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林业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2021-03-30 02:44朱欣欣马懿晴王光玉
中国林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加办学林业

朱欣欣 马懿晴 王光玉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加拿大温哥华 V6T 1Z4)

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教育进入了改革快车道,各行各业的建设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为教育合作的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2003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的方针政策[1]。在中国教育政策的推动下,中外合作办学逐步成为引领教育模式多样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以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过去10年中,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探索合作模式和提高办学质量的过程中,很多学者针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保证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2-4]。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林学院的林业科研水平、师资、教学设施世界领先,与亚洲许多国家的林业部门和高等学府有着历史悠久的合作关系,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通过校际间、院系间的密切交流与洽谈,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UBC林学院自2011年开始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农林院校的相关院系先后顺利启动了“2+2/3+2”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初期以人文社科类学科为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合作项目较少,所以双方在高等农林教育领域展开的合作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与重点支持。在过去10年间,双方在林学(森林资源管理、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木材加工)、生态学(自然资源保护)和生物技术(森林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顺利开展了本科层面的合作办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合作已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由于办学起点高、合作基础好,双方的合作成绩突出且硕果累累,并在推动中加两国林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

近5年来,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展开以及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和家长以及合作院校愈发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这对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跨文化跨国界的林业教育中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如何不断构建创新性优质林业教育中外合作项目,成为管理者不断思考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针对林业相关学科在合作办学中的实践经验分享与问题解析尚存欠缺。为此,以中国4所高等农林院校的相关院系与UBC林学院开展的涉林专业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通过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从人才培养与项目管理、林业学科国际化建设、学生服务与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深入探讨中加合作办学在林业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与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新机遇。

一、人才培养与项目管理

加拿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林业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Province of British Columbia,BC省)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支柱,森林管理、木材加工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是BC省林业的主要出口地之一[5],根据BC省政府2017年统计数据,中国占BC省软木木材出口额的16.7%(约10.6亿加元),占纸浆出口额的60.6%(约20亿加元)。

BC省非常注重林业产业相关的科研教育与创新研发,而UBC林学院是主要的推动者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了推动BC省的发展战略和满足林业行业对林业人才培养的需求,UBC林学院作为加拿大林业教育的先锋者,2008年开始与中国高等农林院校的相关院系积极展开国际合作,采用“2+2/3+2”办学模式,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林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与林业相关的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具备良好的双语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致力于打破公众对传统林业工作的认知局限性,培养能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高级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管理型或科研型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利用创新理念和科技手段应对林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挑战。在涉林专业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建设中,双方共同设立了“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项目的开展与监管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好的领导、协调、服务和监督等作用。管理委员会的具体任务包括监督并保证合作办学项目信息的透明度与公开化,加强宣传工作、发布动态信息,收集反馈意见并向主管部门提交办学情况报告。UBC与中方合作院校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并通过合作院校的自检以及学生意见征求等,密切关注学生对合作项目的满意度[6]。

在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层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建立学分互认机制。由于双方所设立的林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合作初期需要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配比等进行详尽的对比分析。双方的学科主任、项目负责老师和授课教师在此期间付出了很多努力并做了大量工作。双方不仅需要共同整理出内容详尽的中英文课程大纲,还要结合两国的国情和教育部门制定的专业要求,在确保高标准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灵活与互补的原则,通过密切沟通完成符合双方要求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针对一些双方不能匹配的课程,UBC林学院为项目学生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外方老师在学生转入UBC林学院学习前对核心课程进行补充,或者通过设置高年级通识选修课的学分帮助学生在转校后弥补所缺失的低年级核心课程的学习等。这些方案为学生在预期的时间内顺利毕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减免了学生额外的经济负担。双方定期审核教学计划并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林业知识与技能的不断更新。值得总结的是,确保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工作组拥有具备精通中英文双语并拥有林业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是协助合作双方顺利沟通与解决难题的成功因素之一。

