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赫,马 聪,王 勇
(1.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省 太原市 030024;2.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分公司,天津市 滨海新区 300270)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发展战略,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比例超过50%,并预计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我国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逐年提高,但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出力变化快等特点,其大规模的集中并网增加了电网的调峰难度[1]。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632万 kW,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526万 k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06万 kW。截止6月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17亿 kW,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1亿 kW、海上风电累计装机699万 kW。虽然通过政府、电源侧和电网侧的共同协调,弃风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个别省份弃风率超过10%[2]。风电渗透率迅速增加,其消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出现的弃风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电源结构不合理,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电源比例明显不足,存在调峰困难,尤其在冬季供暖期,供热机组总量大、比例高,“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进一步降低了调节能力,弃风限电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当地电负荷总量小,风电远距离输送受到阻碍,造成了较大的弃风[3-5]。为了有效地消纳风电,国内外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主要通过积极推进电储能参与调峰[6]、供热机组灵活性提升改造等方式[7];采用风电储能混合系统改善风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8-9];同时也采用结合电锅炉进行供热的解决措施[10]。
目前的研究大都单独考虑了电储能、储热装置与电锅炉对于消纳弃风的作用,较少对三者联合运行的弃风消纳效果进行分析讨论[11]。本文针对于以上问题,提出组合热电联产机组、海上风电、电锅炉和储热的耦合系统,比较风火耦合、结合电锅炉以及结合储热的3种运行模式下,系统中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特性以及其对于风电消纳比例的影响。
通过在热电联产机组侧配置储热装置,能达到解耦热电耦合特性的目的,提高电力系统优化配置能力,增强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12-14]。本文建立了基于最大化风电消纳的综合协调供热系统数学模型。综合系统中包含热电联产机组、电锅炉和储热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系统的结构图
燃煤纯凝机组采用蒸汽朗肯循环的运行模式,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不对外供热,因此描述燃煤纯凝机组的模型直接采用输出电功率来表示,其发电燃料成本以发电功率的二次式形式来表示,如式(1)所示:
(1)
式中:fG为发电成本;T为运行总时段;N为运行的机组数量;PG为机组的输出电功率;ai,0、ai,1和ai,2为机组i的发电煤耗系数。
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包含背压式机组和抽凝式机组,背压式机组中汽轮机的排汽全部用于供热,因此其运行过程中发电量受到供热量的限制。背压机组的供热量和发电量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关系,如式(2)所示:
hH,i,t=kiPH,i,t+βi
(2)
式中:hH,i,t为背压机组i在t时段的供热功率;ki为背压机组的热电系数;PH,i,t为背压机组i在t时段的发电功率;βi为常数。
因此,同时考虑背压机组的供热量和发电量,其燃料成本为
(3)
式中:bi,0—bi,5为背压机组i的煤耗系数。
对于热电联产机组中的抽凝式机组,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部分蒸汽从汽轮机中抽出用于供热,剩余的蒸汽继续做功,乏汽进入凝汽器内冷凝,机组的抽汽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调节,因此抽凝机组的煤耗特性如式(4)所示:
(4)
式中:hCP,i,t为抽凝机组i在t时段的供热功率;PCP,i,t为抽凝机组i在t时段的发电功率;ci,0—ci,5为抽凝机组i的煤耗系数。
电锅炉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使用本地系统内的电能进行供热的补充,其增加了本地电负荷的使用,电锅炉的模型为
hEB,t=PEB,tηEB
(5)
式中:hEB,t为电锅炉在t时刻的制热功率;PEB,t为电锅炉在t时刻的耗电功率;ηEB为电锅炉的热效率。
带有储热功能的电锅炉具有极强供热调节特性,使得机组的热电供应范围更加宽泛,其运行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通过储热装置的吸放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热调节能力。在系统中弃风量较大时,提高电锅炉的出力,同时进行储热;在无弃风时,可以释放储存的热量,保证供热的同时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电功率输出。储热装置的数学模型为
