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贺氏火针及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2021-03-31 06:2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火针孕激素肌瘤

刘 敏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成都 61005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率约70%,育龄期女性发病率约20%~40%,子宫肌瘤患者多伴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及易流产等症状[1-2]。本研究用温针灸联合贺氏火针及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2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年龄23~49岁,平均(32.16±11.04)岁;病程2~37个月,平均(17.85±8.45)个月;肌壁间肌瘤个数1~4个,平均(2.17±1.13)个;子宫肌瘤径线3.54~5.76cm,平均(4.21±0.89)cm;病理分型为子宫颈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19例、黏膜下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11例,混合性肌瘤4例。对照组年龄24~48岁,平均(34.25±10.89)岁;病程3~40个月,平均(18.47±9.22)个月;肌壁间肌瘤个数1~4个,平均(2.43±0.97)个;子宫肌瘤径线3.71~5.64cm,平均(4.19±0.74)cm;病理分型为子宫颈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15例、黏膜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14例,混合性肌瘤2例。两组年龄、病程、肌瘤个数及病理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子宫肌瘤相关标准。小腹有包块,包块性质胀满、坚硬不移,时感疼痛,出现月经失调、情志抑郁等症状,舌苔薄、脉沉涩及面色晦暗。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病理学及临床检查等检测方式确诊为子宫肌瘤;②单个肌瘤直径小于等于6.0cm,可为单发或多发;③尚未出现绝经现象;④对使用药物无过敏现象;⑤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积极配合相关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所用药物及成分过敏、不耐受;②绝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④肌瘤直径较大或位置不佳导致压迫症状或贫血;⑤依从性差或精神异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消瘤汤(自拟)加减治疗。药用党参15g,半枝莲15g,黄精15g,红花10g,桃仁10g,益母草10g,三棱12g。气滞血瘀加柴胡10g,茯苓10g;痰湿瘀结加白术10g,黄芪15g;湿热瘀阻加黄连4g,虎杖10g;肾虚血瘀加当归6g、赤芍10g。日1剂,水煎,早晚餐后30min温服,1次200mL。4周为一疗程。

研究组加用温针灸、贺氏火针治疗。患者呈仰卧位行点刺治疗,俯卧位行温针灸治疗。贺氏火针选长2寸,粗0.8mm型号,针尖加热约5s,以针体前3cm处呈鲜红为度,点刺过程应快速准确,全过程在1s内完成。穴位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穴位选择关元、中极、气海、水道、照海,痞根。患者仰卧位,先点刺关元、中极、气海、水道,点刺0.8寸,照海点刺0.3寸;后俯卧位,取痞根,向椎体方向斜刺1~1.5寸,患者感到局部酸胀,得气后留针,上置艾柱(约2.0cm)插于针炳,灸7柱,艾柱烧烬取针,约20min。温针灸联合贺氏火针治疗间隔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小腹包块、月经不调、腹部疼痛、腹部胀满、胸闷不适5项症状进行评分,以0~6分表示症状程度:0分为无症状,2分为轻微症状,5项症状显著缓解,偶尔发作时可忍受,且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4分(中度症状)为症状发生时对生活、学习产生一定影响,但尚能忍受。6分(重度症状)为症状发生时难以耐受,并对生活、学习产生严重影响。

雌激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雌激素检测,抽取清晨空腹4mL肘部静脉血液,3500r/min速度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促卵泡生长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雌二醇(Estradiol,E2)。

4 疗效标准

痊愈:经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病灶消失,月经不调、腹部疼痛、腹部胀满及胸闷不适等症状消失。显著改善:子宫肌瘤病灶体积下降大于50%,症状显著改善。改善:子宫肌瘤病灶体积下降20%~50%,症状改善。无效:子宫肌瘤病灶体积下降小于20%,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恶化,病情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6 24.21±4.05 11.88±2.64对照组 46 23.97±4.39 19.21±3.37 t 0.273 11.613 P 0.786 0.001

两组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比较 (±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比较 (±s )

组别 例 FSH(IU/L) LH(IU/L) E2(p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6 31.81±6.87 8.38±2.84 29.66±4.64 7.68±1.67 328.35±41.82 145.61±28.04对照组 46 30.64±7.06 15.62±3.17 30.07±4.58 13.81±2.29 335.18±42.75 239.32±19.74 t 0.806 8.738 0.968 6.847 0.774 18.376 P 0.423 0.000 0.637 0.000 0.441 0.000

6 讨 论

子宫肌瘤为育龄女性常见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认为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与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子宫肌瘤多有小腹满痛、经质浓稠、月经不调、经质浓稠,若医治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易对其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免疫功能造成影响[5]。目前多应用CT/MRI、B超、X光平片、探测宫腔、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手段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与病情评定[6]。手术仍是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具有创伤性,患者接受度不高,随着微创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保留子宫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发展趋势[7]。保守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拮抗孕激素药物如米非司酮是西医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结合子宫孕激素受体达到拮抗孕激素的目的,从而抑制孕激素活性,缓解肌瘤细胞生成及生长,促使肌瘤细胞核分裂,使子宫肌瘤变小,但诸如拮抗孕激素药物、雄激素等药物长期使用可致出现恶心、嗜睡、乏力、产生耐药性及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单独使用时治疗效果不稳定,并且长期用药可能损害肝肾功能,瘤体缩小速度慢且作用效果有限[8-9]。

子宫肌瘤属中医“癥瘕”“痞块”范畴。病机主要包括血瘀、气滞、痰凝以及湿阻,为本虚标实之证[10]。多为气滞血瘀、肝气郁结以及情志受损所致。且常与“崩漏”并存,气血运行受阻,血瘀于胞内,郁结于小腹内发病,治疗应以化瘀理气、除癥散结、清热软坚为主[11]。消瘤汤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可大补元气、养血生津,为君药;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益母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共为臣药;半枝莲味辛性寒,可凉血散肿、活血化瘀,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三棱消食和胃、破血行气,共为佐药;黄精性平味甘,可益脾气脾阴、补土生金,为使药。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黄芪补中健脾、升阳举陷,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虎杖活血定痛、清热利湿,当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诸药共用,可消癥散结、活血化瘀。关元穴可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中极穴可调经止带、温肾助阳,气海穴可补肾固精、温养益气,水道穴可调经止痛、通调水道,照海穴可补肾养阴、调经止痛,痞根穴可行气活血、软坚消痞。贺氏火针以火针的温热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为原理,有效促使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贺氏火针联合温针灸作用于任脉、肾经、胃经三条经脉气血,且采用以离穴不离经为特点的点刺法,相较单纯点刺固定穴位更能激发经脉的气血,达到肌瘤停止发育、萎缩或消失的目的[12]。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贺氏火针及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症状及雌激素水平。

猜你喜欢
火针孕激素肌瘤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孕激素类药物 什么时候吃 什么时候停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