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龙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8)
女装成衣制作是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大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它是服装从图纸设计到最终的实物成衣结果。是服装设计的终点站,是检验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以来的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成果和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通过整合整个学习的系统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来解决企业的样衣设计与制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基本成衣流程,有助于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
女装成衣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项目课,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女装的设计要求与制作工艺的流程等。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程形式的丰富性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根据社会行业发展情况及本校的培养理念及时修改完善符合当下需求的教学方案。
在前面的教学中发现,由于老师担心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整个成衣设计制作环节。因此,没有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制版、缝制,完成女装成衣制作课程。所以造成许多同学在课程学习中为了省事偷懒不自己去设计女装,也不利用先修课程学习的知识去设计平面纸样或立体裁剪实验,而是用其他同学的或者老师准备好的平面纸样和设计好的款式直接完成课程学习内容。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设计与创造力,无法有效的挖掘学生自己的设计思维和专业技能,造成服装设计款式基本相同,服装制作出来后除了因个人工艺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外其它基本一致甚至完全相同。
这样缺乏创造性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整个课程结果而言还是学生的专业发展培养来说,不仅缺乏设计感,而且形式单一。不符合服装设计专业的需求,最终成果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与检验。
本次教学改革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更新以前的学习方式,为本课程教学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例如,对授课学生提出要求让大家分成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针对某服装品牌、流行元素或利用先修课程女装设计的学习知识、内容进行系列女装设计,主题不限。充分结合前面的知识学习,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品牌的调研、分析然后确定主题进行系列女装设计。最后,在确定设计款式的可行性后,确定服装尺寸数据,进行服装平面纸样设计或立体裁剪实验,设定缝纫工艺要求。在整个环节中老师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老师负责答疑解惑,给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处理难题。把更多的锻炼放机会出来,让同学们勇敢的去尝试,锻炼学生的自我把控能力。把此环节做为课程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从课程的开始增加课程内容的时尚性、多样性,丰富课程内容形式。通过自主设计和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与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女装成衣制作课程中,以往学生选择款式简单制作容易的服装进行制作,专业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没能有效的锻炼。大家使用同一个纸样,平面纸样设计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的检验和锻炼。没有很好的将前面学习的《服装工艺》《女装设计》《服装平面纸样》等知识内容与课程学习有效结合。应该让学生自己针对设计的款式效果进行平面纸样设计或者是立体裁剪制作样衣。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前面学习知识的回忆,利用前面学习到的课程知识体系,有效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来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例如基础缝纫工艺要求,服装平面纸样课中的纸样及立体裁剪的创新技能的能。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任课老师进行逐一的指导,为学生解疑答惑,和学生共同完成设计、制版、制作,用一种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整个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激发过去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
加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学习间连接性,有效的利用其它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来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课堂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提升学生自己设计、制版、制作的能力,检验学生在平面纸样设计、服装工艺课程中的学习情况。
以往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是以课堂表现,最终作业形式,这样的形式不能完全的检验学生的整个综合实践情况。本次教改设计新的考核形式,以设计调研、制版、制作三个环节来分段评价,每一个环节设定一定的比例分数。根据各环节的完成情况,以及最后的成衣效果综合起来,考核综合专业学习的应用情况。
考核的过程分为两种形式“既过程性”、“结果性”,这里的过程性主要是学生阶段性的学习及完成情况。例如,服装设计的可行性、打版的合理、精确性、灵活性、制作工艺的精确性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性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设计任务,最后的完成结果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形式可以改变以往学生为了及格的学习状态,通过明确各阶段目标要求,增强各环节的动力,激发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符合教学计划种课程的先后安排。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应充分考虑整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顺序。各任课教师之间应有效沟通加强交流、探讨,分享阶段课程教学情况。各课程之间要互相形成接力,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应用型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为出发点。也可以请上一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和分数评定,扩展评价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可以反馈其中的不足。
每年的各大时装设计比赛都是一个展现自我、检验自我的重要平台。服装设计相对与其它设计而言,由于需要制作成衣实物,因此参加比赛的过程比较加复杂、成本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课程学习内容有效的利用课程作业去参加相关比赛活动。例如每年的“真维斯杯”“虎门女装设计”“魅力东方”等固定性的大赛,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内容,利用课程学习去完成参赛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参加比赛,一举多得。学习成果可以得到有效利用目标更加具体明确,也会给同学们带来更高地学习激情,同时触发大家地创新思考与研究能力。
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不但完成了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也完成了设计比赛的作品,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教学资源。最后把最终作业拍摄成衣照片记录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在课程结束后可以收集、整理出制作过程和作品集,最大化的实现课程作业的本身价值。对老师而言时教学地成果展现,对学生而言时自己的学习鉴证,并且对于学生以后的升学、就业、出国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和找工作的敲门砖,因此应充分研究如何记录好、利用好课程学习成果。
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生产行业,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最终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和人们的着装需求。女装成衣制作课题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设计与的实物制作能力,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后企业的实际需求,快速的进入实际工作中。浙江地区服装、纺织行业基础相对较好,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实习平台。学生可以有效的利用空余时间去企业实习,同时也可以利用丰富的企业发展资源,将企业生产模式引入课堂做好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之间的连接性。
课程建设上,要融入行业发展的模式与内容,依据企业的专业、技术要求和职位需求,结合当下设计师的工作范围情况。在课程环节设计上要以“适用”为度以“实践”需求为原则。把授课内容形式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相结合。在授课知识中及时吸收引入企业新的工艺、技术要求。例如;在女装成衣制作课程中,应引入企业生产流程、工艺要求等,以企业的设计生产模式来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依据专业需求,以女装成衣制作为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工业任务要求、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工艺单。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实际连接性避免脱节。
本着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形式上要有针对性地像企业发展需求看齐。企业对高效学生不满意地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能快速地进入工作岗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校企间地连接性不足”因此课程知识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授课,而是在课程中融入企业发展模式,让学生逐渐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情况。
在女装成衣制作课程种融入一些企业的流程,把课堂知识学习与企业实践内容相结合。服装设计公司或加工厂在进行生产时,为了提高效率、便于管理,保证加工制作过程的准确性、严谨性等,会在制作成衣前设计生产“工艺单”。设计师需要与制版师一起确定具体的缝纫工艺、面料的用料多少、辅料种类、尺寸数据等形成具体工艺单。工艺单制定完成后,相关人员根据要求进行采购面辅料、裁剪、流水线生产。本次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引入具体的“工艺单”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需求和工艺单的内容,设计填写完成的符合规范的、现实可行的生产工艺单。学生根据工艺单的设计要求,分步骤、有计划的、清楚高效的完成每一部分的任务内容。
总之,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是行业发展地重要趋势。革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企业设计、填写工艺单、制作流程等引入课教学。企业也希望大学生可以了解或掌握实际工作中基本的设计、工艺流程。因此我们要不断革新发展,利用好地方行业优势,把握好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业之间的衔接性。
结合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制作的需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应用”为导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面向企业实际情况做到学以致用,灵活多变。结合学生的情况、企业实践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形式,把课堂学习知识与设计比赛结合起来。结合开放性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加强学科应用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成果的利用价值。从“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