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艺术的研究方法

2021-03-31 06:57李璟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史纹样装饰

李璟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在《中国纹样辞典》是这样解释纹样的:“纹样是用来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它是图案的一类,笼统的把纹样解释为图案是不严格的。”因为图案不仅包括装饰器物的纹样,还有非装饰性的标志、标记等更注重象征意义的图形。纹样可以分为单独构成形式和连续构成形式,也可以按照纹样所以依附的器物来进行分类,如:陶瓷纹样、印染织绣纹样等。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在很多外行只是笼统的把纹样归结为图案,按照图像学的解释来进行研究,这就给未来纹样艺术的研究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要搞清楚纹样和图案的区别,就必须要清楚纹样的本质。在《中国纹样史》里面就清晰的把纹样本质罗列出来:功能基础、符号意义、审美价值。功能基础即纹样具有加固、防滑、开启以及指示的功用;符号意义即纹样表示出群体的共同认识,具体的则反映出约定俗称的观念;审美价值即纹样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功能和符号功能慢慢转变成追求纯粹的装饰美,审美意义逐渐占了主导。在搞清楚纹样和图案的区别之后,笔者将结合纹样艺术的研究现况重点论述样艺术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1 纹样艺术的研究现况

纹样在近些年来已经受到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已经相继出现了不少关于纹样的著作和论文,但是始终没有形成像美术史、美学以及艺术理论那样的独立学科的地位,研究者多为关注某一主题或者单独纹样的研究和应用,大而宏观的关于整体纹样的研究成果较少,很少有像美术史或者美学那样提取共性的研究著作,也没有像它们那样繁荣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成果。目前纹样研究取得的成果有:郭廉夫、丁涛、诸葛铠的《中国纹样辞典》,田自秉、吴淑生、田青的《中国纹样史》,回顾的《中国丝绸纹样史》,常莎娜的《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刘兰华,张南南的《中国古代陶瓷纹饰》,冉万里《丝路豹斑》,张晓霞的《天赐荣华》;《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李姃恩的《北朝装饰纹样》,城一夫;孙基亮《西方染织纹样史》,吴山的《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倪连元、阎荣的《中外图案装饰纹样集萃》,苪传明、余太山的《中西纹饰比较》,石丹的《装饰纹样图典》,格桑多吉的《藏饰》以及各种图案集和许多学术论文等,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2 纹样艺术的研究方法

2.1 与文化结合—内涵丰富

在纹样艺术研究中,把纹样与文化结合起来的案例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因为纹样属于装饰艺术,艺术是文化体现、传播、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叙述中也未曾忽略艺术的输入、输出与交流,专门辟有篇章论述。由此可见纹样艺术也是有文化属性的。纹样的设计往往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对纹样进行设计与制造的匠人往往会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艺术观念,而艺术观念指导着纹样的设计,因而更好的还原文化语境对于研究纹样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化系统才使纹样艺术丰富多彩,不同的文化系统会产生不同的纹样,如在佛教文化系统中产生出莲花纹、摩羯鱼纹、光相纹等,在道家文化系统中则更多的产生太极八卦纹、四方神纹、八仙纹等,而在伊斯兰文化系统中则多为联珠纹、对兽纹、椰枣树纹、几何纹、书法纹等,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2.2 与经济结合—经济对纹样的影响

由于纹样是装饰在器物表面装饰的花纹,而器物则大多数为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与纯艺术不同,纯艺术是作为艺术形态存在,而工艺美术则是作为一种经济生产状态存在,因而作为工艺美术的装饰纹样也是以经济生产形态存在,所以伴随着工艺美术的经济性,致使纹样也具有了经济性。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纹样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环境为基础,同时工艺美术为社会经济生活服务,并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同样纹样的设计、生产、流通、销售也都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换句话说就是纹样的设计、生产、流通、销售都受到市场价值、经济规律、销售模式的影响与支配。如在我国古代外销瓷器中的纹样的变化发展就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动态联系,探究这两者之间的而关联将会对纹样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纹样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

