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秋月 综述,骆文龙 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400010)
鼻咽癌(NPC)是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目前普遍认为NPC发病过程复杂,其发病过程与环境、EB病毒(EBV)、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NPC发病隐匿、不易察觉,因其与鼻窦、颅内等相邻,临床症状各异,且大部分NPC具有高转移、生长快、恶性程度高、发生部位隐蔽等特点,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临床治疗。
放疗为NPC治疗的标准方法,但由于出现放疗抵抗患者预后较差。NPC目前常用的分型有:角化型鳞状细胞癌(WHO-Ⅰ型)、非角化分化型(WHO-Ⅱ型)、非角化未分化型(WHO-Ⅲ型)。其中WHO-Ⅰ型约占2.32%,WHO-Ⅱ型约占8.61%,WHO-Ⅲ型约占88.10%。WHO-Ⅱ/Ⅲ型更易发生远处转移,因此预后较差[1]。部分早期NPC患者可以通过放疗治愈,但由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放疗抵抗,19%~29%的患者放疗后仍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2]。NPC一旦出现复发,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预后极其不良。研究表明,NP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NPC细胞的高增殖性,高侵袭性,肿瘤复发转移,易耐药,对放疗不敏感。因此,提高NPC放化疗敏感性,对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前认为,NPC放疗抵抗与DNA损伤修复能力异常,细胞增殖与周期调控、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及细胞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在NPC放疗中,射线可以对NPC细胞DNA造成损伤,包括DNA双链断裂(DSB)及DNA单链断裂(SSB),使得NPC细胞凋亡和发生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而NPC细胞的辐射防御功能可以对DNA损伤进行修复,进而导致放疗抵抗。
DNA是放疗的主要作用部位,电离辐射(IR)所产生的活性氧可导致多种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3]。肿瘤细胞中存在着许多DNA损伤修复基因与信号通路,具有修复细胞DNA损伤的能力,维护着细胞基因组稳定性。
Jab1/CSN5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多种蛋白的稳定性。在多种肿瘤类型中,Jab1过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Jab1在对顺铂、IR和紫外线(UV)辐射耐药的NPC细胞系中过度表达,而抑制其表达可增强其对顺铂、IR和UV辐射的敏感性。相反,外源性Jab1表达增强了NPC细胞对顺铂、IR和UV辐射的抵抗力。在NPC细胞中敲除Jab1,可以使NPC细胞对顺铂、IR和UV辐射敏感,反之,Jab1的过度表达可以通过积极调节DNA修复基因Rad51的水平,从而促进NPC细胞对顺铂和放疗的抵抗,因此可以认为Jab1是NPC对顺铂、IR和UV辐射抵抗的主要因素[4]。
另外,目前认为在高等真核生物中,DSB主要有两条修复途径: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RR)途径。其中,HRR使用同源模板,通常是姐妹染色单体来恢复DNA分子的完整性。NHEJ通过连接断裂的DNA末端来恢复DNA分子的完整性,这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末端进行预先处理,并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导致缺失、插入和易位[5]。由于NHEJ主要参与非增殖细胞DNA损伤修复,因此,抑制NHEJ对正常细胞具有毒性,不能成为癌症治疗的理想选择。而高复制性细胞,如癌细胞,主要是HRR介导的DSB修复,有研究表明,HRR蛋白的上调与NPC的抗辐射性密切相关,并且,HRR通路相关基因NFBD1、BRCA1、BRCA2、Rad51和RPA1与NPC的放疗抵抗有密切关系[3],沉默NFBD1可损害NPC细胞的HRR通路,增强NPC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和放疗敏感性[6-8],提示NFBD1上调可能引起NPC的放疗抵抗。RPA1的下调抑制了IR后Rad51的表达,而Rad51可启动HRR通路,因此,RPA1的下调可以通过抑制HRR通路,从而抑制DSBs修复,所以沉默RPA1可以提高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9]。
此外,在ku70和ku80基因中发现了一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与NPC对辐射的敏感性增加有关[10-11]。EBV-miR-BART8-3p能够抑制IR导致的DSB,并且激活ATM/ATR信号通路修复DSBs,从而促进了NPC细胞对放疗的抵抗性[12]。膜联蛋白A2(ANXA2)在NPC细胞中的下游信号通路中参与了蛋白激酶(Akt)通路,并间接增加了Akt蛋白的数量。Akt蛋白与热休克蛋白27(HSP27)结合,形成Akt-HSP27复合物,可以改善辐射损伤诱导的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从而使得NPC细胞出现放疗抵抗[13]。
DNA的损伤修复能力是影响NPC放疗敏感性的重要因素。NPC细胞的放疗抵抗性往往与过强的DNA修复能力有关。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与NPC放疗抵抗的关系非常密切。EBV编码的微小RNA(miRNA)可以促进NPC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而促进NPC的放疗抵抗[14]。miR-BART8-3p除了能够抑制NPC细胞发生IR导致的DSB外,还能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并通过调节ATM/ATR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NPC细胞的放疗抵抗[12]。miR-BART4能够通过靶向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的表达使得NPC细胞的增殖增加,促进侵袭迁移,抑制其凋亡,并抑制其辐射敏感性。下调miR-BART4可以提高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15]。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也能促进NPC细胞的放疗抵抗。LncRNA抗分化非编码RNA(ANCR)通过抑制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促进NPC细胞增殖和放疗抵抗,敲除ANCR基因可以增强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16]。