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英语本科专业口译教学定位的思考
——基于一项学生课堂感受的调查

2021-03-30 11:53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译汉汉译英口译

陈 彦

(江汉大学,武汉 430056)

一、引言

口译课程一直是国内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而关于大学本科的口译教学,学术界已经普遍认同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这两种定位。刘和平认为“教学翻译不是以交际为目的, 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 翻译教学则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训练翻译技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 后者目的则为培养翻译工作者”[1]。目前国内本科阶段关于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主要针对三类不同的学生群体展开:第一类,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为专业口译人员,着重探讨专业口译的原则、内容及教学方法(仲伟合[2][3];刘和平[4];李向东等[5];陈科芳[6])。针对这类学生的口译教学定位较为明确,即翻译教学;第二类,将英语口译作为选修课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使他们具备一项职业技能,以弥补专业口译人才的不足(罗选民等[7];王金波[8])。针对这类学生的口译教学目的也较为明确,其定位为教学翻译;第三类,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笔者认为,对这类学生的口译教学定位一直模糊不清。鲍川运基于早期国内英语本科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以及当时口译课程的时数和训练的难度及密度的局限性,把口译课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的手段,定位为教学翻译[9]。冉永红结合自己英语本科口译教师的经验,将该课程定位为翻译人才培养的摇篮阶段,认为其培养重点是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职业化口译训练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定位似乎偏向于翻译教学[10]。笔者注意到,早些年对英语本科学生的口译教学定位是基于当时国内的口译从业人员多来自英语专业,而自2006年国家设立翻译本科专业以来,截至 2018 年国内已有约300 所高校开设了翻译专业,专门培养服务于口译市场的从业者,这就使原本培养目标就不够明确的英语本科学生的口译教学定位更加模糊,尤其是对于普通高校英语本科学生的口译教学更是如此。

二、研究背景

(一)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现有问题

在笔者任教的一所普通高校,口译为英语本科专业的高年级选修课, 每周2学时共16周32学时。在教学中发现,每年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众多,按照现有课程定位要求授课时却问题颇多,主要有:1.课时不够,对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32个学时之内完成大纲中要求的内容,并使学生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英汉汉英互译能力,无论从他们现有语言技能水平还是前期积累的各领域专业知识及词汇都难以真正实现;2.普通高校口译师资力量不够,大多任课教师是英语专业教师,不具备口译资历与相关教学经验;3.选课学生人数众多,互动机会较少,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更难以模拟现实口译场景;4.受学校层次与学生专业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毕业以后很少有机会成为口译专职从业人员。这些问题都直接给授课教师带来诸如“教什么”“怎么教”“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等困惑。为此,笔者在学期末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在口译课上的感受,希望以此为面向普通高校英语本科学生的口译教学寻求切实可行的课程定位。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了解三个方面的问题:1.现阶段普通高校英语本科学生选修口译课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对口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语言技能的难度感受如何?3.学生对笔者所安排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受如何?

(三)课堂设计

1.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将32课时分成三个板块,前6周为第一板块,主要讲授口译基本技能如听数字、听重点、记笔记等;接下来的4周为第二板块的英译汉练习,主要结合第一板块所学基本技能,以教材里的英语文本为材料进行听、记以及英译汉口译训练;后6周为第三个板块的汉译英训练,学生先采取英汉对照的阅读方式熟悉专业词汇,然后播放英语音频,学生边听边阅读对应的中文译文,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巩固专业词汇及其英汉互译方式,最后学生与同伴合作进行汉译英口译练习。

2.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学习方式

为了增加大班课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笔者采用了同伴合作学习法。曹嬿的研究将小组合作法运用到口译教学中,但其对象为翻译专业本科生,为了模拟口译场景,采取的是每三人为一组的合作方式[11];笔者在课堂则采取两人为一组的分组方式,考虑到选修类大班课堂,两人组比三人组可操作性更强,合作关系也更稳定。第一板块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听记英语笔记上,同伴间先各自听记,然后两人将笔记合到一起讨论,最后根据讨论后的汇总笔记共同还原并复述所听到的英语句子或段落;第二板块则主要为同伴间合作练习汉英对照互译,一方将中文口译成英文,另一方对照相应的英语文本随时纠正或提示,以此方式双方轮换角色练习汉译英。课下学生可按同样方式继续合作练习。