(6)
式中:SHS,t为t时段蓄热容量;μ为散热损失;hHS_in,t和hHS_out,t为t时段内吸热和放热功率;λHS_in,t和λHS_out,t为t时段内的吸热和放热效率。
风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没有燃料的成本,因此考虑最小的弃风率即为系统优化运行的目标。风电机组输出的功率具有不确定性,其输出功率与所在地区的风速相关,具体风电输出功率可由式(7)描述:
(7)
式中:vi、v0和vn分别为风电机组的切入、切出和额定风速;Pwn为风电机组的额定功率。
优化系统运行的目标是减少弃风率,因此定义风电机组i在t时段内弃风发电功率与预测发电功率的比值为风电机组的弃风率ζi,t,可由式(8)进行描述:
(8)
fw=αwζi,t
(9)
式中:αw为风电机组弃风的成本系数,其值根据当地的相关标准选取。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优化风-火耦合系统供热和供电的性能,同时为了实现系统的最大热电解耦能力,进而协同热电联产机组的出力,降低弃风率。因此,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最小的运行成本,目标函数以式(10)进行描述:
f=min(fG+fH+fCP+fw)
(10)
式中f为系统的总运行成本。
风-火耦合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满足各种约束,主要包括电力、热力平衡、各单元的运行范围限制等,具体的约束条件如下文所述。
1) 电负荷平衡约束:
(11)
式中PLD,t为电力系统在t时段的电负荷。
2) 热平衡约束:
(12)
式中hLD,t为系统在t时段的热负荷。
3) 燃煤机组的出力约束。
常规燃煤纯凝机组仅输出电功率,因此其出力的约束主要是电力输出的能力,可以由式(13)表示:
PGmin,i,t≤PG,i,t≤PGmax,i,t
(13)
式中:PGmin,i,t和PGmax,i,t分别代表燃煤机组i在t时段内最小电功率输出和最大电功率输出。
图2 背压机组热电出力特性
背压机组的电热特性可以近似为直线,如图2所示。由于背压机组具有固定的热电比,因此其最小出力和最大出力均为固定值。背压机组的实际出力约束可由式(14)—(16)表示:
式中:hHmin,i,t和hHmax,i,t分别为背压机组的最小供热输出和最大供热输出;PHmin,i,t和PHmax,i,t分别为背压机组的最小供热输出和最大供电输出。
抽凝式机组的供热和供电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一般可表示为如图3所示的输出图形。
图3 抽凝式机组电热负荷出力特性
4) 燃煤机组的爬坡约束:
式中:Δhd,i和Δhu,i为机组在单位时段内减小和增加热负荷出力的爬坡能力;ΔPd,i和ΔPu,i为机组在单位时段内减小和增加电负荷出力的爬坡能力。
5) 电锅炉的电功率约束:
PEBmin,i,t≤PEB,i,t≤PEBmax,i,t
(19)
式中:PEBmin,i,t和PEBmax,i,t分别代表电锅炉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应的热功率可按式(5)进行计算。
6) 储热装置的约束条件:
QHSmin,i,t≤QHS,i,t≤QHSmax,i,t
(20)
式中:QHSmin,i,t和QHSmax,i,t分别为储热设备的最小和最大热功率输出。
式中:SHS_c,i,t和SHS_f,i,t分别为储热装置的储热量和放热量;SHSmax,i,t为储热装置的最大储热量;κi,t为储热装置i在t时段的储热比例。
本文以区域为例进行风-火耦合系统的运行优化计算,系统内配置了2台额定电功率为170 MW、额定供热能力为610 MW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18台单机额定功率为5 MW的风电机组,同时虚拟考虑了2台15 MW的电锅炉以及总容量为600 MW的蓄热装置。按照每天的时段数量为24个,即每个时段的时长为60 min。
图4为预测的某日内风电负荷曲线,图5为预测的某日内电负荷曲线,图6为预测的某日内热负荷曲线。
图4 预测的风电负荷曲线
图5 预测的电负荷曲线
图6 预测的热负荷曲线
模拟计算中考虑了3种运行方式,分别为:
方式1: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风电机组进行联合调控,仅仅由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提供热负荷输出,系统中电锅炉和储热不参与调节。
方式2: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风电机组和电锅炉进行联合调控,由热电联产机组和电锅炉提供热负荷输出,系统中储热不参与调节。
方式3: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风电机组、电锅炉和储热装置全部纳入联合调控中。
图7为3种运行方式下热电机组热功率的对比图,图8为3种运行模式下风电消纳效果和风电预测曲线的对比图。风电功率在20: 00~04: 00出力较大,在此期间风速大,用电负荷小,热负荷大,由此风电机组在夜晚低电负荷时段产生大量弃风。
图7 不同运行方式下燃煤机组热功率输出
图8 不同运行方式下风电利用功率
图8描述了3种运行模式下的风电消纳率。经过计算给出了3种运行方式下的风电利用率,分别为77.9%、92.8%和97.3%。运行方式1是传统的热电联产机组结合风电调节,此时的弃风量最大。这主要由于,热电机组的电热调节能力差,热功率较高,约束了风电的上网率。运行方式2中增加了电锅炉调节,风电的利用比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运行方式3,风电的利用比例最高,与风电预测值的误差最小,消纳了大部分的弃风量,为风电上网提供了空间,提高了热电调节的灵活性。
本文针对我国风电消纳率不高以及存在的弃风问题,提出了结合热电联产机组、风电机组、电锅炉和储热的综合系统方案。通过建立综合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实现最大风电消纳及经济性运行的目标。分析了3种运行方式对于风电消纳率的影响,从而优化了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结论如下:
1) 采用热电联产机组、风电机组、电锅炉和储热装置的综合系统可大幅度地提高风电的消纳率;
2) 通过热电联产机组的调节,对于风电的消纳能力为77.9%,采用结合电锅炉的运行模式可将风电消纳能力提升至92.8%,而采用电锅炉配合储热装置的运行模式,风电的消纳能力达到了97.3%。
本文建立的模型很好地显示了综合系统对于风电消纳的能力,研究结果对于风电的最大化消纳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