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霞,李 仟,买文鹏
(河南工程学院 化工与印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相比,具有环境相容性好、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天然染料的开发与应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4]. 黄连素是唯一具有阳离子化学结构的植物性染料,能够直接上染丝、羊毛和阴离子改性棉等[5-7]. 但是,黄连素在色牢度方面表现较差,导致其应用前景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本文研究了黄连素改性前后对腈纶、棉、毛、蚕丝等6种织物的染色性能.
纺织材料:蚕丝机织物,纯棉机织物(市售,140 g/m2),纯羊毛机织物(市售,140 g/m2),腈纶机织物,锦纶机织物,涤纶机织物(以上均为标准织物).
试剂:无水乙醇,冰乙酸,浓盐酸,甲醇,KBr,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黄连粉末(中药房购买),pH值缓冲溶液(采用氢氧化钠和磷酸、乙酸、硼酸三酸溶液配置).
仪器:Thermo Nicolet IR200型红外光谱仪,Bruker DPX 400(400MHz)型超导核磁共振仪,红外线高温高压染色机,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一派印染技术有限公司),YG 611E日晒牢度测试仪(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CE-7000A测色配色仪(美国爱色丽公司).
1.3.1 黄连素的提取与提纯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研究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称取10 g黄连粉末,以最佳工艺条件提取. 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发浓缩,然后加入30 mL 10%的乙酸溶液,60 ℃水浴加热,然后趁热抽滤. 滤液滴加浓盐酸沉淀结晶,得黄连素粗品. 粗品用水重结晶纯化.
1.3.2 黄连素的改性
称取2 g黄连素纯品,放入50 mL耐热坩埚中,置于高温电炉加热反应. 加热程序:室温下38 min加热到190 ℃,然后持续加热15 min. 自然降温至80 ℃,取出,自然冷却.
黄连素的改性反应见图1.
图1 黄连素的改性
1.3.3 染色方法
称取未改性黄连素和改性黄连素各1.0 g,加水溶解,倒入500 mL容量瓶中定容待用.
在红外线高温高压染色机内对织物进行染色,浴比1∶50,用缓冲液调节染液pH值为4~5. 常温入染,升温速率1 ℃/min,在设定温度条件下染色(涤纶织物130 ℃,其他织物100 ℃)1 h,结束后水洗、烘干.
颜色特征值测定:测定试样的K/S值,选用D65光源和10°观察角,试样测定4次取平均值.
耐日晒性能测定:将染色织物分别日晒3、6、10 h后测定日晒样与未日晒样品之间的色差ΔE.
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其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L9(34)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
正交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2. 由表中的R值可知,各因素对浸提率的影响大小为D>B>A>C,即提取温度对浸提率有显著性影响. 通过K值可判断出最佳的提取条件是D3B3A1C3,即温度为65 ℃、料液比为1∶50(g /mL)、乙醇浓度为75%、浸提时间为90 min.
表2 乙醇浸提法提取黄连素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2是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紫外光谱图. 通过图2可以看出,改性后黄连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88 nm处,与黄连素的最大吸收波长(426 nm)相比,发生了红移,可能原因是改性后结构中的酚羟基以酚氧基负离子的形式存在.
图3是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红外图谱. 通过图3可以看出,改性后羟基的吸收峰明显增强.
图2 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紫外光谱图
图4是黄连素的核磁共振图谱,图5是改性黄连素的核磁共振图谱. 通过图4和图5可以看出,改性后,化学位移4.0附近少了一个甲基的吸收峰.
图3 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红外图谱
图4 黄连素的核磁共振图谱
2.4.1 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染色性能比较
图6是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染色结果. 从图6能明显看出,改性后的黄连素对腈纶织物的染色性能下降,但是对蚕丝织物、棉织物、羊毛织物、锦纶织物和涤纶织物的染色性能明显提高,特别是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有很大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改性后,染料分子中羟基与蚕丝织物有氢键作用,增强了与织物间的作用力.
图5 改性黄连素的核磁共振图谱
图6 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染色结果
2.4.2 黄连素与改性黄连素的耐日晒性能比较
日晒色差数据处理结果见表3,染色后织物的日晒牢度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用改性后的黄连素进行染色,蚕丝和腈纶织物的日晒牢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推测原因也跟染料分子中羟基与织物间的氢键作用有关.
表3 日晒色差数据处理结果
表4 染色后织物的日晒牢度
采用L9(34)正交实验确定优化的黄连素提取工艺,对提取的黄连素进行提纯、改性,将改性后的黄连素用于腈纶等织物的染色. 结果发现,改性后除了腈纶,其他织物的染色性能都有明显改善,日晒牢度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