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马媾疫是由锥虫属的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慢性原虫病。我国将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该病一般是在马匹交配时生殖器黏膜上感染马媾疫锥虫引起的,患有该病的马匹不仅会影响繁殖性能,还会在无法及时治疗的情况下衰竭而死,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该病多发于配种季节之后,健康马与病马的交配、繁殖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时也可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人工授精器械、手套和用具等感染,而且母马还会传染给幼驹。该病也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3~6个月,急性的15d发病。该病的发生主要原因在媾疫锥虫侵入公马尿道或母马阴道黏膜并进行大量的繁殖,使其发生局部炎症。携带马媾疫锥虫的马是马媾疫的主要传染源。
公马患病后会出现生殖器的包皮前端发生水肿,并逐渐蔓延到阴囊、腹下、股内侧等部位,尿道黏膜会呈现潮红的颜色,有严重的肿胀现象且尿道口会发生外翻,随着病情的发展,公母整个阴茎、阴囊、会阴等部位出现结节、水疱、白斑等症状,且公马会性欲亢进但精液质量并不高。母马患病后会出阴唇肿胀明显,会逐渐蔓延到乳房、腹内侧等部位,阴道粘膜有潮红的颜色,并且有严重的肿胀、外翻等情况,排尿比较频繁,整体呈现出发情的状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马的阴门、阴道黏膜也会出现结节和水泡等,还容易发生破溃形成糜烂,虽然呈现发情状态但是不孕。
生殖器官急性炎症变化,在生殖器官出现症状后的一个多月,颈、胸、腹、臀部,尤其是肩部两侧皮肤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无热无痛扁平丘疹,称轮状丘疹,直径约5~15mm,呈圆形、椭圆或马蹄形,中央凹陷,周边隆起,界限明显。
用该试验诊断马媾疫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等优势,也是当前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首先需要制备琼脂扩散平皿,将5%的琼脂粉进行高压然后切碎,使用蒸馏水漂洗3d,期间需换水2~3次/d,再配成内含琼脂1.5%,精制氯化钠0.85%。
该试验是根据补体能够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并能与红细胞(抗原)和溶血素(抗体)的复合物结合,引起红细胞破坏(溶血)的特性,用计量的补体和致敏红细胞来检査抗原抗体间有无特异性结合的一种实验方法。该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复杂,但是适用范围较广,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
采集病马的红细胞及O凝型人红细胞,由于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且易变脆、溶血和污染,因此需要使用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将红细胞醛化。醛化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抗原或抗体的能力,耐60℃的加热,还可以反复冻融不破碎。在正式试验的需要在微量滴定板或试管中进行,将采集的样本倍比稀释,一般为1:64,在含稀释标本1滴的板孔(或试管)中,加入0.5%致敏红细胞悬液1滴,充分混匀,置室温1~2h,即可观察结果。这一诊断方法具有快速、便捷、敏感等优点,也不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在当前的临床检验中应用比较广泛。
对有疑似针状的病马立即隔离治疗,将病马所在的圈舍、接触的地方彻底的消毒,包括用具、马厩、场地和相关设施等;加强对病马的监测,对其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整个养殖场要禁止马属动物出入。
(1)驱 虫 马媾疫锥虫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治疗该病首先要进行驱虫,使用贝尼尔3.5mg/kg.bw,用0.9%的氯化钠稀释配成5%的溶液分点深层肌肉注射即可,1次/d,连用3d,即可对病马体内的马媾疫锥虫起到灭杀效果。
(2)补液消炎强心 病情严重的病马除了驱虫还需要其他药物治疗,即补充葡萄糖盐水2000mL并配合抗菌消炎药治疗,有排尿困难的症状还可以注射呋塞米进行治疗。
(3)加强运动 主要是针对有神经麻痹的病马采取的治疗方法,适当的牵溜运动、骑马运动都可以缓解神经麻痹的症状,但是注意马运动后出汗不要着急饮水进食。
马媾疫病的发生对马群的生长质量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预防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1)要求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等,尤其是马活动的地方以及使用的物品等,以防治细菌、寄生虫的滋生;(2)在日常中做好驱虫工作,可以提前注射预防马媾疫的驱虫药,一般秋季配种前驱虫一次,早春驱虫一次即可。
血清学诊断方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确诊该病的存在,同时养殖户也需要加强对马的饲养管理工作,严密观察马的体征状态,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治疗手段,防止耽误治疗时机,提高马的养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