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莹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桓仁 117200)
桓仁县位于辽宁东部,为低山丘陵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质优良,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山参之乡”称号。
桓仁县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拥有各种野生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1103种,自然蕴藏量2.2万t。人工种植类中药材有林下参、园参、西洋参、辽五味、辽细辛、刺五加、桔梗、月见草、丹参、金花葵、贝母等20余种,参与种植的农户2.8万户,生产总面积64.9万亩,其中,以林下参为主的林地中药材种植面积 63万亩,平地中药材种植面积1.9万亩。目前,桓仁县拥有桓仁山参、桓仁细辛、桓仁辽五味子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桓仁县林下参主要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8个国有林场和1个国有农场,种植面积63万亩;园参和西洋参等平地栽参主要分布在桓仁镇、华来镇、五里甸子镇、古城镇等乡镇,种植面积0.7万亩;五味子主要分布在五里甸子镇、二棚甸子镇、桓仁镇、沙尖子镇等乡镇,种植面积0.7万亩;其它如辽细辛、刺五加、桔梗等中药材主栽品种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种植面积1.2万亩。
桓仁山参主要采取人工播种、除草、管护和灭鼠等种植技术,生产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平地中药材主要采取选地、休耕、做床、播种、遮阴等种植管理技术,可使用农药主要有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扑海因、速克灵、大生、毒死蜱等。
桓仁县中药产业发展迅速,在政府的倡导下,在乡村干部引领带动下,中药材种植逐年发展,国内知名的同仁堂、胡庆余堂、鹤年堂、天士力、上药集团等企业均已来桓仁投资。目前,桓仁县有东北参茸城道地药材交易市场,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辽宁)有限公司、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名贵地道中药材及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的生产经营,产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北京等国内个大中城市及香港、台湾、日本等地。
全县基本没有进行中药材种苗鉴定和“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或者有育苗基地也只是单纯从经济效益考虑,并没有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盲目引进种苗,因而普遍存在种苗来源多元化、种植退化、异化现象,很难从根本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我县虽然形成了好护士药业、祥云药业、恒宝药业、三达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力量分散、各自为政;同时由于正规企业对中药材质量要求比较严,现有的一些品种未能达到国家或行业药材标准要求,企业有时只好从外地购进,因此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较小。
在药材加工方面,特别是在人参加工方面,销售企业各自为战,互相竞争压价,极个别的企业和经销者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追逐利润,以次充好,诚信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以往人们只注重中药材的药用价值,现在人民更多的注重保健,而且消费思想观念也在转变,更多的人注重理性消费。目前市场上中药材产品过于单一,多数为礼盒参、中药材干品等,且参价格比较昂贵,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完善全县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农业部门要对中药材生产进行行业规划、政策指导和组织协调,要规范中药材生产经营行为,提供种植技术、质量管理、供求信息、专业培训、科技咨询等服务。
加强人参、五味子、细辛等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无论是在选择、品种和种植选择、播种及田间管理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使中药材产业发展步入标准化种植轨道。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促进产业升级,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共同合力的局面,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强种植基地的规范化指导,加强营销体系和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
中药材不但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们注重保健食品,中药材保健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要加强科技攻关,积极与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的合作,做好中药材保健食品的开发,积极开发便于服用的中药材保健食品,如口服液、含片、饮料等系列产品。
充分利用各种展销会、交易会,广泛宣传、推介桓仁人参、五味子、细辛等道地药材品牌,并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力,提高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