三、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于2019年12月最后一次课上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研究对象为笔者授课的两个分别来自大三和大四的班级。共发出67份问卷,回收66份有效问卷,在这调查的67名学生中,除了两人未考,四人未通过,其他61名学生均已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说明所有受试都基本达到了国家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译等口译先修课程所要求的水平。问卷以5级来克特量表的形式测量学生的感受程度,五级分别为:1.完全不赞同,2.基本不赞同,3.中立,4.基本赞同,5.完全赞同;分值越高赞同度越高;问卷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比与检验。

(二)结果分析

表1 选修目的

表1显示,选修目的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得分(4.13)远高于希望将来从事专职口译工作的得分(2.70),这表明学生选修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个结果与陈瑜(2017)对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语本科学生和王金波等(2009)针对上海交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的目的结果大致相同。

表2 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难度感受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感觉口译中英译汉(3.21)和汉译英(3.54)都较难,尤其对汉译英难度感受高出英译汉0.32分。如果单从听记的语言对象来看,英译汉时输入的是英语,输出的是汉语,需要听记的是英语,英译汉的难度大于汉译英;而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汉译英输入的是汉语,输出的是英语,既要善于记中文笔记,还要熟悉专业表达法并且具备英语思维能力,因此从总体上看汉译英要难于英译汉。表3反映了学生对口译所需各项技能的难度感受测量结果。

表3 学生对所具备的口译所需技能及心理因素的自我评估

根据表3中的数据,学生对于口译所需的各项技能都普遍感觉较难,各项得分均大于3分,尤其是对记笔记这一项感觉存在的问题最大,得分为4.31分,远高于其它选项,显然学生在先修课程中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接受过笔记方面的训练;其次是对专业词汇的难度感受(3.96),这一项的得分高于他们对听力理解的难度感受(3.63),这说明学生听不懂口译材料的主要原因不是听力技能不够,而是材料内容及词汇的专业性造成的;表3中排在这几种因素最后的是紧张焦虑(3.30),与其它选项比不算很高,其原因可能是同伴合作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

表4 对于同伴合作学习法的感受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在口译课堂上采用同伴合作学习法大多持积极态度(3.76),在原因方面得分最高的是可以降低他们的紧张焦虑感(3.88),这也解释了表3中的学生焦虑感得分并不是很高这一结果。在对具体口译技能的帮助方面,同伴合作法让学生感觉在记笔记时收获较大(3.46),其次是合作进行英译对照互译练习(3.37),而学生愿意课后与同伴继续口译练习的态度也偏积极(3.27)。

(三)小结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选修口译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感觉口译中的英译汉和汉译英都较难,相比英译汉,他们认为汉译英更难。在对口译中的几项基本技能的难度感受方面,不会记笔记成为第一大问题;第二大问题是对口译所涉及的各领域专业词汇的缺乏,而这也间接导致学生对口译材料的听力理解表现较差;第三大问题是学生中口译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感,而同伴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尤其是在合作记笔记时使学生感觉受益最大,此外,与同伴合作还能积极地促进其进行课外互动练习。

四、讨论

(一)口译教学定位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学生虽然在低年级学习了各单项语言技能,且水平大多达到了英语专业四级标准,但他们在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方面与就业要求还有距离。例如,笔者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多为外企或民企、公司等商业机构以及教育培训机构,他们在高年级阶段很需要类似口译这样的兼具综合技能与职业技能特色的预备训练课程。受英语专业特点影响,学生在低年级学习阶段积累的各类学科知识与词汇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很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已有的听力理解、口头表达及翻译等技能在不同行业中的运用与发挥,而口译文本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及词汇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一缺口。“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译课的系统训练是对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知识面及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冉永红)。因此,笔者认为面向普通高校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口译教学目标定位既非培养专职口译人才翻译教学,亦非单纯提升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翻译,而是应该作为高年级的综合技能训练与拓展知识面的课程,为即将走向各行各业的学生预先准备更广泛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时板块的划分与设置

