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朱亚成,张济琛,蔡传喜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陕西杨凌712100;2.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咸阳712082;3.武昌理工学院体育课部,湖北武汉430223)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丰富,是西藏具有民族特色且独一无二,拥有浓厚文化历史渊源,同时还具备体育健身功能的总和。 2018 年1 月两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主要任务中“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中专门提及“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指导意见》的出台和颁布,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和重视,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和部署。《指导意见》 的主要宗旨和文件精神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古籍的挖掘、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支持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是现实境况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空间日渐萎缩,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受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和挑战,传承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朱萍(2020)[1]、黄辉鸿(2020)、刘配源(2020)等学者在“十四五” 时期西藏体育发展规划前瞻中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全民健身等进行论述,并对“十三五” 时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竞技体育冲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环境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进行阐述。
截止2020 年9 月28 日, 在中国知网CNKI 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相关文献203 篇,详见图1。 本研究以毛翔1992 年4 月1日在《中国藏学》发表的题为《西藏体育事业的成就》为本研究的开端, 以其力格尔2020 年8 月1 日在《中国民族年鉴》发表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首届运动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本研究的截止点。
图1 关于研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献数量统计
通过对203 篇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文献的进一步分析, 研究主题主要围绕民族传统体育、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开展,详见图2。 研究学者大部分为高校教师,有丁玲辉、尼玛欧珠、余静芳、耿献伟、李绪稳、毕卫忠、李超、张月娟、杨建军、王定明、李喜艳、杨海航、雷巍、王先茂、朱亚成等。
图2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题分布
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较为客观反映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实际。 林银娟(2017)分别从西藏传统体育文化、西藏传统体育传承保护研究、西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利用、 西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西藏传统体育项目专项、珞巴族与门巴族民族传统体育这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 反映以往研究状况和主要观点,为今后研究方向提供建议。张济琛(2019)[2]研究基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上, 通过建立健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体系、增加赛事的举办、完善赛事机制等有效举措实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王美红、李淑媛(2019)[3]指出西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5 大困境,随着社会的变迁,淡化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本源性, 加之现代体育多样化选择的冲击, 且存在着专业人才的短缺和科研水平的滞后现状。 李绪稳(2016)研究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被弱化的处境,项目的失传、赛事活动的减少、赛制的不规范、后备人才的短缺、宣传力度薄弱、参与人数的减少等现象。 冯子健(2020)、贺峻(2020)等学者阐述了“十四五”时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农牧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形势, 研究表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大有可为。 学者们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策略作了详细的阐述。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对文化的研究是保护和传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所在。 1996 年丁玲辉对藏族体育文化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西藏民族传体育文化是由千百年来人们早期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而来,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耿献伟(2017)、闫清伟(2018)[4]分别从西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觉”、文化功能、文化价值以及保护传承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徐明伟(2017)从西藏体育文化资源着手,指出要合理开发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与第三产业(旅游业)、 体育教育融洽结合。 杨建鹏、 丁玲辉(2016)[5]研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 以西藏乡村旅游与民族节庆为突破口,丰富其内涵,创新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 实现深度融合,打造品牌效应。王顺英(2020)、朱亚成(2020)[6]对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综述,并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基于“十三五”时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取其西藏体育文化精华,采取多途径进行创新,对“十四五”时期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关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者们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解读,并提出了传承和发扬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大约有45 个民族,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如何充分开发独具民族特色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并且与新时代较好地融合, 诸多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次旦晋美、扎西卓玛(2008)研究指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思想意识、 经济基础、人才流失、组织管理等问题。尼玛欧珠(2014)[7]指出在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下,充分挖掘藏族传统体育资源, 将其纳入到西藏学校体育课程之中。 李绪稳(2017)指出政府、学校、地方三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能和优势,出台相关政策、发挥学校育人功能、举办当地体育赛事。纵观关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研究主题大部分都是开发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传统项目资源、课程资源、赛事活动资源,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大量的资源还未被开发利用。 表明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利用认识不够,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2020 年6 月西藏民族大学山地户外运动学院挂牌成立,旨在培育高水平山地户外运动人才、完善西藏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是构建环喜马拉雅山赛事活动体系、 打造全国户外运动大区的重要举措。 目前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积极关注, 并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除此之外,西藏教育厅和体育局已经开始采取相应措施, 大力培养相关体育专业人才, 有效促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西藏自治区是以藏族为主包含其它多个少数民族的聚集之地,以民族特色流传至今的民族传统项目种类众多,详见表1。 人才短缺是目前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现实困境。传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增加体育项目,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升华。 张月娟(2014)[8]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进高校的原则、注意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要遵循地域文化原则、民族特色原则、个体发展原则、科学实用原则。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着独具特色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它们目前传承的形态,追溯历史根源,还原项目的本源性。 李达伟、关欣(2011)只是简单介绍其项目起源、特点与发展,不够深化与全面系统化。 还有很多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进行深入探究与文献记载, 造成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保护危机和传承困境。 加强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是保护和传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促进西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今后相关学者要通过相关史实资料和文物资料, 深入西藏基层和西藏寺庙,挖掘和整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表1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览表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举办为研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目前西藏自治区举办和参加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如西藏自治区运动会,具体见表2,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区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等赛事,同时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具体见表3。 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主题的文献多达31 篇,占到样本文献总量的15.27%。 由此可见,西藏自治区对此赛事非常重视,且大部分赛事活动记载都以年鉴的形式呈现。徐金陆、刘昌黎等人(2020)[9]对西藏第十二届运动会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指出项目设置不合理、参赛报名的限制性、赛制规则的不规范的情况,从“援藏政策”、学校、节日旅游、非物质遗产继承人机制、赛制设置几个方面入手。 康帆(2011、2012)研究藏区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发展策略,指出缺乏地方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资源开发、赛事规则的随意性、各部门组织管理不协调的问题,应对策略有:调整赛事结构、将民族特色与现代体育汇集、发挥藏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集各方力量,将藏区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形成系统化和规模化。 还有一些学者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的研究, 例如赛马节 (冯子健,2019)、赛牦牛(黄辉鸿,2019)、藏族工布响箭(杨建军,2018)等。 且西藏自治区不同区域每年定期举行民族节庆活动,具体见表4,以此为契机,举办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目前尚未发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对于运动员的要求和训练方法方面的研究。 关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研究应该依据现有赛事本身,深层次挖掘赛事背后的运动训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从政府部门、国家战略、思想意识、旅游文化产业、学校体育、新媒体这几个方面着手,保护与传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第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与作用。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专门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机构,规范赛制、完善场地设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旅游经济市场产业化发展。 在保持
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节日、旅游文化等资源,增加游客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体验感。积极申请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为西藏一张亮丽的明片。实现专款专用,合理配置西藏民族传统资源。加大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效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直播等平台,让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人们的视野。第二,提高人们思想意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弘扬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19 年8 月10 日颁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 上海体育学院戴健教授认为:“拥有健康”是人类追求幸福最本真、最主流、最质朴的价值追求。重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能够提高藏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预防重大疾病,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做出贡献。 第三,开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引进校园[10]。 有计划有步骤推广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大中小学,在学生群体中传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表2 近5 届西藏自治区运动会参赛情况一览表
表3 近六届西藏代表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概况
诸多学者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研究、文化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项目的研究、赛事的研究、发展策略的研究等6 个方面都有涉足,其中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最多,说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诸多研究价值。但是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其他研究中,呈现出不全面、不深化、不协调的现象,这表明后续还需要继续加强对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尤其是关于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与利用、赛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