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1-03-30 09:48李占明王东旭
现代面粉工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感官食品检验

李占明 王东旭

(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江苏镇江 212100)

当前,“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 +”等重大创新战略正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经济与产业创新模式蓬勃发展,这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食品感官检验”课程契合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涉及内容在新产品开发、市场研究、食品质量分析与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2]。

开设“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有助于为食品技术发展、产品开发、食品标准化建设等产业领域培养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基于此,学院课题组结合江苏某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办学定位,深入实践工程教育理念,以优化课程内容为导向,以新颖教学手段为辅助,改进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建构与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建设目标,开展“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文中针对“食品感官检验”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相关专业的“食品感官检验”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1 课程设计思路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求推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新产业的发展要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撑,而课程建设则是工科专业建设的根基。“食品感官检验”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还需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江苏某大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状(拟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食品感官检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建设的深化与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泛教材化”教学[3],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将授课转变为线下时间明确—线上时间自由的混合式模式,对重难点问题采取探讨式教学模式,以问题探讨驱动学生自主性学习,实现学生食品感官检验知识建构与感官评价实践的有效结合与提升。

“食品感官检验”课程开展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与食品感官评价实践为基础,以文献研讨及课程论文写作为补充,主题海报制作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工科建设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重背景下,“食品感官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主要为实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创新态度和意识,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视野及终身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选择

“食品感官检验”课程的课时现为24 学时,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知识建构及应用实践为主体,遵循“必需—适度—提升”的选择原则,以食品感官评价基本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构建,由简入繁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课程内容涵盖以下内容:感官评价原理、感官评价人员的筛选与培训、感官评价表格设计、差异识别检验、描述分析性检验,数理统计分析知识等;实践课教学内容包括感官评价表格设计、不同口味果汁的感官评价、食品风味研究主题海报设计等。其中海报设计要求学生检索发表在食品行业权威期刊的食品风味主题的研究论文,并在深入阅读的前提下,制作食品风味主题海报并参与竞赛。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文献检索、海报制作等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其竞争和合作能力,强化其自主学习意识。

3 教学方法实践

将“食品感官检验”由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向“问题导向、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的“知识传授”侧重知识灌输,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学习兴趣偏低。鉴于此,“食品感官检验”教学课程组对其进行了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授课转变为线下时间明确- 线上时间自由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线上知识、线下内容与方法进行重构,构建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活动→教学评估→教学目标的教学循环过程,突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开放性。以食品感官评价问题为导向,采取重难点问题探讨式教学,如对食品风味描述、食品感官评价表格的制作、食品感官检验与仪器测定等内容,采用小组讨论、组间交流、主题海报制作与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培养其学习自主性与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对课程重难点实际应用的理解与掌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手段探索

以往“食品感官检验”教学过程中的单一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课程组对课程的教学手段进行了相应探索。主要包括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教学工具,并培养学生使用知网、百度学术、PubMed 等数据库进行食品风味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和阅读;通过食品风味主题海报制作探究食品感官评价的统计分析问题,展示统计分析在结果评价中的实践应用;邀请食品感官评价领域技术专家讲解及分享食品风味及感官评价的前沿研究进展,等等。

5 课程考核改革

在开课前,通过文献调研及专家理论论证等方法建立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评价标准,并将其应用到课程的整个过程中,分阶段按目标完成对学生的具体评价,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线上线下双线评估。具体的课程评价标准采用平时考核(成绩占20 %)、食品感官评价表格设计(成绩占20 %)、食品风味主题海报制作(成绩占30 %)及课程论文考核(成绩占30%)组合的模式,利用多种考核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逐步过渡到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及教学效果[4]。

6 结语

将“食品感官检验”由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向“问题导向、能力提升”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有助于以课程建设推动专业建设的深化与完善。课程采用“泛教材化”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将授课转变为线下时间明确—线上时间自由的混合式模式;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课堂讨论、主题海报制作、专题研讨和设计、课程论文写作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整个实践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达到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培养学习与协作能力的目的,助力培养适应新工科新经济背景下具有创新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猜你喜欢
感官食品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感官训练纸模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感官训练纸膜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