2008年至今,通过试点项目以及获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转入UBC林学院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共有550余名,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众多学生荣获丰厚的奖学金,部分学生还在毕业时获得荣誉学位以及所在专业的最高荣誉奖。截止到2020年11月,完成课程要求的340名项目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本科学位。优秀毕业生的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中加合作办学涉林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学生提供的良好反馈带动了更多对林业以及出国留学感兴趣的学生报考合作办学专业的积极性,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经验分享也让更多的项目学生对林业相关的职业规划和科研领域有了更多直观真切的认识。

2019年UBC林学院有关项目毕业生留学体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普遍认为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有利于开拓个人的国际视野、提高自身双语交流能力、帮助掌握前沿的林业知识与工作技能。留学经历使项目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并在个人生活能力以及职业发展上得到了相应提升。约三分之二的项目毕业生已在加拿大或中国顺利就业或是攻读研究生,也有学生在毕业后被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亚洲等其他国家的高等院校录取,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二、林业学科国际化建设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优质资源具备独特的属性,例如多样性、实用性和互补性[7]。这些特性在与UBC林学院开展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知识点的多样性、操作技能的实用性、课程设置的互补性等。新颖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的亮点。例如,授课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其中包括一对一、分组、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模式,并融入了互动式、研究式等国际化教学法,以及科技辅助教学和第二课堂等,从而根据林业学科的特性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野外考察、多角度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外方老师还与中方老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讲授低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采用中文、英文和双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双语交流能力。

为了确保项目学生在国内和国外2个阶段的学习无缝对接,UBC林学院每年有10余位教师前往中国进行实地授课,其中很多是林业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在授课期间,外方教师通过与中方合作院校委派的助教教师相互配合,在为项目学生提供教学辅导的同时,还与中方的年轻教师分享了教学经验以及专业知识,为中方年轻教师提供了提高专业技能和英语沟通能力的学习机会。

此外,UBC林学院每年还为10多位中方合作院校的年轻教师提供为期12个月的访问学者研修机会。在中方教师访学期间,UBC林学院的教授会与其共同开发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分享自己的课程和实验室让中方教师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传授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与中方合作院校的教师共同开题撰写科研论文等。双方在教师层面建立了积极的教育和科研方面的互动,共同申请了20余项课题,其中包括建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气候变化应对、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流域可持续经营、木材加工、生物质能源、生物纳米技术、木纤维3D打印、网络教学等热点话题。UBC林学院还邀请中方合作院校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和研讨会,至今已有500余人次。通过合作办学的多种合作模式,中方合作院校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明显提升。顺利完成研修深造的中方访问学者中,很多人已成为所在院校引智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合作办学项目、林业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作办学引进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受到项目学生和中方教师的好评,但是密集式授课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因自身教学任务繁重,UBC林学院的教师在中国的实地授课一般采用2—3周集中授课的方式。这给中方合作院校的课程安排带来挑战和问题,而且高强度的英文授课让学生在消化吸收课程内容时颇感吃力。针对这一问题,UBC林学院不仅与中方合作院校教师共同开设双语课程,还尽量延长派出教师在华的授课时间;同时,通过开发视频课程、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等,有效地改善了授课的节奏,如UBC林学院教师通过视频授课平台提前录制好视频,并将课程资料、参考文献、自学问题等加载在学习模块中。视频课程使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节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部分,并以视频会议形式与外方授课教师互动,获得实时答疑和课业辅导。此外,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和教育技术的更新,UBC林学院还会参考项目学生的反馈,定期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更新、补充和升级。

三、学生服务与管理

(一)面临的问题

中加合作办学项目采用“2+2/3+2”分段式教学,尽管双方做了很多无缝对接努力,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中期仍不可避免会面临中西方文化和教育环境的转换。笔者根据典型案例和普遍反馈将出现的较为常见的问题总结如下。

