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研究

2021-03-31 21:32叶晓倩欧梁羽柔杨琳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能力

叶晓倩 欧梁羽柔 杨琳

摘要:以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中对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的人格特质等影响因素关注较多,较少从认知视角探讨创业意向与其前因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高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背景和性别在其中的多重调节影响。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正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家庭背景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其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强;性别调节作用于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相较于女生,男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更强。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1)05-0027-09

0         引言

新增就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相背的发展趋势导致年复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国家明确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尤其以大学毕业生为重点群体,鼓励高校实施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而对大学生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已久,研究角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 ],关注重点既有创业者、创业资源[ 2-5 ],也有创业教育及创业环境等[ 6-9 ]。鉴于创业是一种极具鲜明个体特征的经济活动,研究创业者能力因素对创业的影响十分必要。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三元交互作用,个体具有自我组织、调节和反省等特点,能够通过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来建立预期以进行行为决策[ 10 ]。个体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认知是其进行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11 ],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创新能力高低会影响其是否有意愿进行创业活动。

同时社会认知理论也强调个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人对完成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将直接影响其行为动机和意向[ 12 ]。作为实施创业行为前对自身完成情况预期的信念和判断,创业自我效能感将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强弱。而创新能力作为最关键的个体影响因素之一,能为大学生对自己与创业环境相互作用的判断提供一定信息作为认知依据[ 4-5 ]。

外部环境也对创业意向有着重要影响[ 8 ],如家庭背景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活动,家庭经济、社会资本能够通过传递影响下一代的社会活动[ 13 ]。在中国,家庭乃至家族观念较为强烈,来自家庭或家族的帮助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家庭背景较好的大学生更可能从父辈处获得较多资源,更有利于创业活动,创业意向也较为强烈[ 14 ]。性别因素对创业意向也具有显著影响[ 15-17 ]。由于社会性别结构的差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女性在创业活动中往往处于劣势。在相同创新能力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条件下,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更易受到固有思想和社会压力的影响而被抑制[ 17 ]。

综上,本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探究创新能力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影响机制,將家庭背景和性别分别作为调节变量,就研究结果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指导创业管理实践提出相关建议。

1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1.1        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的关系

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是指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性认知和创造性实践必备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18 ]。创业意向指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主观态度[ 19 ],受个人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条件制约,对创业主动性有直接影响[ 20 ]。个体创业能力一般包括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5个方面,其中创新能力是重要组成部分[ 21 ]。研究发现,创新性特质维度对创业意向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4,22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提高,进而形成创业意向[ 23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能够通过自我认知来预期行动结果从而进行有选择性的控制活动。若大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其对创业成功的积极预期和自信也会增强,从而提升创业意向,基于上述分析,特提出假设:

假设H1: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有正向影响。

1.2        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业者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是影响创业意向、创业行为的关键性因素[ 24-27 ],不仅有助于提升创业意向,还是预测创业意向强弱程度的重要指标[ 28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对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创业计划、创业资源获取、人际关系、风险承担五个维度的综合反映[ 21 ],能力是影响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强弱的基础变量。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行为能力由直接经验和观察学习两种方式产生,且后者在实践中更为常见。Bandura  A[ 29 ]将自我效能感视为个人对自我完成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价,并认为其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亲历经验、身心能力状态、替代经验和言语劝导。大学生与创业活动相关的亲历经验是形成创业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信息源之一,但是亲历经验对大学生而言较为难得,通过观察学习他人创业活动而获取的替代经验影响效果更明显。从社会榜样的创业成功经验中间接提升创新能力高的大学生出于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创业自信心高,对预期创业成功的把握性强,自身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增强,进一步激发其创业意向,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1.3        家庭背景在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家庭背景作为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之一备受关注。Wadhwa  V等[ 30 ]研究显示,创业者的家庭状况显著影响创业动机和过程。向辉等[ 31 ]研究发现,大学生家庭背景与个体创新能力结合对创业意向有显著作用。也有研究认为家庭背景不仅影响创业意向,也会调节创业意向和其前因变量的关系[ 32-33 ]。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资金和社会网络关系的支持,还是非物质层面的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都会使个体对创业产生不同的合意性和可行性感知。企业家父母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本和经验能够助力子女创业,家庭成员的榜样力量、情感和实践支持都能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34 ]。对于家庭背景较好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更容易刺激创业意向的产生,基于上述分析,特提出假设:

假设H3:家庭背景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家庭背景越好,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越强。

