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麦1241 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农艺性状分析

2021-03-29 06:15:26杨春玲侯军红宋志均
中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点间基本苗穗数

张 凡 杨春玲 关 立 侯军红 宋志均 韩 勇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 455000)

小麦为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1],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球粮食生产总量的25%,小麦的高产性和适应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2-3]。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对我国粮食生产起着支柱作用,培育更多高产、优质、高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成为育种工作的新方向[4-10]。小麦生产试验是综合评价小麦新品种优劣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麦新品种审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验要求小麦常规品种产量比对照增产≥1%,不减产试验点比例≥60%。

安麦1241 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由矮败群体轮回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冬季抗寒能力,商品性较好,适宜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该品种已于2018 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80025。对其在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为品种推广、农民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今后的国审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安麦1241,对照品种(CK)为周麦18。

1.2 试验设计2016-2017 年度在河南省14 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分别为新乡市、商丘市、温县、中牟县、鹤壁市、西华县、洛阳市、鹿邑县、平顶山市、新郑市、长葛市、镇平县、尉氏县和驻马店市,各试验点肥力水平达到方案设计要求,具有生态与生产代表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基本苗240 万/hm2,小区实收计产,含水量按12.5%折合计算。

1.3 性状调查与测定于小麦出苗以后进行基本苗调查,同时用竹竿标记1m 样段,返青后、拔节前在同一样段进行最高分蘖数调查,成熟期进行有效穗数调查。小麦收获前,在各小区内随机取样40~50 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千粒重,每小区实收测产。其他小麦田间性状记载标准按照《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统一记载标准》进行。成穗率=有效穗数÷最高分蘖数×100%;分蘖力=最高分蘖数÷基本苗。

1.4 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7 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麦1241 产量表现由表1 可知,安麦1241在中牟县试验点的产量最低,为5971.5kg/hm2,在新乡市试验点的产量最高,为9832.1kg/hm2。与CK 相比,西华县试验点的增产幅度最大,为10.4%;驻马店市试验点的减产幅度最大,为6.1%。综合来看,安麦1241 平均产量8040.9kg/hm2,较CK 平均增产3.8%。安麦1241 在不同试验点间产量表现不同的原因可能与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有关。在14 个试验点中,有9 个试验点表现为增产,增产点率为64.3%。综上来看,安麦1241 达到生产试验小麦审定标准,符合审定要求。

表1 安麦1241 在不同试验点的产量表现

表1 (续)

由图1 可知,安麦1241 产量区间分布主要在7900~8900kg/hm2,试验点比例为36%;其次为5900~6900kg/hm2和8900~9900kg/hm2,试验点比例均为28.5%;在14 个试验点中,只有1 个试验点的产量区间分布位于6900~7900kg/hm2,占试验点比例的7%。由此来看,安麦1241 的产量主要集中在7900~8900kg/hm2,具备小麦高产特性。

图1 安麦1241 产量区间分布

2.2 安麦1241 产量构成分析由表2 可知,安麦1241 有效穗数在西华县试验点最低,为442.3 万/hm2,在新郑市试验点最高,为670.2 万/hm2,平均有效穗数为581.5 万/hm2。穗粒数变化幅度在27.0~40.6之间,最低穗粒数出现在中牟县试验点,最高穗粒数出现在西华县试验点,平均穗粒数34.8 粒。千粒重变化范围在34.7~54.9g 之间,最低数值出现在中牟县试验点,最高数值出现在温县试验点,平均千粒重46.2g。从变异系数可以看出,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3.57%,说明千粒重在不同试验点间的表现最不稳定;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9.72%,说明有效穗数在不同试验点间的表现较一致。

表2 安麦1241 产量构成分析

2.3 安麦1241 农艺性状分析由表3 可知,安麦1241 在各试验点的全生育期较一致,平均生育期231d,为早中熟品种。株高70~90cm,平均株高81cm,为中低秆。由于各试验点的播种量及出苗情况的差别,试验点间基本苗不尽相同,基本苗最少的为商丘市试验点,只有221.9 万/hm2,基本苗最多的为温县试验点,达286.4 万/hm2,基本苗平均为264.1 万/hm2,满足试验中基本苗的要求。安麦1241 在各试验点的最高分蘖数存在差别,在长葛市试验点的最高分蘖数最少,为1001.5 万/hm2,同时该试验点的分蘖力最弱,为3.6,在鹤壁市试验点的最高分蘖数最多,达1664.2 万/hm2,但最大分蘖力出现在驻马店市试验点,为6.2。安麦1241 的成穗率变幅为36.0%~63.2%,具有较大的变动区间,这也说明了该品种的成穗率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生产上可着重改进并加以利用。容重变化范围为696~808g/L,平均容重767g/L,为容重分级中的二级品质。各试验点安麦1241 的黑胚率均小于2%,平均黑胚率0.5%,表明安麦1241 具有较好的商品特征。综上所述,安麦1241是一个生育期适中、中低秆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率,适合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在各农艺性状中,该品种的黑胚率变异系数最大,表现最不稳定,各试验点间差异最大;生育期、容重、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小,各试验点间表现较为一致。

表3 安麦1241 农艺性状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于2016-2017 年度在河南省不同地市的14 个试验点进行,虽然各试验点具有良好的试验条件和技术力量,但是由于种植管理方式不同,且存在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的差异,导致安麦1241 在各试验点间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不一致。如2017年5 月中旬豫北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天气,部分品种表现为早衰,过早停止灌浆,对千粒重影响较大;且在下旬全省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小麦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形成。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安麦1241 在不同地区间穗粒数、千粒重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达到10%以上。

本试验以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安麦1241 为材料,在河南省14 个不同的地市种植,结果表明,安麦1241 生育期适中,属于中低秆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率,产量主要分布在7900~8900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8040.9kg/hm2,较对照品种周麦18 产量增加3.8%,在14 个试点中有9 个试点表现增产,增产点率达到64.3%,符合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审定标准。安麦1241 具有较大的品种潜力,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点间基本苗穗数
播期和密度对扬麦25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不在现场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线上CPⅡ更新判定指标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圆锥曲线点间的最值问题
考试周刊(2015年24期)2015-09-10 07:22:44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随机型值点间的插值轨迹规划研究
机械与电子(2014年3期)2014-02-28 02:07:48