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1-03-30 05:33:33董文宇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益林小班森林

董文宇

(辽宁省天然林保护中心,沈阳110036)

辽宁省从2001年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10多年来通过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和监督机制,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初步显现,但仍然存在森林结构不尽合理,整体林分质量不高,低效林的比重较大等问题。2008年全省开展建立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评价体系,定点定期监测生态公益林区域森林资源状况,全方位、客观地评价生态公益林质量,不仅可以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还为全省森林生态效益功能评价奠定数据信息基础[1]。同时对我省生态公益林的科学经营管理、规划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开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的必要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为此,抓住林业建设和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总结借鉴先进经验[2],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十分必要。

1.1 展现林业生态建设成效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林业生态环境背景下,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开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能及时了解我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发展变化趋势,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动态,为我省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

1.2 促进我省生态公益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

确保面积、蓄积“双增”目标,已成为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核心问题。围绕“双增”目标,我省在辽西北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开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控制和减少土地荒漠化蔓延。在辽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开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功效,减轻水土流失的破坏。在辽东山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通过开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可以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在辽中农业主产区,开展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可以提高森林的防护功能,改善农业发展环境[3]。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监测体系,是我省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林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我省生态公益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1.3 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多年来的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工作,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看到了成效,在经济转型的阵痛中切身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政府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决心更加坚定,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更加强烈。由于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多,主观上要求提供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文化基地等旅游休闲场所,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的意识更加强烈。

2 定点监测开展情况

2008年我省开展建立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是以《国家公益林监测技术办法》的具体要求为基础,结合我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实际,并在具体的公益林监测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正、归纳和总结,最终形成了该监测技术成果。以系统随机布设为主,每2年实现1次监测样本全覆盖,监测小班根据面积大小设置2~5个角规点,根据监测小班调查项目和内容,利用角规测树方法进行每木检尺,根据检尺记录计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蓄积量和小班蓄积等调查因子,填写监测小班薄。

应用该技术对全省生态公益林进行了监测,精确评价了公益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创新了公益林监测体系,实现了我省生态公益林资源数据“一张图、一套数”精准化管理,同时操作简单,便于基层技术人员掌握,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监测人员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我省自2013年起监测工作由县区林业部门自行开展,各县区监测人员流动大,没有固定队伍,有的新接手监测工作人员不了解监测内容和技术标准。有的地区资金投入不足,使得资源监测的基础设施还很简陋,技术装备落后,会直接导致监测结论的偏差,甚至会影响监测结果的精准度。

3.2 监测数据单一

资源监测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研究领域,目前我省监测主要以林木生长量监测为主,监测技术相对滞后,跟不上林业发展形式,满足不了我省林业发展需求。

3.3 工作质量尚需提高

在外业质量跟踪检查中发现,小班区划有一定的偏差,个别地块勾划不准确;小班角规点有的选择不够准确,代表性较差,过于集中;小班卡填写不够规范,缺项、漏项较多;内业计算不够准确,丢失数据、计算错误等现象存在。

4 建议

4.1 监测样地的广度应该拓展

增加监测样地数量,“大数据”是保证监测结果更加准确的必要条件。仅辽西地区来看,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变、林牧矛盾突出、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森林资源的生长情况各异,而且在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效益差异较大。如果选择的监测样地数量不足、代表性不强,会直接导致监测结论的偏差,甚至会影响顶层设计的精准度。

4.2 监测内容的深度还应深化

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及与生态效益相关指标的动态是受社会因素(如放牧、火灾)、气候因素(如降水量、自然灾害)、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等诸多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监测工作中,至少应加入对气象因子(降水量、积温等)——直接影响森林生长发育因素的监测。

4.3 加强对基层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检查

基层林场、基层林业站是生态公益林资源监测的主体,他们对监测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和理解是保障监测结论准确的基础。换言之,如果他们对监测设备、监测方法拿捏不准,会直接导致监测数据出现“噪音”,这势必会得出不准确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因此,在监测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甚至可以常态化,即每年一次。对于已经完成调查任务的单位要加大检查验收,确保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4.4 保证监测工作的可持续性

森林生态系统的发育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几年、十几年就能够完全显现出来的。这就要求各级生态公益林主管部门要对监测工作一以贯之的进行下去。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积累,对全省生态公益林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律的认识会逐渐加深,并以此来指导开拓我省生态公益林管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新的工作中不断深化对公益林管理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为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近10年的监测工作,虽然时间较短,但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森林的生长状况,还是从森林对环境、土壤流失的改善角度分析,科学的森林资源经营与保护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对维护我省的生态安全、林农增收致富皆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公益林小班森林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浙江林业(2019年9期)2019-11-27 09:20:23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47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分成三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