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与生态畜牧业融合发展探讨

2021-03-30 01:15侯晓琪薛森武朱凤云
黑龙江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兽医

侯晓琪,薛森武,支 锐,朱凤云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畜牧水产系,贵阳 551400)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农业职业院校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畜牧兽医类的高职教育在参与和助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储备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1 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关注的问题

生态畜牧业是健康养殖的发展方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职责,提供优质安全的动物食品,建立人和动物共享的生物安全体系是畜牧业的行业责任[1]。

1.1 畜牧业生产与生物安全对环境的影响

畜牧业生产方式多样化,传统养殖下的生物安全防控难以实施,工业化的养殖生产方式会导致环境评估值下降,特别是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会给生态平衡的管控带来影响,导致环境污染。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严重短缺,影响了生态畜牧业的良性发展[2]。规模化养殖存在饲养管理技术滞后的问题,家庭养殖场的生态养殖技术和粪污处理不达标。动物疫病呈复杂化,超过半数疾病都是人畜共患[2],某些新发疫病防控的难度增大,生物安全形势严峻。

1.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畜牧业

国家从项目和政策方面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着力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绿色产业为导向,以绿色企业为主体,以绿色生活为主流的绿色发展新格局[2]。生态畜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相连,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但生态畜牧业的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立体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发展模式仍需探索。

2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横跨职业教育和畜牧业两个不同的行业,具备了教育特性和行业职业特性。涉农高职教育需要适应区域农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市场行情发展及学生的发展[3],使受教育者能够获得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4]。

2.2 职教教材的现状

高职畜牧兽医的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应具有畜牧兽医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能够满足职业教学活动需要。从目前来看,职业教育教材的职业性不鲜明[5],教材内容与岗位工作关联松散[6],高职教育应用型课程受本科研究型课程的影响,具有了本科教学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按照学科分类进行教学,而不是按生产过程的需要,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2.3 实践性技术教学与岗位技能的差异

高职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比重相对较大,以猪病防治技术为例,实习课时32学时,理论教学课时为74学时,技术技能的教学相对不足,开设的实习实训是根据教材或过去教学的惯性而形成的,没有因生产需要而进行转变,脱离了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导致教学内容没有突出行业和企业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课程缺乏企业和行业专家的指导,教学内容与生产职能分离。

2.4 与生产实践的联系缺失

来源于学科体系,以研究型学习为目的的本科院校教师缺乏到企业和行业的工作经历,不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现状、生产情况、工作过程、岗位职责,对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产生了影响[7]。

2.5 学情问题

在校生数量随着高职扩招而不断增加,生源类型增多。生源地教育基础的差异和学生高中学业方向不同,如特长生、文科生、理科生,学生基础学业水平不同,而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对技能技术学习较为主动,兴趣浓。但高职畜牧兽医课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学技术需求。

3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与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融合

3.1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背景

生物防控措施的实施,生态养殖模式的推行,畜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都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撑。而承担畜牧兽医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育与当前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衔接,教学内容和生产脱节,尤其是养猪业的新企业,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科技支撑。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背景下,行业和企业生态养殖的模式和技术正在不断更新,不断成熟,畜牧兽医课程改革要主动适应产业形态发展的格局和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源特点,要在行业和标准化、示范化的企业专家指导和参与下制定课程标准,随着产业调整而修订。

3.2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路径

根据生猪生态养殖的生产过程和工作任务,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职能和岗位要求,结合产业发展,构建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对养猪企业、养猪服务及相关行业进行调研,强化实践技术的教学,依托生态畜牧业产业的特点、生产过程来构建教学情境。要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将工作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实现课岗对接。

表1 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分析表Tab.1 Analytical statement of work and study fields

3.3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构建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促进学习,可根据典型工作岗位职能构建学习模块,从而获得技术技能。

表2 岗位职能和学习模块分析表Tab.2 Analytical statement of post function and study module analysis

以猪病防治为例,实习课时从1/3调整到总学时的1/2。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17 级猪病防治技术课程的综合成绩合格率为63.75%,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用技能技术学习来助推理论知识学习,2018级猪病防治技术课程的综合成绩合格率为92.75%,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4 培养岗位职业能力

针对生源特点,可增加技能技术学习的实训课,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相互提升,进而获得岗位能力。

3.5 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来指导教学,改变教师单方面的评价现状,让学生、企业、行业共同参与,以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评判标准为参考,结合学生特点和岗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4 深化产教融合,助力生态畜牧业发展

4.1 改革课程内容

教育理论、概念、目标的实现都必须由课程来完成[8],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途径,更是组织完成教学的核心。课程是专业组成的核心要素,要在实验实训中学习生产岗位中的单项典型技术,然后再通过顶岗和跟岗实习在工作过程中对单项技术进行组装,在工作任务中获得岗位技能。产教融合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革课程内容可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术来组织实施教学,并结合学情特点和教育规律来完成教学评价。

4.2 课程改革依据

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以生态畜牧业为背景,把生态养殖的生产方式和理念贯穿在教学中,以产业标准为依据来构建核心课程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岗位典型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为主,突出生产实际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可把生态畜牧业的新技术依据教学规律和学情特点反馈到教学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3 服务产业发展

教师以生猪养殖专业技术服务的形式来参与企业和行业的共同服务,在生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学习和履行岗位职责,在生产过程中获得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有内涵的畜牧兽医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专业技能人才的参与能够提升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原动力,有利于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18级在养猪企业实习的学生有623人,91%的学生在生猪产业工作。将畜牧兽医类专业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兽医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兽医改行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