(1)语言障碍

项目学生出国后进入全英文学习环境,即使雅思、托福等成绩满足UBC的录取要求,仍会出现转校后听不懂课程的情况,以及在书写作业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专题研习和课堂讨论时不敢发声等问题。这使学生容易因无法适应学习环境和课业强度等而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

(2)学习模式转换

项目学生虽然在出国前的第一阶段培养中体验过外方授课,但在出国后仍需要大量的时间适应外方教学,特别是需适应注重互动、实践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8-9]。以写作为例,UBC林学院高年级的课程注重专题研究,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作出批判性评估,作业需要体现创新想法和批判精神。外方教师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这让很多中国留学生倍感吃力。高年级更为自由的选课方式也让学生感到迷茫与困惑。项目学生在出国前适应了专业课程统一开设的模式,而出国后课程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兴趣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选课的高度灵活性将同班同学的概念转化为“同课同学”,如何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3)文化差异

UBC林学院所在的温哥华市被公认为是加拿大最具多元文化的移民城市之一,国际留学生在生活上适应起来相对容易。但是,项目学生仍会感到中西方价值观上的差异,以及在语言交流上的局限性。即使是英语水平很高的学生,也需要在更多了解当地文化历史以及实事后才能真正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社交圈中。

(4)身心健康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规模后,项目学生一般会有国内的同专业同学结伴出国,这缓解了初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无助感。但是,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加,缺少家人陪伴、经济压力增加以及社交阻碍等给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项目学生在转学时一般已成年,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获得了相对自由的空间,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这使其在时间管理、自我约束等方面暴露出很多缺陷,存在因拖延症、沉迷网游、感情受挫等而影响学习表现的现象。

除了需要面对国际学生在留学期间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外,项目学生还要面临林业专业学习带来的特殊挑战。

(1)野外实习

项目学生大多来自城市,虽然在出国前的第一阶段学习中参与了野外实习,但是真正到森林中进行深入学习并综合运用野外技能和知识的机会相对偏少。UBC林学院高年级的课程更加注重培养野外实习和动手实践能力,户外教学活动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取消;有些课程需要学生具备野外露营的技巧、跋山涉水的体能以及基本的急救常识,对户外装备也有特定的要求。

(2)知识差异

BC省的林业状况和热点问题与项目学生在中国所学的林业知识存在较大差异,从植被类型到原住民林业、从三文鱼洄游到环保政策、从木工机械到木材市场等都涉及新的概念和背景知识,需要项目学生投入额外的时间熟悉掌握。虽然项目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树木测量、土壤解析、物种鉴定等基本知识点,但是出国学习后针对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学生需要熟悉新的英文名词,包括BC省本地树种的识别、测量工具的使用、土壤分层的解析和森林样貌的描述等。

(3)职业规划

项目学生在转入UBC林学院后,一般需要6~12个月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掌握高年级课程的学习技巧。适应期过后,学生在最后1年的学习中除了需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外,还要在就业或是申请继续攻读研究生等方面作出选择。但是,一些学生只是主攻课业,除了努力提高成绩获得学分外,对所学涉林专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了解甚少,从而导致在即将毕业时顿感迷茫。

(二)应对措施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得到了合作双方的高度重视。基于多年来合作办学经验的积累,项目学生在加拿大学习期间,UBC林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不断完善学生服务与管理,在定期收集学生反馈的同时,与中方院校积极配合,共同探寻解决措施与辅导机制。

