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青 , 於 敏 , 王永娟 , 王琳琳 , 方向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 , 江苏 泰州 225300)
动物病理学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纽带。其主要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及患病机体内代谢、机能、形态、结构变化的学科[1]。其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枯燥,缺乏生动感,在学习时需要有较好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为基础。目前,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及学生的差异化和时代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 ”计划的实施,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都高度重视网络课程建设,慕课、智慧职教等网络课程平台在普通高校逐步普及[2-5]。将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巧妙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正不断被开发并运用到各个课程中,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如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动物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动物病理学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对此,本团队尝试以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学习平台为载体,探索动物病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教学水平。
1.1 课程团队的组建 课程团队成员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动物病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质量。因此,挑选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佳、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是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基础。动物病理课程体系庞大,包含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部分,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衔接,又相互穿插,难免有交叉的部分,团队成员既要根据所负责的项目内容完成设计、拍摄等,又需要在成员间针对知识点、重难点等方面相互沟通,才能避免知识点漏教和重教现象的发生。
1.2 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完成 动物病理课程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本团队根据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和课程特点,构建了课程内容体系,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视频、配套PPT、课堂讨论区、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期末考试等。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课程团队根据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知识点、重难点进行了梳理、重构,制作完成了41个视频,每个视频在8~10 min,视频内容图文并茂,在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为了避免团队成员间教学风格迥异带来的拼凑感,所有的教学课件、讲稿等均在成员共同研讨后按照统一标准完成。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每一个视频后均有1个以客观题为主的随堂测验及课后讨论,在每一个项目后均有1个单元测试。通过这些讨论、测验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便系统学习动物病理的核心知识。
1.3 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情况 本课程作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秉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培育与共享的宗旨,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在满足自身教学改革需要的同时,也满足社会各层次学习者对动物病理的学习需求。课程自2019年秋季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课以来,4期选课总人数达12 700余人,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
2.1 实施过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共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课程组织的重点不仅体现在课中,同样存在于课前和课后。课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布课程的学习公告,学生根据公告要求自行在平台观看视频、完成随堂测验或收集病例上传至平台等。为了判定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教师可通过在视频中预设提问、平台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参与讨论等方式来判定自主学习的情况。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平台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通过病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课后,针对重难点,学生学习易出现盲区的知识点,设置单元作业,让学生互评,在互评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达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
2.2 实施实例 《动物病理》线上有13个学习项目,线下有60个课时。以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的梗死”为教学实例。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梗死的概念;判断分析梗死发生的原因、类型、形成条件及过程;识别梗死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临床疾病的诊断思路;使学生能够根据典型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同时融入理解父母之爱,学会感恩的思政元素。
课前下达任务,引导预习。教师通过平台推送本次课的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动画、随堂测验等资源,并通过慕课给学生下达预习任务。任务一:完成课程平台梗死视频的学习及随堂测验;任务二:分组收集心肌梗死、脑梗死、肾脏梗死、脾脏梗死的各种资料并分析原因。学生领取预习任务单,可按照自己的时间和速度通过平台资源进行学习,掌握梗死的概念、原因和类型,并能初步的识别梗死的病理变化,同时查阅资料,并将收集的图片和资料上传平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通过答疑区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或一起交流讨论,而教师需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尤其是需要关注平台讨论区,及时答疑并参与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监督。
课中查漏补缺,加深理解。在上课前,教师需要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调整上课内容,对学生线上未理解掌握的内容重点讲解。课中每组学生首先主动汇报课前预习收集病例情况,并接受各组学生的提问,借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并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帮助学生再次理解梗死概念;随后以热点话题“因辅导作业引发心梗”的事件引出梗死的原因,融入课程思政“理解父母之爱”,辅以形象的动画让学生理解掌握动脉阻塞、动脉受压和动脉痉挛3个原因引起梗死的过程;以反问的方式“既然梗死是因缺血而导致,为什么会有出血性梗死”,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借助于心脏梗死3D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梗死灶形状与血管分布的关系,要求学生手绘不同器官的梗死灶形状,并点评学生的画图作品,讲解不同脏器梗死灶的形状。
课后巩固。通过慕课让学生完成在线测试,课后作业,如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镜下病变区别,这是本项目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在讨论区辅以病例讨论,让学生根据给出的病例描述,讨论判断病理变化,强化记忆,教师则根据学生课后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团队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打破传统线下考核方式,在慕课平台建立电子题库,引入线上考核,成绩包含线上线下两部分,同时注重过程性考核,充分考虑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测验和作业等评价和线下教学活动的评价。课程成绩共分成三大块:一是在线学习评估(占30%)。具体包含视频的观看、测验、作业、课堂讨论被赞等内容;二是线下课堂评估(占30%)。团队成员根据学生每次课堂完成任务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40%),线上+线下的方式,主要包含线上以考核知识点为主的客观题和线下以考察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病例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线上+线下的考核方式形式多样,既可以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在考核过程中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反馈,有效的突出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过程性的考核,可以有针对性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便于老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均得到较好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掌握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提升学习的效果。此外,混合式的考核,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或测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线上教学因对全社会开放,参与的学员数量众多,但4期统计发现,最低时仅11%学员坚持完成学习并参与考试,最高时也只有36%,呈现学员数量多,完成度不高的现象。此外,无论是批改作业还是与学员进行线上沟通,均需要花费老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课程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定期进行更新,每学期均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优化,以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在维护在线课程时实行值班制度,成员间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值班时间,用于批改作业和在线交流,同时吸入高年级的学生参与网站的维护和交流。
课程团队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3个学期以来,通过对课程线上线下的总体设计,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有机衔接。与传统的动物病理教学模式相比:一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无限次的观看视频,并通过随堂测验、单元测验、讨论区答题等方式巩固学习内容及查漏补缺。本课程自开课以来,选课人数达12 700余人,可以明确看出线上课程的社会需求;二是便于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平台可为教师提供每位学生视频观看情况、测试的错误率和讨论等,且设有教师答疑区,有助于师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进行线上知识交流;三是克服了动物病理学部分知识相对死板的呈现形式。线上单纯的视频讲解使部分知识呈现形式稍显死板,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病理变化以及透过病理变化的现象看到疾病发生的本质,因此线上讲解结合线下病例分析,可以将原本枯燥的理论活化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摸索、改进,寻求线上线下完美结合和传统课堂与线上平台无缝对接的方法,为动物病理的教学改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