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丹 陆鸿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趣味性的数学知识导入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计算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中主要论述了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较低,容易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使得学习成绩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不断促进教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中的有限知识,应当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数学这门学科涉及很多计算内容,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计算的重要意义,并利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若将趣味性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不断激起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1].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计算能力的培养.对数学学科来说,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要多多开展计算教学,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相辅相成,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学生的基本技能,当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技能之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时候,也需要以这种计算能力为基础.数学中的很多应用题都建立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其中的几何面积、体积都会涉及一定的计算.对此,在小学阶段就应当不断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十分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常会粗心、马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涉及简单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包含这些运算的混合运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粗心、马虎而造成计算错误,这并不是他们掌握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错误,而是在計算的过程中不仔细[2].在计算时会存在书写错误和小数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较为简单.但若长此以往不纠正学生的问题也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学生不重视计算教学.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比其他阶段的教学,计算教学属于较为简单的内容,学生不需要掌握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内容,只需要根据相应的计算原则完成针对性的计算,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对这一环节的学习.在数学考试中,计算能力贯穿于整个考试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在解答问题时融入计算.但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计算题不是很重视,出现对计算题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第三,受思维定式影响.当前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过程中常会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这种思维定式主要体现在计算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思维定式影响.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习惯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计算,导致题目与计算方法偏差较大,出现错误结果.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的思维定式较为深远,容易带来不良影响.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利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传统.教师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接受知识较为被动,课堂氛围单一、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重视学生的意愿,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的意见,也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没有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分析成绩好坏的原因,忽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阻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显著下降,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进措施
第一,教师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融入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十分常见,可以将其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计算教学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看它们是否能够真正与数学概念相融合,还要对概念进行灵活的运用.学生在对概念初步掌握之后,应当将概念形象化,以此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过程中,在学完相关的概念之后,学生能够对运算中的加减乘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较好的理解.然而,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于除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例如,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被除数除以商等于除数等.这些知识概念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困扰着学生.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例子,让学生以最简单的除法以及减法算式出发.例如,3+5=8、8-5=3,从这两个式子中可以得出,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接着,教师可以再举一个算式,如8÷2=4、2×4=8,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记住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并且利用8÷4=2来理解被除数除以商等于除数这一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如8÷3=2……2,再引导学生们自行推导有余数除法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例如(8-2)÷2=3,即被除数减余数除以除数等于商,2×3+2=8,即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等[3].这样一来,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挖掘他们的探究能力,不断强化数学教学质量.
第二,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融入计算教学.计算教学经常会用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在强化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习解方程时,同学们在写乘法以及加法方程式时通常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解除法或减法方程式时,解题过程要比加法与乘法的过程复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使用到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们由于解题经验不足,在选择方法时容易出错、钻牛角尖,很多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例如,在学习解方程43-x=27时,教师可以先用一个简单的减法算式引入.如8-6=2,则6=8-2,同理x=43-27,x=16.若求解64÷x=2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们去解8÷4=2,从而知道8÷2=4,由此可以得出x=64÷2,x=32.利用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快能够了解到方程各数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解方程,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组织各种比赛.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意志力和定力都较为薄弱,教师若只为学生设计较为枯燥的练习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们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例如,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教师利用一些较为传统的游戏,如24点,将这一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们积极利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开展计算,凑够24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们对加减乘除的應用,通过四则运算来提高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总结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开展针对性的计算比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在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能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对各种运算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掌握混合运算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数学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学习能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我国当前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能够从改善学生对数学学科态度的角度出发,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艳惠.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0,22(22):29-30.
[2]李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求知导刊,2020(7):31-32.
[3]唐海军,叶娟,张静.小学低段计算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同数连加地解决问题”一课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