口译教学定位决定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学时设置,有的重点院校以及教学定位偏向专业口译的学校往往设置两个学期共64节课时;一般院校过去通常开设一个学期,18周共36个学时;还有如笔者任教的学校,开设一个学期16周32学时,从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现有学时安排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像听力、口语或阅读这类的单项技能训练课都安排了2至4个学期的课时,而对于口译这种难度及任务量都更大的综合技能训练课也应至少设置两个学期才可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认为,重点院校两学期的课程设置很值得借鉴参考,应分开设置英译汉和汉译英教学。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由于学生对汉译英的难度感受大于英译汉,所以在顺序上前一个学期安排英译汉,后一个学期安排汉译英。第一学期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侧重听力、数字,尤其加大英语笔记训练的力度;第二板块的英译汉重点结合第一板块所学听记方法进行英译汉实训,这一阶段英译汉的文本主要以接待对话、礼仪致辞及发言这类专业性不是太强的内容为主,以便于学生练习并巩固第一板块所学笔记技能。第二学期的汉译英则以分专题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同一话题英汉对照的阅读方式熟悉各领域背景词汇,其中还可适当加入一些中文速记技巧,这样在两个学期当中加入的中英文笔记训练可以缓解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笔记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信心。

(三)口译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同伴合作方式能够降低学生的焦虑,并对课堂中的笔记、汉英对照互译等训练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课下互动练习的机会。而所有这些诸如笔记、与人合作与沟通等能力都是学生将来的从业领域所需的。因此,对于大班口译选修课,采取同伴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较有效地使学生通过互动与合作实现课内课外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练习。

(四)口译中各项基础技能的整合运用

前述中确定了口译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运用能力以及拓宽知识面。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听力、阅读、笔记、翻译以及口语表达等各项基础语言技能的结合,同时通过对照阅读、听力等方式输入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及词汇,实现最终的英汉互译口语输出。

1.听力与笔记技能的结合

根据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大纲对大一、大二阶段的听力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听懂英语生活类话题及新闻广播,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内容并能辨别说话人的态度和语气等,能在听三至四遍的基础上准确地完成听写。而口译的要求则更接近现实工作中的听力运用,即以自然语速听一遍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的语言材料,然后根据短期记忆与笔记以口头方式迅速译出大致内容。其笔记不要求完整,只取大意。通过口译中边听边记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将低年级被动应试型的听力习惯转变为主动的有侧重的职场式听、记、译,从而实现听力实用技能的提升。

2.口语表达与翻译技能的结合

根据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大纲对大一、大二阶段的口语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表达思想,通过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这与口译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口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口译教学目标是掌握双语思维和转换能力(刘和平)[12]。双语思维能力不仅需要对英语语言结构的熟练掌握,还需要作为思维原材料的词汇与表达法的大量积累。应该说学生在低年级口语课上的训练目标就是熟悉基本英语口语表达结构,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而缺乏的是作为思维原材料的各类背景知识及词汇,口译课训练的重点即用双语表述不同专业领域的内容。双语转换能力即翻译技能,大纲中所要求的基础阶段的翻译技能训练主要侧重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与技巧,注重译文的准确性与流畅性;而口译过程中的翻译追求的则是双语转换的速度与效率,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准度,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改变以往过于追求准确而牺牲效率的翻译习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

3.阅读、听力及口语表达技能的结合

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大纲对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选用题材多为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素材。与口译中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广泛题材相比,基础阶段的阅读,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达不到的。对于这些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词汇,学生仅从阅读的角度都颇具难度,更何况口译中要求以听的方式实现输入、理解并翻译,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必须先通过中英文对照阅读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大量输入,然后采取边阅读中文文本边听英语文本的对照方式强化双语转换意识,最后以同伴提示、纠正的方式轮流进行汉译英的口头输出练习,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以口语形式表达或谈论不同专业领域的话题与内容。

五、结语

国内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的对象为专业学习能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学生,这些研究结果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同类型重点高校的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就业需求,而其他普通高校英语本科学生与重点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广大的普通高校教师在具体确定与实施口译教学目标与方案时应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现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基础上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定位与模式。本调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学生只来自一所普通高校,且仅为笔者授课的两个班级,样本从数量到广度都不够大,因此在普通高校英语本科学生的代表性上还不够;第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本调查只采取了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的总体感受,未能结合具体细致的追踪面谈,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第三,由于课程定位准确与否及其执行效果的评估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才能验证,这就需要近几届更多更广泛的学生样本做类似调查得到的结果予以论证与支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其他普通高校教师对现阶段英语本科专业口译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予以重新的审视,从而能够积极地从教学及研究层面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使高年级口译教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完善英语本科阶段各项语言技能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英译汉汉译英口译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汉译英一等奖译文】Meditation Before the Image of Buddha (Excerpt)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STEP BY STEP随堂通
汉译英正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