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雯 周孟华 于林
摘 要:2020年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的工作任务,首次重点强调“转变重客轻货观念,客货并举协同发展”目标。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契合了国家产业政策,在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多层级的全方位创新改革,专业以“精-特-强”为主线,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科研能力、教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实训室进行了静态与动态、虚拟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发挥实训室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专业精品课程群,将思政教育融于课程,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民航运输服务专业通过多种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送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民航运输服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5-0087-06
一、研究背景、目的與意义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民航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据CAPA(国际航空和旅游市场情报提供商)机队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20年底,全球航企在役客机数量已下滑至2008年的水平;全球民航业旅客人数回到了2003年的水平,收入客公里数缩水至1999年的水平;载客率则下滑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以来未曾有过的水平。相比客运,航空货运受影响较小,仅损失了5年的增长。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收入货运吨公里数(CTK)下降了10.6%。按照以往的正常水平来看,这仍然属于严重的下降,但与客运相比较,远远小于客流量的下降。收入货运吨公里数仅5年的增长被抹平,回到了2015年水平。此外,由于货运运力缩水速度大于货运量下滑速度,因此载货率反而有大幅上升。2020年,全球民航载货率增长了7.7个百分点,达到54.5%。客运运力的下降,尤其是宽体机运力下降,则导致客机腹舱货运运力极大缩水。载货率超过50%是极为罕见的现象。2020年之前还只在2010年曾超过了50%。也正是由于这次疫情,整个的物流运输,特别是国际航空物流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努力稳定供应链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当前受疫情冲击国际航空客运萎缩,导致客机腹舱货运大幅下降,对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既着力保通、保运、保供,支撑国内经济,又推动增强我国物流行业国际竞争力。自此,航空物流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航空物流业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2020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首次表明“转变重客轻货观念,客货并举协同发展”,并指出,要在建好鄂州货运枢纽机场的同时,优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综合性枢纽机场的货运设施。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对于我国应对国际供应链安全等问题至关重要。顺丰鄂州机场、上海第三机场南通货运机场、三大航物流板块混改、厦航成立全货运航空等等,未来需要大量民航运输人员投身新机场、新航司建设中。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设立民航商务专业,后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民航运输专业,2021年再一次更名为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目前该专业在校生360余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72%。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办学15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资源,为社会输出大量的技能人才,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但从办学条件看,软件和硬件有待提高,面对国家对民航运输业的大力支持,航空学院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进行了全方位创新改革,全面适应民航事业的发展,大力提升办学质量,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航空学院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全方位创新的实施
目前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师资力量尚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求,特别是缺乏有行业岗位背景的教师,亟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双师型师资结构。实训条件尚不健全,民航运输专业拥有机场进出港实训室,具有初步的民航售票、安检、值机、登机等环节的实训,主要岗位面向旅客运输服务。民航货物运输和危险品运输方面的实训设备欠缺。此外,还需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专业拓展课程的资源建设。该专业的前期基础主要是民航客运,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地勤服务等相关岗位,主要就业合作单位有上海机场集团、东方航空公司地面保障部、上海铁路局高铁乘务等。在新的民航发展态势下,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有必要拓宽培养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提高就业岗位适应性,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将专业办得更加有实力、更加有创意、更加受欢迎。
为了顺利推动改革创新,航空学院在项目启动前做了充分调研工作,专家组对目前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都做了摸底。要利用这一建设契机,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精心预算。学院往年已经有开展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也有专业内涵建设的经验,对后期项目的开展,涉及要使用经费等,都做出了具体的预算,明确了建设方案的可行性。
团队组建。开展内涵建设,现有的队伍要以学院专职教师和企业资深专家相结合,以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和满足民航业发展的要求。前期已经召开了多次专业建设研讨会,来自于各方企业和行业专家给予了建设意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行业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重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置专业课程,除保留一部分客运知识以外,需要增加和调整航空货运专业知识。于此同时,需要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一个“民航值机案例教学资源库”。
三、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超网络、多视角全面创新