措施一:为帮助新转入UBC林学院的项目学生尽快适应高年级的学习生活,学院会让学生提前入学并为他们设立暑期培训项目(summer orientation),利用正式开学前的暑期时间,通过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使学生通过最快的方式适应生活环境、了解学校设施与资源、熟悉专业英文术语,并在知识与技能上查漏补缺;同时,针对高年级课程所需的学习技巧,为学生重点解析文献引用要求和作业格式,提供小组讨论和开题演讲练习机会,组织学生结合林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等。UBC林学院还特别聘请了研究生外教定期前往中国合作院校,为学生讲解加拿大文化、林业背景知识、常用专业术语及学习技巧等,在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课业基础的同时增强其英语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措施二:在强化野外实习方面,UBC林学院专门聘请老师为项目学生单独开设野外实习课程,无论是行前准备还是实地操作,均有特聘老师进行详细的指导与讲解;为野外课程配备中文助教,以确保项目学生清晰准确地了解野外安全须知和专业知识、熟悉当地的植被及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提高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UBC林学院还邀请中方合作院校负责野外课程的老师参与其中,让中方教师有机会在课程组织、实习设计以及学生评估等环节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从而协助他们提高教学认知和技能。部分中方老师在参与课程后,对双方林学基础实习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经验分享和论文发表的形式将更多创新理念在林业学科建设中进行推广[10]。

措施三:在项目学生管理方面,项目相关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生服务与心理指导专业技能,并通过建立学长学姐辅导机制(peer mentorship)让学生有更多倾诉与寻求帮助的途径。UBC林学院定期举办带薪实习以及研究生项目介绍会,邀请校友参与讲座与联谊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技巧、时间管理以及申请继续攻读研究生、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在每年中国传统佳节之际,为项目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缓解学生的思乡之情;而且庆祝活动也会向加拿大本土学生以及其他国际学生开放,在分享中国文化的同时,让项目学生有机会结识更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同学和老师,帮助他们进一步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四、新问题、新挑战与新机遇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不例外。除了春季雅思、托福等考试取消以外,出行计划受阻、签证办理时间延长、出入境与隔离要求的不断变化等对申请出国的项目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应对疫情挑战,合作办学双方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利用高质量的网络教育平台和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林业学习体验;同时,通过线上答疑、问卷调查、一对一和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在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后及时提供辅导与咨询服务。

学生对在线学习的体验和反馈使笔者看到林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高清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线上答疑与问题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更加自信从容地参与到在线讨论中,从而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在面授时因语言障碍或紧张情绪而无法积极参与到研讨中的压力。

但是,在线课程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例如时区差异、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缺乏校园氛围和学习气氛等,都让学生感到疲劳、孤独或者缺失学习动力。针对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协调,部分中方合作院校为未能出国的项目学生提供了宿舍和学习场所。例如,北京林业大学邀请学生回归校园生活,并在UBC线上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辅导,以弥补网络教学目前无法取代的实验实习课程教学。

因此,笔者认为,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另外,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组织线上迎新、申请指导等活动有效地节约了国际旅行开支;同时,在财政预算上可以将节约下来的开支转换为奖学金,为项目学生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与鼓励。在线活动的开展也直接减少了碳足迹的产生,为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增添了绿色环保的新特色。

综上所述,UBC林学院与中国林业高校相关院系开展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了林业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促进了涉林专业的招生就业,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跨地区流动,提升了林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双方的合作办学充分体现了“强强联合”的特质,通过共享国内外优质林业教育资源、理念和方式,在办学模式上进行实践创新,积极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设,推动林业学科建设和教师培养,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等,不断加强了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加林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拿大丰富的森林资源与中国广阔的林产品市场为两国深度合作、人员交往、技术创新与贸易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2+2/3+2”中加合作办学项目密切联系中国林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为培养林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林科国际化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项目学生人数的增多,面对项目运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以及新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合作双方共同总结办学经验,致力于更好地开拓校内外资源,为项目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更专业的心理辅导、更系统的就业指导、更完善的校友机制,并针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进行研究,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策略更具前瞻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进一步增强涉林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交流和建议分享,进一步探讨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新问题,并探索更有效的新机制。

猜你喜欢
中加办学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加交流民间使者——吴融芳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land produces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加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再延长三年
从北京故宫到渥太华历史博物馆:中加关系“快速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