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设计教学改革
——以《动态视觉软件应用》课程为例

2021-03-31 03:07:04赵雅婷
西部皮革 2021年6期
关键词:动态案例软件

赵雅婷

(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基本体系

《动态视觉软件应用》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共64个课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这个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平面设计软件》《创意图形》《观察与表现》等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对于设计类软件学生已经接触过,软件上手相对较快,同时对于静态的图形设计已经非常熟悉。

课程目标主要围绕三个点,一是学生对于主流动态设计软件的掌握能力,二是使用主流动态设计工具以及融合不同的媒介素材来进行动态视觉作品的创作,三是学生能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来设计动态作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有一个良好的辅助作用。

目前本课程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上主要用到Animate CC、After Effects、Premiere等软件,这些软件是否是当今动态设计的主流软件?After Effects可以轻松实现Animate CC能实现的动态效果,两个软件同步使用是否有必要?

2.学习内容包括了ps制作gif动画实例,Animate CC时间轴动画,传统补间动画,遮罩动画,Ae综合特效实例讲解,Premiere案例分析与讲解等等,这些内容在课堂占比是否合适?软件之间有没有递进关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对于实践教学设计方面会发现An和Ae软件两个分布比较平均,但是现在市场上对于An的需求会相对较少一些。还是以Ae为重点,因此我们的课程分配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并没有进行专题的划分,这一块也是后面要优化的一个方向。

3.教学模式上:该课程依托软件技术,以实操为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开展。讲授比例30%,练习50%,辅导20%。这种模式依然属于非常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为了适应动态设计跨界融合的需要,将尝试从多方面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2 课程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调整,共64课时,去掉了Animate CC软件,以Ae软件为重点教学,作业规划里面突出非常多的专题效果。具体展开来分析课程章节,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单元模块训练。将单元模块划分成几个大的板块,每个板块对应不同的训练重点。

第一个板块是动态表情控制,主要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根据传媒同学的特点来选择一些他们比较喜欢的明星做动效,课程的重点是对于抠图,文字以及简单图形动效制作的应用。

第二个专题,侧重于文字动效和logo动效。文字动效里面涉及描边,文字切换,文字遮罩等效果。Logo动效则是适应于市场需求而强化的板块。

第三个专题则是多元素的混合动态。这里主要以海报动态为主,这个也是市场上面关注比较多的点。现在一些画展及设计展海报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静态海报宣传了,纷纷加入动态展示。因此这一专题是课程的重点内容。

专题四包括UI动效和一些MG小动画,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于转场的探索以及动效的过渡方面的训练为重点。

第五个专题模块会加入营销动效,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体现专业及学校的特点。传媒学校相对于其他艺术学校而言,学生的自我营销及推广意识还是比较突出的。同时大二的课程建设中就有营销的课程。这一模块会加入营销的动效设计,让前面的课程得到延伸。营销动效主要针对视觉传达品牌专业的同学,视觉传达还有另外一个信息专业,对于信息专业的同学需要进行一个区分,他们的专题五模块则是需要实现数据可视化动效。强调数据图表动效等等。

第六个专题是一个综合的特效——片头的动效,片头也是影视上使用的比较多的形式,让同学们可以模仿它们喜欢的综艺片头,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一些。属于课程的提高阶段。

第七个专题,是短视频和特效的模块。短视频在市场上面非常流行,这种多平台的推广方式,包括抖音短视频是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互动交流方式。互动性也会更强一些。所以我们的课堂也会增加短视频的制作,比如抖音卡点短视频,另外一个方面还包括一些特效。主要用到Ae,它的插件是比较具有特色的,实现效果也是比较丰富的,比如粒子插件,牛顿插件的使用。这个部分的网上教程也比较多,属于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效果。因此把它作为专门的模块来加强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一个板块是不定内容的版块,这个版块是一个开放式的动态探索,由学生在课上分享一些他们自己研究的效果,这样也可以让她们更有成就感一些。这一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的能力,以及对于国际趋势的洞察。

通过刚才不同板块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后的动态设计课程是一个跨界融合的内容改革。其中有跨专业的融合,包括视传+数媒+动画等不同专业的共通。同时也有跨媒介的融合,课程融合传统动态软件应用,同时又不局限于此。

2.2 教学活动分配

对于动态视觉软件应用课程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课程开始前,教师筛选好学习视频素材,提供相应学习网址发放到学习通或者微信群,学生可以提前自主学习。视频根据难度筛选分为初,中,高等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控制进度。课程中教师完成知识点讲解,案例实操,并进行综合答疑辅导。学生完成案例操作,自主练习并提问。课堂后老师继续进行课后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自我研究。

