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存在诸多差异,对天然气的需求必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客观上拓宽了天然气的应用空间,值得挖掘。
双碳目标提出之后,能源领域的变革力度将显著加大,突出表现在天然气与非化石能源的供应总量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系统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天然气行业将迎来诸多发展机会。
一是天然气发电空间被有效拓宽。我国目前的人均年电力消费为5000千瓦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与个别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差距。未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人均电力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与此相关,发电装机容量以及发电量也会水涨船高。目前,全国天然气的发电装机容量仅在1亿千瓦水平,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例大约为5%,与发达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23%)均不是一个量级。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我国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结构,电力稳定性成为首要的问题。天然气发电,是实现新型电力供应稳定的重要保障电源。东北、华北、西北,是我国主要的风力、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当前这一地区已经上马了大量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东中部地区有大量的太阳能资源和光伏发电项目。为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供应间歇性不足,除了发展储能等项目之外,上马一定的气电项目是稳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是从天然气发电结构方面看,南方地区天然气热电联产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的热电联产型天然气发电项目,在所有的天然气发电项目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中、华南等夏热冬冷地区,既供电又供热,且在很大程度上因热需求而存在。近年来,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热需求有增无减,热需求既来自工商业,也来自普通民众和家庭。传统的秦岭—淮河集中供暖线将夏热冬冷地区排除在集中供暖范围之外,其后遗症正在显现出来。该地区冬季空气湿度大,冬季湿度为70%-80%,高于北方20%的水平,因此,该地区民众冬季供暖需求日渐强烈。从新一轮的人口普查情况数据看,我国人口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人口老龄化以及未来鼓励生育政策带来的新出生婴儿数量增长,将进一步促进南方地区围绕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的冬季供暖需求增长。
三是民生(生活)用气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60%左右,今后若干年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一现实使得民众的生活用气需求成为支撑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长的最为稳定和持久的力量。目前,城市天然气普及率并未实现百分之百,用气人口仅在5亿左右,已经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中尚有3.4亿人口未能用上天然气。农村天然气需求主要聚焦的领域是生活用气,乡村振兴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燃气下乡,农村是天然气消费的又一支点。中餐制作较多依赖明火,天然气用于烹饪需求刚需特色鲜明。
四是天然气制氢。氢气能源化大规模利用之后,基于绿电的绿氢将逐渐成为主体。据国际氢能理事会等组织预测,到2030年前后全球绿氢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与蓝氢持平,到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绿氢成本甚至低于灰氢。绿氢成为主体氢源之后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化工、冶炼、建筑等领域,理论上存在着出现局部地区或行业氢气供应短缺的可能,需要氢气供应的调峰。依托绿氢主体供应的氢气调峰需求,与当前基于绿电供应的火电调峰机制类似。因此,将来有必要发展基于CCS技术应用的天然气制氢,为绿氢供应做好调峰准备,从而形成氢气供应的蓝绿结合模式。
就目前天然气在国内需求的增长趋势看,应该说路径多元,有显著地区差异。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人口分布等存在诸多差异,对天然气的需求必然呈现多元化特点,客观上拓宽了天然气的应用空间,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