民航运输专业围绕民航客运销售、旅客服务、航空货运销售、航空货运服务等民航运输岗位的核心工作,以民航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岗位资格证书教育为抓手,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扎实专业技能,服務于机场、航空公司、航空客货销售代理、航空旅游等民航相关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一)精、特、强的一流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建设和规划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要秉持精、特、强的的专业建设理念,争做一流特色专业。如图1所示,民航运输专业正在打造一支一流的专业团队,其中本学院专业教师与外聘教师各占50%。团队中企业的专业技术职称要与教师专业职称相结合,团队老师要来源于不同的专业背景,70%的教师要具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不同的专业背景教学团队可实现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的专业互补,增强专业团队的活力,为后续的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本专业在建设中特色鲜明,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对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岗位特色、岗位职责、岗位素质行为、知识技能和应用技能的指标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了KPI指标的提炼,这些关键指标就成为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标准(如图2所示)。一批一流的课程支撑一个一流专业,一个一流的专业锻造着学生强大的知识能力、强大的技术应用能力、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所以,专业课程设置、知识培技能培养、特色专业建设都必须紧紧贴近岗位的需求,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终实现对专业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二)精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专业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敢于挑战、积极向上的多元化团队是一流专业建设最根本的保障。
1.教师队伍多元化
民航运输专业现聘任的教师主要来源是航空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国际航空货运代理公司业务专家、本学院的专业教师和民航职业教育行业专家,师资队伍建设中重点强调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专兼结合,充分发挥团队的多专业背景、多工作经历、多元职称和职业技术资格多层次相结合的优势,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同时,邀请航空公司、机场、货运代理公司和航空运输专业的有关专家、学者到航空学院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担任名誉教授,充实师资队伍,为民航运输服务团队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2.科研能力整体提升
民航运输专业的专职教师多以年轻人为主,正处于职称的提升、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专业课程固定的阶段。如表1所示,新进助教职称教师,在一个学年内应当完成1篇科研或教研论文,2年内取得与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双师规划;讲师每一学年完成1篇科研论文和1篇教研论文,完成双师认证,并在专业内连续工作3年,完成航空学院优质课1门,在航空学院优质课的基础上经过2年时间完善成为校级优质课,在未来的“十四五”学院规划期间,实现100%的双师建设。
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院指导、与企业进行合作、专业教师走进企业等多种方式,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现多赢局面,不但教师本人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也同时解决了职称评定的问题,教研能力也得到提升,有力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将行业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带到课堂,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技能和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3.教师企业挂职锻炼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高职教育体系教师在5年内要有累计6个月的企业挂职经历,通过企业的挂职锻炼,教师本人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带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教师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完成横向课题,在企业实践中,教师本人在知识、技能和素养方面得到一次提升。航空学院领导与航空公司、机场和货代公司进行联系,为学院教师寻找挂职基地。通过对挂职项目的跟踪,可以发现,挂职教师对民航运输业又有了一次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一手实践资料,为教学、学科建设提供支持;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将企业典型案例讲授给学生,使得专业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实操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民航运输专业以每学年至少2名老师参与企业挂职规划,争取3年(2022—2024年)时间,全专业教师完成挂职工作。
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行业交流活动,到其他民航院校进行访学,参与民航客运员、货运员和售票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鼓励教师参与国际航协教员和中国航协教员培训活动。构建了全国性的共计十余个挂职锻炼基地,如东方航空、上海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金鹏航空、上海浦东机场地面服务公司、上海机场贵宾服务公司,以及上海铁路局、上海日上免税行、上海出入境签证中心、上海长航船务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
(三)特色实训室建设
航空服务实训中心已具规模,总占地面积约2 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的实训室包括B737动态模拟舱、A320静态模拟舱、A320舱门训练器、B737应急撤离系统、航空进出港实训系统、航空数字化仿真实训室、VR虚拟仿真实训室、行前准备室、VIP贵宾服务实训室、茶酒文化实训室、礼仪形象综合实训室、形体训练室,危险品运输操作实训中心、计算机订座实训室、民航货运系统实训室等,并且还正在建设仿真民航货站实训中心和移动智慧教室。
1.航空模拟货站建设
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正在建设一个航空物流模拟货站,目前已经有场地预备,并且也经过了前期的调研,完成货站的预算、场地要求等;软件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可以和硬件设备共同配合使用。硬件和软件设备如表2所示。本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的教学任务,并且能展现航空货运核心业务处理过程的教学辅助系统,配合学校实现高素质教育教学的办学目标。
本模拟货站是针对民航运输服务人才的培养打造的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是集货运航空公司管理教学模拟系统、航空货站地面操作教学模拟系统、航空货运代理业务管理教学模拟系统、航空货运安检教学模拟系统和航空危险品运输教学模拟系统为一体的航空货运行业级的教学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学习和使用,可以全面了解整个货站现场作业流程。该学院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为出发点,非常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航空货运、货运代理等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
2.移动智慧实训教室建设
智慧教室实训、实践系统紧密结合物联网技术,提高学生、教师、教室的互联度,实现物与物的感知、物与人的感知、系统间的实时感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从物联化、集成化、智慧化出发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力促进教务管理的高效运行;同时,提高学校影响力,使智慧实验室成为智慧校园的一部分。应用120台PAD,只要网络覆盖,就可以选择一般的教室或实训室进行操作,缓解固定机房的压力,使课程讲授更加灵活。PAD也兼容课程软件,使得在动态和静态仓中无法完成的感受可以通过PAD进行弥补,将虚拟和现实进行结合,丰富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特色课程资源库体系的打造