1.4        性別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调节作用

De Leeuw  A等[ 35 ]认为,从个体因素与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角度解释复杂社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及其意向更为合理。个人和社会文化因素通过影响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在自我认知观念中,女性对自己的角色认知、就业和社会角色中的期望与男性存在差异[ 14 ]。研究认为,男性是家庭经济主要收入来源,在经济压力下男性更易选择创业来实现大家庭收入增加,因而其创业动机大于女性[ 8 ];女性比较关心家庭和工作平衡问题,致使她们往往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工作,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创业这种风险性和挑战性较高的职业期待会比较低[ 36 ]。从未来发展上看,男大学生更期望拥有自己的事业,更乐意为取得财富和事业成功选择创业[ 37 ];在相同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下,女大学生在社会性别影响下受到更多的压力,同时预期到创业过程更为艰难,因而相较于男大学生,更不易产生创业意向[ 38 ]。女大学生即使拥有不低于男性的创新能力,但出于社会接受程度较低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阻碍,对创业行为易产生退缩心理,因而在自身创新能力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情况下也难以形成创业意向,根据上述分析,特提出假设:

假设H4:性别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相较于女生,男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作用更强。

本研究的假设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研究样本来自北京、武汉、成都、沈阳4个城市的10所大学中的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匿名调研的问卷占比在一半以上。共发放调研问卷900份,回收825份,有效问卷6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1.6%。其中男生262人(40.7%),女生382人(59.3%),52%为大三学生,48%是大四学生。

2.2   测量工具

创业意向测量量表来自Phan P H等[ 39 ]研究开发的量表,共5题,如“毕业后,我就会选择立即创业”。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4,有较好的信度,同时表明“创业意向”作为单维度结构测量具合理性。

创业自我效能感测量采用侯飞等[ 40 ]硏究开发的16条目量表,包含机会识别、创新变革、关系管理及风险承担4个维度,如“善于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潜在问题”“我能有效地说服与其意思不同者”。因为该量表的多维度特性,本研究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删除了因子载荷小于0.4的一个题项,本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02。

创新能力的测量采用陆静丹等[ 41 ]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的量表,共有25个题项,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五个方面。量表的信度系数α值为0.807。

控制变量有专业、学历、父母创业情况、有无创业经历等。

2.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削弱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在测量阶段进行了过程控制,例如随机排列问卷题项、采用匿名法收集数据等。在数据分析阶段进行了统计控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除控制变量外的所有测验项目都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结果显示累计解释了总方差63.2%的变异,其中最大因子解释了总方差21.16%的变异,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较好地控制了共同方法偏差的问题。

3   研究结果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和Mplus17.0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后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创新能力的均值为3.341,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值为3.376,表明被测群体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值以上水平。同时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β=0.378,p<0.001)、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β=0.441,p<0.001)、家庭背景与创业意向(β=0.086,p<0.05)、性别与创业意向(β=0.104,p<0.01)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3.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运用Mplus17.0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结果为:创新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三因子模型的Χ2/df=3.54,SRMR=0.03,GFI=0.94,TLI=0.91,CFI=0.93,IFI=0.93,RMSEA=0.063。数值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指标均达到了推荐的标准,证明这三个潜变量确实是三个不同的构念,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结果较好。

3.3   主效应检验(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

为进一步探讨创新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家庭背景、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在对专业、学历、父母创业、创业经历四个变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对中心化后的上述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由表2中模型2可知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58,p<0.001),因此,假设1得到支持。

3.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参考结合张涵等[ 42 ]与温忠麟等[ 43 ]推荐的Bootstrap检验法,采用SPSS Process软件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在Bootstrap样本量为5 000,置信区间为95%时得到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直接效应的区间是(LLCI=0.1157,ULCI=0.5030)(不包含0),同时中介效应的区间为(LLCI=0.3329,ULCI=0.6339)(不包含0),因此,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2得到验证。

3.5   家庭背景和性別因素的调节效应检验

运用SPSS中的Process进行调节效应检验(参见表4)。首先在Bootstrap的分组分析中将家庭背景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由表4中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在95%的Boot LLCI和Boot ULCI置信区间里不含0,说明调节效应显著,并且高低差异显著。高值组方差的贡献率是11.2%,低值组的方差贡献率是9%,假设3得到验证。具体的调节影响关系如图2所示。

