推动“双协同”,加快一体化发展
立足长春与吉林两地总量大、地域近、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实现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基于长春市与公主岭市在经济、综合交通、物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构建“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
2 吉林省特色小镇发展分析
吉林省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在2019年2月创建第一批特色产业小镇55个。2020年6月,吉林省发改委公布了第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考核评估情况和第二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名单。第一批省级特色产业小镇中有4个不再符合认定条件而被淘汰,第二批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小镇29个。截至目前,吉林省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共计80个。从空间布局看,吉林省特色小镇总体分布较均衡,同时也有侧重,其中长春市13个、吉林市18个、四平市4个、辽源市9个、通化市7个、白山市7个、松原市4个、白城市3个、延边州10个、长白山保护开发区2个、梅河口市1个、公主岭市2个。
3 “一主六双”背景下的吉林省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打造特色小镇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功能完善、环境适宜的城镇发展区。然而,从特色小镇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来看,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规划和培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能力将逐步提高。吉林省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特色小镇建设主要集中在规划阶段、培养阶段和成长阶段。
3.1 规划阶段——产业集群化
3.1.1 规划阶段发展目标
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是以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升级和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特色小镇作为城乡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城乡产业跨越资金和技术的限制;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在分工协作、原材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配套等方面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因此,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是特色小镇产业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如吉林省的“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竞争力是以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和共生为基础,形成区域产业链,提升专业化生产能力,形成独特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3.1.2 规划阶段发展路径
特色小镇是一个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包含所有要素的产业共同体。所有要素聚集形成的产业链,是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集约化发展路径。根据浙粤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产业集群的前提是建立区域要素流动网络,通过区域流动网络连接产业经济,建立产业交流合作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技术扩散,提高生产效率,加大生产效益,吸引更多企业集聚,形成更大范围、更强联系,成立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集群良性循环发展。因此,建立区域生产联系网络很有必要。同时,应建立行业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机制。一个成熟的大型产业集群必须有对应的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特色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初期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渠道问题。产业集群催生了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繁荣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人力资源,外部支持是资本条件。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专业人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创新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提供风险投资、科研基金等融资渠道,支持产业研发和生产管理的改善。
3.2 培育阶段——产城融合化
3.2.1 培育阶段发展目标
培育阶段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培育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应实现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创新融合。与传统产业集群不同,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形成了以多元化产业集群为核心的“中心+多元化”集群格局。特色小镇的发展强调发挥区域特色、文化特色、自然环境特色的优势,建立综合产业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立足产业,提供城镇建设资金,提升城镇基础设施、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意识。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还要保护好区域生态系统,协调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2.2 培育阶段发展路径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促进城镇发展,城镇促进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产业发展是带动城镇建设和改造、支撑配套设施建设的核心动力和支撑。以城镇为载体,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和实现衍生功能,产业与城镇协调发展,在相互支撑下不断成长发展。
在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产业与城镇之间有两种联系形式:空间联系和具体活动联系。从空间联系的角度来看,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不断聚集的过程即为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特色小镇所在城镇的工业园区和服务区在空间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配套功能组成,从而支撑产业和城镇,聚集交通和物流,吸引人流,促进城镇的延展、发展和完善。从活动联系的角度来看,城镇化发展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高效、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捷、信息更加畅通,从而节约了城镇化地区产业的生产成本,该地区产业的集聚度加强。
3.3 成长阶段——品牌营销化
3.3.1 成长阶段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特色小镇建设中需要挖掘的重要元素。通过发展特色小镇,激活区域自主发展机制,为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产业发展与历史文化内涵相融合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动力。特色小镇的发展应避免單一性,如成为单一的产品加工生产基地,要将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创新、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区域经济聚集地。将产业嵌入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其地域性和独特的唯一性,提高特色小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成长动力,合并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3.3.2 成长阶段发展路径
在前两个阶段,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示范城镇功能整合,为区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产业的扩张和延展,不断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此时,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应为特色品牌,包装营销形成的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特色小镇多为中小企业创建,企业很难凭借自身实力在较大的区域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此时,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商,应担负起在特色小镇进行品牌营销的主体责任。
政府承担的主体责任有:一是在传统和新媒体工具的助推下,政府可以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维护和其他手段,对处于成长成熟期的特色小镇整体形象进行营销。宣传小镇的特殊功能和特色产品,帮助区域消费者了解小镇,提高公众对小镇的认知度,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特色小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品牌环境。二是为小镇制作一张文化名片。整合小镇的文化背景和硬件条件,软硬相融,打造融合地方文化和经济特色的高质量小镇名片。三是特色小镇拥有了优质的名片后,政府还应对特色小镇的品牌进行管理和维护。掌控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能力,协调小镇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监督其行为,保障特色小镇的品牌向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郭谦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西省特色小镇发展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9.
[2]韩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姜晨烨.浙江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J].特区经济,2018(10):121-122.
[4]李曦羽.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5]林风.浙江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寻[J].四川省情,2017(6):27-29.
[6]翁建荣.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创新之路[J].中国投资,2017(5):80-82.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科技战略与规划研究项目“‘一主六双背景下的吉林省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0101109FG)。
[作者简介]邓利梅(1979—),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原理与实务;王玉红(197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原理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