LncRNA MINCR通过活化miR-223、增加ZEB1和激活AKT/PI3K信号通路来降低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MINCR基因的下调可以增加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17]。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与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分布密切相关,S期最不敏感,G0/G1期相对敏感,G2/M期敏感,其细胞周期阻滞时间和程度决定了肿瘤的放疗敏感性[18]。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也与NPC放疗抵抗有关,下调STAT1表达可诱导NPC细胞S期减少,G2/M期升高,并且增强了NPC细胞的凋亡[19]。下调RPA1还参与调控NPC细胞的G2/M期检查点,延长放疗敏感性最高的G2/M期,从而提高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9]。STC2基因的表达是促进放疗后NPC细胞存活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过表达与NPC的放疗抵抗、复发和转移有关。沉默STC2基因可以通过增加放疗后G1和G2/M期细胞来提高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20]。
肿瘤放疗的主要机制之一就是利用IR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杀灭肿瘤的作用。细胞凋亡是影响NPC放疗抵抗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miRNA可以促进NPC细胞的凋亡,增加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mir-34c在NPC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使得NPC发生放疗抵抗。miR-34c过表达则可以抑制NPC细胞增殖,促进NPC细胞凋亡,抑制放疗抵抗,增加NPC放疗敏感性[2]。miR-29a则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来提高NP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COL1A1是miR-29a的直接靶点,它介导miR-29a增加NPC细胞的辐射敏感性,COL1A1的下调可抑制NPC细胞的活力,使NPC细胞对IR敏感,COL1A1上调则使miR-29a降低,从而使得NPC细胞出现放疗抵抗[21]。而miR-222和miR-193a-3p则相反,它们的表达使得NPC细胞发生放疗抵抗。miR-222的过表达明显促进NPC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抑制NPC细胞凋亡,使得NPC细胞具有放疗抵抗。与miR-BART4相同,miR-222在NPC细胞中的直接靶点是PTEN[22]。miR-193a-3p可能通过调控缺氧信号通路及其靶基因SRSF2来调节NPC的放疗抵抗,SRSF2基因与NPC放疗抵抗呈负相关。并且miR-193a-3p可增强NP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23]。
此外,STAT1的下调除了可以通过改变NPC细胞的细胞周期来提高其放疗敏感性外,还可以通过促进NPC细胞的凋亡来降低NPC细胞的放疗抵抗[19]。CPT1A基因在发生放疗抵抗的NPC细胞中高表达,沉默CPT1A基因可以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来降低其辐射抗性[24]。
2011年HANAHAN等[25]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肿瘤十大特征:能量代谢失衡、持续增殖、抵抗生长抑制、逃避免疫、持续复制、促进炎症、侵袭转移、血管增生、基因组不稳与突变和抵抗死亡。肿瘤十大特征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肿瘤代谢改变,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失衡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在氧供很充分的情况下,恶性肿瘤中相当一部分葡萄糖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后会直接生成乳酸[26]。有学者证明,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可促进癌细胞的表达,LMP1的激活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s)通过自噬和基质-肿瘤代谢耦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耐辐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Fs也能分泌代谢物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当CAFs与癌细胞共培养时,它们被迫进行有氧糖酵解,并产生能量丰富的营养物质(如乳酸和β-丁酸),以“喂养”癌细胞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称为“反向Warburg效应”[27]。 CAFs的这种变化可能是由自噬引起的,实验证明CAFs的自噬和代谢状态转换促进了NP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抗辐射能力[28]。
除有氧糖酵解外,脂肪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代谢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同样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脂肪酸是细胞的基本成分和能量来源。它们主要由脂肪酸氧化(FAO)分解,FAO在肌肉组织和一些肿瘤组织等耗能组织中相对更为活跃。有学者认为,FAO活跃是癌症的一个重要代谢特征。在耐辐射的NPC细胞中高表达的CPT1A与结合蛋白Rab14结合,CPT1A-Rab14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脂肪酸从脂滴到线粒体的运输,从而减少了辐射诱导的脂质积累,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ATP的产量。若敲除Rab14则可以减弱CPT1A介导的脂肪酸转运和辐射抗性[24]。
目前放化疗是NPC治疗的标准方法,NPC患者的生存率较以前已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部分患者对放化疗耐药,导致预后较差。NPC放疗抵抗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上述各种机制均不能单独解释NPC的放射抗性,NPC放疗抵抗的各种机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仍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揭示NPC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寻找增强NPC放疗敏感性方案,对提高NPC治疗效果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