家庭背景的调节效应如图2所示,可以推断,相较于家庭背景不理想的学生,家庭富裕的大学生的创业意向的回归线更陡,因此,高创新能力个体表现出的创业意向远高于低创新能力个体。在家庭背景不理想条件下,高创新能力和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表现出的创业意向差异相对较小。故家庭背景在创新能力与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即相对于家庭背景不理想的学生,家庭富裕的学生其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更强。而且,由图2可知,在交叉点之前,即创新能力相对较低时,家庭背景不理想的个体更容易被外在动机所驱动,更期待通过创业改变现状,突破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局限性。此时个体出于生存或改善现状考虑,有着更强的创业意向,其创业行为多为生存型创业。在交叉点之后,创新能力都相对较高时,家庭富裕的个体具有更强的创业意向。由于良好的家庭背景能为个体创业提供资金、人际关系与社会经验等支持,此时的创业主要是机会驱动和自我实现驱动,更偏向于内在驱动,伴随着较强的成就事业动机。

将创业意向设为因变量,依次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和调节变量(性别),最后引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回归分析结果参见表2所示。由表2中模型8可知,在引入控制变量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后,性别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显著(β=0.116,p<0.01)。模型9中创业自我效能感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乘积项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β=-0.239,p<0.05),因此,性别调节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具体调节关系参见图3所示)。由图3可知,相较于女生,男生的创业意向的回归线更陡,即男生的高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之间的正向关系要高于女生,由此,假设4得到验证。

借鉴温忠麟等[ 43 ]验证有调节的中介变量的方法,本文进一步验证了性别因素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由表2中模型7可知,在加入控制变量、创新能力和性别后,创新能力的系数显著(β=0.395,p<0.001),由模型8可知,在加入控制变量、创新能力、性别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后,中介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显著(β=0.313,p<0.001),说明中介效应显著;由模型9可知,性别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交互项乘积项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β=-0.239,p<0.05),说明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的存在。在进一步验证性别的调节作用时,因性别变量是二分类变量,需要运用分组的方法对性别进行调节效应分析[ 26 ]。由表4可知,男生和女生的两组差异P值均显著(P≥1.96),男生的方差贡献率为10%,女生的方差贡献率为8%。综上所述,性别调节了中介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女生,男生的调节作用更强。

4   研究结论及启示

4.1   研究结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创新能力、创业意向、家庭背景和性别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直接提升个体的创业意向,拥有较强学习、应变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会有更高的自信心,从而对创业有更积极的心理预期,最终提升其创业意向。创新能力还可以藉由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创业意向,创新能力高的大学生在对自身能力有清晰认知与高度认可的基础上,更为坚定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对预期创业成功的把握性强,自身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也相应增强,进一步激发其创业意向。

同时,大学生家庭背景条件越好,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越大。家庭的相关资本支持能够在物质层面上助力下一代创业,家庭成员的榜样力量、经验与情感支持则可以在精神层面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性别因素直接调节作用于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男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更强;间接调节作用创新能力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男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强于女生。

4.2   研究启示

研究结果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强化创业管理的启示作用如下:

1、调整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要转变现有的类课堂教育模式,更多引入实践教育、榜样示范宣传等模式,将课堂讲授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被动学习与实践性活动积累创新创业经验的主动学习相结合。首先,高校应多提供参与创业活动的实践机会,例如将模拟创业课堂引入必修内容、举办多层次创新创业比赛、与政府或企业携手资助小额创新活动,让大学生亲身经历创业相关的体验性学习;其次,应多树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榜样,宣传成功案例。为大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对象,增强实现创业目标的信心。

2、多方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构建安全网。对于家庭背景不理想的学生,不仅需要相应的经济支持来实现创业梦想,更需要对其创业失败予以保护,增强抗风险能力。因此,首先应设置大学生专项创业扶助项目,加大资助投入力度、减少资助申请环节、扩大资助辅助渠道,在一定时期内为已毕业但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生活补助、二次就业支持;其次大学生也应改变观念,把握创业浪潮,积极寻求风投、创业基地或学校的支持,利用好线上线下创业平台和企业孵化器,减弱家庭背景对自身的约束。

3、针对性别差异设计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应树立差异化的创业教育理念,设计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疏导课程,引导女生改变传统定位模式,提高自我心理认同感;同时发掘女生在创业领域的相关优势和潜力,引导、推荐女生到适合的行业企业进行创业前实践和创业模拟等活动。其次,邀请优秀女企业家到高校举办讲座论坛,运用榜样的力量改变女生自我创业认知,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最后,国家也应针对女性创业项目予以精准扶持和适当倾斜的资金支持,并引导形成支持女性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4.3   局限和未来展望

本研究分析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家庭背景、性别三方面因素对于主效应关系的影响,暂未考虑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相关的其它因素。同时,调查对象仅限于四个城市的部分在校大学生,未将离校大学生纳入比较研究范畴,研究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针对以上不足,将更多的影响因素、更全面的研究样本纳入研究模型以期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Jabeen F, Faisal M N, Katsioloudes M I.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as strategic drivers of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7, 24(1):136-157.