民航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以民航运输专业服务岗位技能培养为基准、以民航客货运输业务为核心,按照民航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要求,设计“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生产性实训、国内国际专业考证、毕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以建立民航运输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民航服务意识、服务作风、服务礼仪的全面形成,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的专业人才。核心专业课程有《民航客票销售》、《民航计算机订座》、《值机与行李运输》、《民航货运销售实务》、《民航货运服务》、《民航危险品运输》、《飞机载重平衡》等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如表3所示),既要专业特色突出,又要兼顾课程设置的连续性,将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应用软件的专业实训课、企业的实习和民航职业证书考试有机地、一以贯之地设计,体现课程连续性、将民航运输服务专业基础知识转化为应用的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专业课程建设紧紧的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联系在一起。
2022年—2024年期间完成2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即《民航旅客运输》和《民航货物运输》。精品课充分显示立体教材的特色、试题库的特色,与民航客运员证书、民航货运员证书考证试题库对接。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职业技能拓展课《管理学基础》经过教学的积累,并且与思政教学相融合,资料已准备完毕,正在申请院级精品课,内容如表5所示。
(五)服务区域经济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出大飞机制造与邮轮经济,大飞机制造迈向全球,大致可分为临港新片区聚焦制造、虹桥地区聚焦临空服务。《规划》提出,浦东机场地区要打造世界级国际航空枢纽,依托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和大飞机创新谷,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航空企业总部基地和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
例如,将高标准建设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推进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和大飞机创新谷建设,推动总装交付、关键配套、生产支持、运营维护、科技研发等产业发展深化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飞机制造业创新中心。
同时,在虹桥商务区东片区加速发展现代航空服务,吸引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航空功能性机构集聚。鼓励发展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等融资租赁业务,以及航材维修、航空培训、航空会展、航空保险、航空咨询等高附加值业务,探索建设航材、航油、航班时刻等要素类航空交易市场,将临空地区打造为航空总部集中、航空要素集聚、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复合平台。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上海闵行区,民航运输和空乘专业建设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正好相契合。航空学院15年来为上海市的航空公司、机场、客货运代理、高铁等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十四五”规划初始之年,航空学院集中优秀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使之成为业内一流专业、品牌专业。
(六)信息化、国际化
2020年全世界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威胁,国家、教育部号召学校“停课不停学”。在此期间,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积极参与了线上教学活动,慕课、微课、知识点讲解、线上考试、线上答疑等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顺利展开。采用在线方式进行远程教学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现在学校基本实现了线下教学,但对于特殊地区没有及时返校的同学,还在保留着部分线上教学。面对疫情,航空学院全体师生居安思危,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保持线下和线上一起抓,有备无患。
航空学院同外国航空公司进行了积极的磋商,为学生寻找外航、外资企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和日本武藏野大学和千叶大学开展3+2专升硕留学项目,为学生学历提升寻找出路。在全院师生共同的努力下,2020—2021年学院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他学校相比,还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七)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专业课程在2023年底實现思政教学全部融入,并从每一门专业课程提炼出一次课进行思政教学融入的教案撰写,并将上课含有思政融入内容的PPT留档。如表5所示以30课时的《管理学基础》为例,深入挖掘中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学习前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对中国现代优秀实体企业进行深度剖析,分享经典案例,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使学生对民族品牌有高度的认同和对国家改革开放成果给与高度肯定;将红色思想融入教学,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案例和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不挠的战斗事迹,培养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情怀。以课程为载体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八)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原来和该专业相匹配的企业多数是以客运为主的,主要是机场地面的服务岗位,因此更需要为学生对接一些其他相关领域,包括航空货运领域的企业。目前已经与京东航空(筹建中)建立校企合作,主要是针对航空货运、航空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
四、结论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调整的机遇,积极调整民航运输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对专业进行了长远规划。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重点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为教师的提供了足够的上升空间,将教师团队打造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了重新梳理,制定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通过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专业发展规划方面,紧紧贴近岗位、贴近市场、贴近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贴近国家产业政策,培养的专业学生要契合国家发展需要。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将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动态与静态、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企合作方面,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的机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培养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居阳,何民乐.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5):48-49.
[2] 陈晓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解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101-102.
[3] 于林.高职教育教学有效性激励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6):85-87.
[4] 于林.“泰隆银行订单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2):50-54.
[5] 刘菲.新媒体在高职院校航空服务专业实践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19,(27):48-49.
[6] 孙英隽.创新:经管专业“工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316-319.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