另一方面对于课前的准备,虽然有让同学们在课前自学,但是对他们的干预不强,有些同学的自我约束力可能不太够,导致学习的自主性并不高,因此,需要增强知识点的讲解,包括增加学生自己分享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这一块,主要是四节课的教学组织环节,第一包括上课前的知识点的回顾,第二部分是案例的效果,导入案例效果,让学生思考这个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讲,而是让他们先思考如何可以实现此类效果,第三点是主要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学生练习。学生练习这一块,过程可能包括草图的绘制以及它的动态构思练习。与此同步,老师会挨个检查整个进度效果,并对每个同学进行单独指导,有一些同学实现效果比较快的话,也可以帮助其他的同学,采用一帮一的形式。

最后会发现像这种软件课程之中会有一些同学,他出现的问题是比较相似的,对于这样的一些高频次出现的问题,再进行一个整体的示范,再一次的进行强调。

对于课后的辅导,主要用微信端辅导,以及配合少量的检查。也可以用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在线解决问题。这也是当前疫情期间比较适合的方式,推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能得到积极的回馈。

2.3 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法

对于教学模式的调整,首先采用任务驱动法,传统的软件教学通常是老师带着学生把案例做一遍。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缺少自我思考环节,课程改革后在课前就用学习通或者是微信端来发布任务,让学生提前自学并思索总结,同时进行分享。让他们能更加自主学习。

(2)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

其次在课堂主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分享法等等,案例教学法依然是软件教学比较实用的方法,因此应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讲授前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该案例如何实现?用到哪些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在那些方面?多提问题让学生多思考讨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而不是简单讲解然后让学生跟着做。增加课程分享环节,优化教师教学短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最后对于软件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和课堂对比非常大的优势在于收作业,互动和强大的资源库,以及后续的延展辅导。

对于线上课程主要可以思考以下几个点。

首先:合理运用教学平台,这里可以用到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微信群等多种平台,这也是教学跨界融合的需要。

其次:筛选难度程度不同课程。

再次,可以合理借鉴幽默网课,调查发现现代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幽默感是他们非常希望教师具备的。

具体到《动态视觉软件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是非常适用的。在线上:要整合属于本校的课程资源库:一是来源虎课网、B站、慕课等,筛选初、中、高级难度进阶的动态软件课程。二是构建学生资源库,学生以小组模式针对不同知识点自学然后进行知识分享。不需要成体系,要求操作性强,简单易懂。此部分可提高学生自学动力和成就感。三是规整教师每节课程教学资源库:录制课上案例,供上课没跟上的同学课后学习。其次要发挥线上互动优势,通过弹幕、QQ截图等互动,课后通过微信QQ课程群留言。

对于软件课程学习学生容易达到的是:线上学习一个知识点,跟着它做。这个部分线上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而学生不容易达到的是知识的体系性归纳和区分,以及对于自己作品的客观评价及改进。这个部分是课堂教学更容易解决的。对于本门课程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成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扩展三个相衔接的阶段,将学习时态扩展至课前到课后。

2.4 教学考核方式.

对于本门课程的考核,平时成绩10%(主要是考勤和课堂表现),平时作业50%(分为两个平时作业),结课作业40%。对于结课作业的考核会根据obe量表进行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视觉表达、技术呈现、个人分工、提交规范来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其中视觉表达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主题定位的把握,以及视觉呈现的能力。技术呈现强调动效过渡自然,编排节奏流畅,剪辑恰当,视频及音频处理协调。个人分工部分强调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清晰明确,因为最后的结课作业是一个小组作业,因此在评价中加入该环节。最后是作品的提交规范符合尺寸和格式要求。很多同学提交文件不注意格式,觉得作业做完就好,但是动态视频渲染出来格式不调整就会内存非常大,一分钟的小短片有些同学渲染出来就有几个G的大小,这显然在市场上是无法使用的。因此需要对格式规范进行强调。这个评价体系中还是重点突出视觉表达和技术呈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作品的打分还是比较客观的。

3 总结

最后,“互联网+”背景下,跨界融合兴起。《动态视觉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离不开这样的一个背景,媒体技术的发展将打破电视、通信、网络之间的壁垒,各类媒介将逐渐趋于融合。动态设计的专题策划有针对电视的片头效果,也有针对手机端电脑端的特效、ui、短视频等等。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用不同的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顺应新媒介变化的需要。对于软件的使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After Effects、Premiere等,还会探索c4d效果,实现更酷炫的动态,同时也会用到移动端软件,更容易上手,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尝试,增加学习主动性。对于教学模式的调整也应该根据变化着的媒介进行最优配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让媒介融合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动态案例软件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7期)2022-09-05 02:36:02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30
国内动态
卫星应用(2022年1期)2022-03-09 06:22:20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动态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2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软件对对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