[2] Ucbasaran D, Westhead P, Wright M, et al. The nature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business failure and comparative optimis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 25(6):541-555.

[3] Botha M, Bignotti A. Exploring moder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adapt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Findings from South Africa[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7, 13(4): 1 069-1 095.

[4] 孟源,施建军.大学生个体特质与创业意愿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10):94-96.

[5] Bonesso S, Gerli F, Pizzi C, et al.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The role of prior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emotional,social, and cognitive competencie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8, 56(S1): 215-242.

[6] 胡瑞,王伊凡,张军伟.创业教育组织方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1):73-79.

[7] Kreiser P M, Marino L D, Dickson P, et al. Cultural Influences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he Impa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Risk Taking and Proactiveness in SM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10, 34(5):959-983.

[8] 叶宝娟,方小婷.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科学,2017,40(6):1 442-1 448.

[9] Ahsan M, Zheng C C, DeNoble A, et al. From student to entrepreneur: How mentorships and affect influence student Venture launch[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8, 56(1):76-102.

[10] Locke E.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Cognitive View[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7, 12(1):169-171.

[11] 杰弗里·蒂蒙斯. 創业者[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2] Ng T W H, Lucianetti L. Within-individual increases in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creative, persuasion, and change self-efficacy over time: A social-cognitive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6, 101(1): 14.

[13] 高日光.个人、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基于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5(6):86-90.

[14] 钟云华,吴立保,夏姣.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16(2):86-90.

[15] Gupta V K,Turban D B,Bhawe N M. The effect of gender stereotype activation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8, 93: 1 053-1 061.

[16] Kobeissi N.Gender factors and female entrepreneurship: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10, 8(1): 1-35.

[17] 胡闲秋,李海垒,张文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14(1):87-94.

[18] 王晓明.基于高校创客空间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19] Kibler E, Kautonen T, Fink M. Regional social legitimacy of entrepreneurship: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start-up behaviour[J]. Regional Studies, 2014, 48(6): 995-1 015.

[20] Kautonen T, Gelderen M, Fink M. Robustness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predicting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5, 39(3): 655-674.

[21] Piperopoulos P, Dimov D. Burst bubbles or build stea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5, 53(4): 970-985.

[22] 郭志芳,钟建安,段锦云.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13,19(3):265-271.

[23] 甘晓娟.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24] Mauer R,Neergaard H,Linstad A K.Self-efficacy: Conditioning the entrepreneurial mindset[M].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

[25] Utami C W.Attitude,Subjective Norms,Perceived Behavior,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elf-efficacy towar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University Student in Indonesia[J]. 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2017, 20(2): 475-495.

[26] 唐炎钊,张印轩.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高教探索,2018(4):89-98.

[27] 梅云,程可心,刘建平,等.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9,39(2):173-178.

[28] Hsu D K, Wiklund J, Cotton R D. Success, Failure, and Entrepreneurial Reentry: An Experi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Veracity of Self-Efficacy and Prospect Theory[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7, 41(1): 19-47.

[29] Bandura A. Human agency i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9, 44(9): 1175.

[30] Wadhwa V, Holly K, Aggarwal R, et al. The anatomy of an entrepreneur: Family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9:1-20.

[31] 向輝,雷家骕. 基于ISO模型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意向[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2-128.

[32] Linán F, Fayolle 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citation, thematic analyses, and research agenda[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11(4): 907-933.

[33] 王晶.在校大学生背景因素对创业态度和创业意向影响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5):19-23.

[34] Karimi S, Biemans H J A, Lans T, et al. Understanding role models and gender influence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 93: 204-214.

[35] De Leeuw A, Valois P, Ajzen I, et al.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identify key beliefs underly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high-school student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5, 42:128-138.

[36] Santos F J, Roomi M A, Linan F. About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6, 54(1): 49-66.

[37] Goktan A B, Gupta V K. Sex, gender, and 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vidence from four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11(1): 95-112.

[38] 吴立爽.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在杭高校2 114名大学生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84-189.

[39] Phan P H, Wong P K, Wang C K. Antecedents to entrepreneur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ingapore: beliefs, attitudes and background[J].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2002, 10(2): 151-174.

[40] 侯飞,粟郁.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维度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29(3):90-100.

[41] 陆静丹,李成江,赵永乐.创新环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关系的统计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7):102-104.

[42] 张涵,康飞.基于bootstrap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6(5):75-78.

[43]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責任编辑:郑笔耕]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