2.3 与审美结合—审美的能动性、时代性、地域性

审美过程是一个以感知激发情感、以情感驱动想象、以想象感悟意蕴与价值的这么一个过程。因而在感受到纹样艺术的美感后,审美主体会根据自己的情感、联想、想象等审美心理对纹样进行再创造,很多纹样都是在外来纹样的审美元素中提取而来,如唐代的缠枝团窠纹样就是借鉴西亚的连珠团窠纹演变而来。由此可见审美过程所产生的的审美意识在指导、干预纹样的设计和创作。但是审美意识是人独有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它的能动性。审美的能动性就表示了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是完全的死搬硬套,而是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创造和理解。但是这种动态的流动模式很难去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故研究者在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时要极为谨慎和严格。同时由于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地域民族文化下的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的审美意识是不同的,因而审美意识还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审美意识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标志,对社会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从纹样艺术的审美研究入手,考察纹样的审美能动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更好的还原当时的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更生动形象的体现出古代人民的世界观,对于文化传承和发扬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有着莫大的助益作用。

2.4 与艺术史结合—运用风格学、图像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方法

纹样毕竟是附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故纹样研究与器物的研究始终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器物的研究大多隶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与艺术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研究纹样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研究纹样史的发展、纹样艺术评论、纹样艺术鉴赏(纹样的点、线、面、色彩、结构等造型因素)、纹样艺术美学(由纹样的造型所产生的视觉愉悦性)等都是非常好的研究角度,需要研究者掌握好艺术史研究基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运用现代艺术史研究的常用方法如风格学、图像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如在李格尔的《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就是一本按照风格学的研究方法把装饰艺术史分为几何风格、纹章风格(动物分成两组沿一中心点对称分布两侧)、植物装饰的引入和装饰性卷须的发展、阿拉伯装饰。纹样作为器物的装饰同样也具备了这些风格史的发展过程,但是遗憾的是以风格发展史为主线的纹样史研究还未出现。

由瓦尔堡提出的“图像学”在潘诺夫斯的研究中逐渐成熟起来。潘诺夫斯的《图像学研究》的诞生标志着图像学从一门辅助性的研究手段变成了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纹样作为一种装饰图像同样适用于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在《图像学研究》中提出了图像学研究的三个研究阶段:第一是前图像志描述,即形式分析,通过对纹样的视觉形式要素分析得出纹样的图像母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类型比较法作为研究工具;第二是图像志描绘,即故事性解释,像是在波斯银盘中经常出现的狩猎纹就是描述国王狩猎的故事,纹样不单单是程式性的装饰,更具有故事性和寓言性;第三是图像学阐释,即发现纹样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观念,可以更方便人们理解古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灵创造。前两个阶段是是对图像的形式描述和鉴定,最后一个阶段是在更广阔的的文化背景下对图像的文化象征和文化表现的解读。

2.5 与考古学结合—纹样的“以图证史”功能

艺术史与考古学都是以艺术遗存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只不过艺术史是通过形式风格的研究和艺术理论的分析来探究艺术品、艺术家、艺术家创造力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偏重于感性认识,注重造型实物以及背后的故事。而考古学则不同,通过对艺术遗存以及其他考古实物的复原、分类和描述,来揭示古代的存在形式,确定复原物的功能,揭示古人的行为,了解行为背后的文化意义,更偏重于理性认识。艺术史的分类法被考古学引用,同时考古学中的器物学和年代学也被艺术史吸收,因而艺术史与考古学有着较强的“学科互渗”性。

由于艺术史与考古学的“学科互涉”性,致使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纹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视点。我们可以发现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的《唐代金银器研究》中也专门辟有关于唐代金银器纹样的篇幅,但是整本书还是基于考古视角写的,把纹样研究切入到了考古的角度,使纹样也具备了“以图证史”的功能。从纹样艺术的考古学研究角度入手,研究纹样制作工艺、社会功能、流行趋势、民俗风貌、艺术基因和文化交流等,还原纹样所体现的史境,可以更为形象的呈现出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历史发生时的原貌,从而更为全面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人只有知道了过去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在纹样的史学研究中研究的不仅是过去,更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态。

3 总结

纹样不仅仅是一种程式化的装饰,更是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文化、思想、情感的渗透,本文在总结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提出了纹样研究的五种方法,但是纹样研究终究是要回归到实践上的,理论的研究是在实践的根基上进行的,望以后有志投身纹样研究领域的广大青年同志要多去田野考察,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更好的运用这些研究方法,使纹样研究日后可以取得更为光明的前景和更为繁荣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艺术史纹样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